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静 匡晓梅 +3 位作者 严雪文 肖琳 罗小婉 邓伟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12期1734-1739,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检测腰椎_(2-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骨...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检测腰椎_(2-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根据测定结果分为正常组(n=83)、骨量减少组(n=59)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患病率,探讨BMD与性激素、人体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研究对象中骨质疏松20例(12.35%),肌少症15例(9.26%),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9,P<0.05),>6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40~50岁和51~60岁年龄组(χ^(2)值分别为4.993、5.198,均P<0.05),不同年龄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29)。三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FSH、LH、E_(2)、DHEA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216~4.357,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794~5.218,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425、2.963,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E_(2)、DHEAS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2.890~5.002,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786、2.976,P<0.05)。三组患者人体成分BFM、BFP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57、2.598、3.509,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012~4.063,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379~2.9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BMD与FSH、LH、BFM、BFP、BMC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值为-0.603~-0.811,P<0.05),而均与DHEAS、SMM、E_(2)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63~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绝经、产次(≥2次)、肌少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35~3.014,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BMD下降,且与性激素、人体成分存在明显相关性,此人群易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女性如无绝经激素治疗禁忌证,应适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 性激素 人体成分 肌少症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莹 田蜜 +1 位作者 贺红 杜金玲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相关文献系统评价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和Google学术数据库,全面搜集关于大豆异黄酮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所有文献,...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相关文献系统评价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和Google学术数据库,全面搜集关于大豆异黄酮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所有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Cochrane手册推荐使用的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129篇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试验组病例数2 133例,对照组病例数1 7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大豆异黄酮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数为1 090,应用安慰剂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数为1 017,合并的OR值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P=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分类中绝经后出血、乳房触痛、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不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摄入大豆异黄酮时间6个月为界限对各不良反应做亚组分析,各亚组分析中,只有摄入时间大于6个月时胃肠道反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绝经后出血、乳房触痛、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脏不适的不良反应,仅在摄入时间超过6个月时存在一定的胃肠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安全性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海市部分地区40~65岁女性骨健康认知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艳 李长滨 +2 位作者 周扬 宋子程 陶敏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4期间上海市5个社区年龄在4065岁的常住女性,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专业人...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4065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4期间上海市5个社区年龄在4065岁的常住女性,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专业人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运动健身情况、骨质疏松症知识等。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502份,回收率96.54%。其中排除明显错误或信息不全者41份,获取有效问卷共计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1.83%。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0.6±1.57)岁;调查对象中接受过骨质疏松科普培训的占比为69.63%(321/461);正在或曾经接受绝经激素补充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MHT)的占比为13.67%(63/461);接受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占比为26.68%(123/461)。认为知晓骨质疏松知识(很了解+了解)的占比为46.86%,对骨质疏松6个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在2.17%26.03%。对骨质疏松的3个主要危害的知晓率在21.04%39.91%。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为82.2%(P<0.05)。受教育程度、生育次数、职业状态、有少量饮酒史、有家族骨质疏松史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相关(P<0.05)。结论上海市部分地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对骨质疏松认知度较低,尤其是对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由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健康的危害认知度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普遍缺乏骨密度监测。进一步加强骨健康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骨质疏松 认知度 骨密度监测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樊杨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11-516,共6页
分子遗传学机制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C患者的分子分型,可有效预测其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拉开了EC分子分型诊疗序幕。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女性生殖系统肿... 分子遗传学机制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C患者的分子分型,可有效预测其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拉开了EC分子分型诊疗序幕。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5版)》在EC患者分子分型中,将分子遗传学特征整合到病理形态学分型中。2021年,我国首次将EC的分子分型,纳入我国制定的临床指南中。基于EC患者分子分型的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许多新的EC诊治相关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但是,针对EC患者的诊疗,当前尚无常规应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而且当前的EC分子分型方法多,临床上尚不统一。笔者拟就EC患者基因、蛋白及激素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生物学标记 肿瘤 诊断技术和方法 预后 生殖系统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