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何为弱者?可见性的争夺策略、边界重组与价值审思
- 1
-
-
作者
赵海明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社交媒体的涉华虚假信息传播及应对研究”(22CGJ047)。
-
文摘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感表达——他人情感体验——社会情感共同体”的可见性生产策略。但在可见性政治实践中,弱者在自我表达隐匿、虚假事件策划中处于不可见境地,公众对弱者的同情疲劳、“强-弱”身份边界的流动进一步解构“弱者”的道德话语及身份认同,最终弱者的“去主体性”伴随着公共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建构过程。重塑可见性正义,需要超越“强”与“弱”、“看”与“被看”、赋权与去权、主流与边缘的二元结构,建立规范化的可见性机制,使可见性资源分配过程更加合理,营造良善的网络公共领域。
-
关键词
围观视觉
注意力资源
承认政治
大众孤独
可见性正义
-
Keywords
visual spectatorship
attention resources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mass solitude
visibility justice
-
分类号
G206.7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