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探测高能重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士伦 李丽 +8 位作者 郭洪英 涂彩清 王玉兰 DokeT KatoT OzakiK KyanA PiaoY MurakamiT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用高能重离子Ar和C进行的实验表明:(1)高能重离子可以在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中产生径迹,重离子径迹呈直线形,由一连串微小气泡组成;(2)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探测重离子具有阈特性,阈的实质近似为临界能量损失率(dE/dX)C,这一... 用高能重离子Ar和C进行的实验表明:(1)高能重离子可以在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中产生径迹,重离子径迹呈直线形,由一连串微小气泡组成;(2)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探测重离子具有阈特性,阈的实质近似为临界能量损失率(dE/dX)C,这一阈特性与蚀刻径迹探测器类似。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值为(dE/dX)c=2220MeV/g·cm2,可用于重离子物理、宇宙射线和宇宙暗物质探测以及癌症治疗模拟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损伤 探测器 高能重离子径迹 阈特性
下载PDF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中子探测效率的刻度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士伦 涂彩清 +3 位作者 容超凡 翟光年 王志强 王玉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在 2× 1 7MV串列加速器上用7Li(p ,n) 7Be、T(p ,n) 3He、D(d ,n) 3He和T(d ,n) 4 He核反应产生的 2 0keV~ 19MeV单能快中子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进行了刻度。结果表明 :该探测器对快中子的探测阈能约... 在 2× 1 7MV串列加速器上用7Li(p ,n) 7Be、T(p ,n) 3He、D(d ,n) 3He和T(d ,n) 4 He核反应产生的 2 0keV~ 19MeV单能快中子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进行了刻度。结果表明 :该探测器对快中子的探测阈能约为 10 0keV ,阈能处中子探测效率急剧上升约 3个数量级 ,阈能以上效率曲线基本平坦 ,中子探测效率约为 1 5× 10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中子探测效率 中子剂量计
下载PDF
固体气泡探测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新类别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士伦 Doke T +9 位作者 李丽 陈宝流 张东海 Kikuchi J Terasawa K Komiyama M Hara K Fuse T Yasuda N Murakami T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9-662,共4页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的性能。可以得出结论:固体气泡探测器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一种新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探测器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高能重离子探测
下载PDF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阈起源的实验判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士伦 李丽 +5 位作者 Doke T Kikuchi J Terasawa K Hara K Sakuma N Yasuda N Murakami T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6-510,共5页
用 5 0 0MeV/u56Fe,6 5 0MeV/u40Ar ,6 0 0MeV/u2 8Si和 180MeV/u4He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T- 12型 )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特性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在一般条件下 ,限定能量损失率在不同重离子产... 用 5 0 0MeV/u56Fe,6 5 0MeV/u40Ar ,6 0 0MeV/u2 8Si和 180MeV/u4He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T- 12型 )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阈特性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在一般条件下 ,限定能量损失率在不同重离子产生径迹时不具有相同临界值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阈起源 临界能量损失率 限定能量损失率
下载PDF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记录高能重离子的特性
5
作者 郭士伦 李丽 +5 位作者 T.Doke J.Kikuchi A.Kyan E.Yoshihira T.Kato T.Murakami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0-33,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和日本国立辐射科学研究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HIMAC)提供的高能重离子束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探测高能重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说明 :1)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是一种新型重离子阈探测器 ,阈值可...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和日本国立辐射科学研究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HIMAC)提供的高能重离子束对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探测高能重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说明 :1)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是一种新型重离子阈探测器 ,阈值可用临界能量损失率表征 ;2 )最大径迹长度与重离子的原子序数有关 ,利用这种关系可鉴别重离子的原子序数 ;3)在重离子径迹的一定范围内 ,气泡线密度与重离子的能量损失率dE/dX有关 ,测定该范围内两点的气泡线密度和其间的射程可求得重离子的原子序数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 高能重离子鉴别 径迹探测器
下载PDF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研制
6
作者 涂彩清 郭士伦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A00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粒子探测器 固体气泡 损伤探测器 核径迹 气泡
下载PDF
固体核径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士伦 张东海 王宇钢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0-49,共10页
近几年来,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26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2014年9月15日~19日)交流的成果,对以下几方面的进展作了重点介绍:(1)固体核径迹基础研究:包括荧光核径迹探测器的出现和优异特... 近几年来,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26届国际固体核径迹会议(2014年9月15日~19日)交流的成果,对以下几方面的进展作了重点介绍:(1)固体核径迹基础研究:包括荧光核径迹探测器的出现和优异特性,核乳胶发展的新生机,固体气泡探测器刻度新方法的提出.(2)固体核径迹在核物理、激光加速、激光核聚变和核武器禁产核查中的应用;包括弹核碎裂反应(Projectile fragmentation)有两个反应道:散裂(Spallation)和爆裂(Burst)的提出,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已成为激光加速和激光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探测器之一,固体径迹探测器在核武器禁产核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3)地学应用;包括不需要核反应堆照射而采用激光熔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裂变径迹年代学测定方法的成功,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4)基于核径迹的纳米-微米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国内外的新发展为我国固体核径迹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刻型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核乳胶 固体气泡探测器 荧光核径迹探测器(FNTD) 最新进展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ubble diameter and solids concentration on bubble stability: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nalytical approach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洪均 张炜 孙春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588-3595,共8页
The properties and thickness of the bubbles in the froth control the flotation process. There is no work showing how to measure bubble film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by a straightforward manner. In this work, a novel ... The properties and thickness of the bubbles in the froth control the flotation process. There is no work showing how to measure bubble film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by a straightforward manner. In this work, a novel approach, a custom-designed bubble cell associated with layer interferometry(in the UV-vis region) and FT-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lid particle type(hydrophilic vs hydrophobic), concentration and bubble diameter on stability of a bubble blown in air. Stability was quantified by measuring bubble lifetime and hydrated film thickness. Kerosene with silicone oil as a foaming age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bubble diameter(test series I). Frother solutions(MIBC, Dowfroth 250, Hexanol and F-150) were used for the solid type concentration experiments(test series II). In the first series of experiment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as the diameter of a bubble increased from 10 to 25 mm, so did the hydrated film thickness from 350 to 1000 nm. In the second series, as the silic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0 to 10%), an increase in bubble lifetime and hydrated film thickness was resulted(130%-250%). An impact of solid hydrophobicity was found but to a lesser degree than expecte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mall particle size(<0.1 m) of silica was responsible for this behavior. The finding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effect of solids in flotation fr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diameter bubble lifetime thin liquid film UV-VISIB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