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循环流化床上升管的轴向固体浓度分布
1
作者 李荫堂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7,共6页
根据因次分析与气固流动压力损失提出了快速循环流化床中压力沿床高分布的计算式,由此公式来计算轴向固体容积率.本文使用此式对从众多作者不同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式能与不同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关键词 锅炉 循环流化床 快速床 固体浓度分布
下载PDF
气液固流化床固体轴向浓度分布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诚 林春深 张济宇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综述了描述气液固三相流化床中固体颗粒轴向浓度分布的沉降 -分散模型和尾涡夹带机理模型 ,以及它们的推广与应用 ,同时指出这些模型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三相反应器 固体浓度分布 沉降-分散模型 尾涡夹带机理模型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 轴向浓度 设计
下载PDF
三相流化床间歇反应器中固体轴向浓度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诚 林春深 张济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在直径 4.2cm、高 130cm的垂直三相流化床中固体颗粒非粘附与粘附两种不同体系中固含率的分布特性 .基于混合长理论与实验数据 ,提出了将“沉降 -扩散”模型同时应用于描述非粘附与粘附体系 (进行气速的修正 )中固含率的轴向分布 。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沉降速度 沉降-扩散模型 固体轴向浓度分布 发泡剂 偶氮二甲酰胺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双组分固体颗粒在连续操作的三相床反应器中的轴向浓度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诚 林春深 张济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24-1529,共6页
在一内径为 4 2cm、高为 15 0cm的连续操作的三相床反应器中对双组分固体颗粒的轴向浓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用的固体混合物物料一组为粒径不同的联二脲颗粒 ,另一组为润湿性不同的联二脲与发泡剂ADC颗粒的混合物 .为描述不同特... 在一内径为 4 2cm、高为 15 0cm的连续操作的三相床反应器中对双组分固体颗粒的轴向浓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用的固体混合物物料一组为粒径不同的联二脲颗粒 ,另一组为润湿性不同的联二脲与发泡剂ADC颗粒的混合物 .为描述不同特性的颗粒浓度在床内的轴向分布 ,提出了修正的沉降分散模型 .模型计算值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 连续操作 二元组分 固体颗粒轴向浓度分布 沉降分散模型
下载PDF
大型气液固循环流化床中相含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建伟 杨茹 +3 位作者 张晓东 刘辉 李建伟 李成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8,共5页
试验以水和空气为气液相,煤粉为固相研究了操作条件对直径1m、高9m大型冷模三相循环流化床中相含率轴向分布的影响。采用压降法测定气含率,抽吸取样方法测定床层中固相的局部固体浓度。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固体颗粒在系统中分布均匀,... 试验以水和空气为气液相,煤粉为固相研究了操作条件对直径1m、高9m大型冷模三相循环流化床中相含率轴向分布的影响。采用压降法测定气含率,抽吸取样方法测定床层中固相的局部固体浓度。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固体颗粒在系统中分布均匀,处于良好流化状态;根据实验提出了预测固体浓度的模型,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相符很好,可供反应器实用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固体浓度分布 沉降扩散模型
下载PDF
浆态床反应器中相含率及粒径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蓓 赵璐琦 +4 位作者 任国良 刘浩然 高军虎 曹立仁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81,共5页
以空气-水-石英砂体系为对象,研究了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表观气速、平均淤浆浓度、床层轴向位置等因素对气含率、固体浓度轴向分布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出了气含率与操作变量之间的关联式。
关键词 浆态床反应器 气含率 固体浓度轴向分布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环隙式湍动流化床固含率及速度分布规律(英文)
7
作者 吴诚 高用祥 +2 位作者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077-1084,共8页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a φ 200 mm turbulent fluidized bed(TFB) and a φ 200 mm annulus turbulent fluidized bed(A-TFB) with a φ 50 mm central standpipe we...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a φ 200 mm turbulent fluidized bed(TFB) and a φ 200 mm annulus turbulent fluidized bed(A-TFB) with a φ 50 mm central standpipe were measured using a PV6 D optical prob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urbulent regime, the axial distribution of solid concentration in A-TFB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FB, but the former had a shorter transition section. The axial soli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and power spectral distribu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tandpipe hindered the turbulence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at a low super ficial gas velocity. Consequently, the bottom flow of A-TFB approached the bubbling fluidization pattern. By contrast, the standpipe facilitated the turbulence at a high super ficial gas velocity, thus making the bottom flow of A-TFB approach the fast fluidization pattern. Both the particle velocity and soli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ed a unimodal distribution in A-TFB and TFB.However, the standpipe at a high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transition or dilute phase section signi ficantly affected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flow parameters, presenting a bimodal distribution with particle concentration higher nea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alls and in downward flow. Conversely,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annulus area was lower, and particles flowed upward.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pipe destroyed the coreannular structure of TFB in the transition and dilute phase sections at a high gas velocity and also improved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of TFB. In conclusion, the standpipe improved the fluidization quality and flow homogeneity at high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transition or dilute phase section, but caused opposite phenomena at low gas velocity and in the dense-phase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浓度分布 湍流流化床 速度分布 快速流态化 底部流动 颗粒浓度 环形 轴向分布
下载PDF
氧热法电石合成气流床反应器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鹏远 刘辉 《煤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56-60,共5页
针对氧热法电石合成的电石生成吸热和碳燃烧放热耦合特点,构思并研究了适用该过程的两相气流床反应器。采用空气-氯化聚氯乙烯(CPVC)-磷酸钙颗粒[Ca3(PO4)2]模拟物系,实测了不同喷射气速、固体颗粒进料速度情况下气流床床层内局部气速... 针对氧热法电石合成的电石生成吸热和碳燃烧放热耦合特点,构思并研究了适用该过程的两相气流床反应器。采用空气-氯化聚氯乙烯(CPVC)-磷酸钙颗粒[Ca3(PO4)2]模拟物系,实测了不同喷射气速、固体颗粒进料速度情况下气流床床层内局部气速的轴径向分布、固体颗粒浓度的轴径向分布。结果表明:床层局部气速沿反应器轴向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轴向位置H=0.90 m时达到最小;在同一喷射气速下,床层局部气速沿反应器径向分布随着无因次半径r/R的增加而减小;当喷射气速Ug在68.80 m/s到98.29 m/s之间变化时,固体颗粒浓度在床层轴向位置上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其值在H=0.40 m时最大;同一进料速度下,在反应区固体颗粒浓度从床层中心到床层壁面处一直在增大。上述结果表明,电石生成反应与燃烧供热反应原位耦合于气流床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热法 电石合成 气流床反应器 气速分布 固体颗粒浓度分布 流动特性 喷射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