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渗铬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韦春贝 林松盛 +3 位作者 代明江 石倩 苏一凡 唐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06-1712,共7页
采用固体粉末法在GCr15钢表面进行渗铬处理,研究了不同渗铬时间下渗层的结构和性能,并研究了自然时效对渗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时效前后渗层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显微硬度仪、纳米... 采用固体粉末法在GCr15钢表面进行渗铬处理,研究了不同渗铬时间下渗层的结构和性能,并研究了自然时效对渗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时效前后渗层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仪、洛氏硬度计分析了时效前后渗层表面硬度、截面微区硬度、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Cr_(2)N、(Cr,Fe)_(23)C_(6)和(Cr,Fe)7C3相组成,渗层外表面为不连续的氮化铬晶粒分布在疏松的碳化铬中,随着渗铬时间的增加,氮化铬晶粒长大;渗层下表面为碳化铬层,由外向内Cr逐渐减少,Fe逐渐增加,形成了梯度过渡层结构。渗层表面显微硬度(HV0.05)在14920~16980 MPa之间,经过1a自然时效后表面显微硬度稍有降低;截面纳米硬度表明,随着Cr含量逐渐减少,纳米硬度也相应下降。洛氏压痕结果表明,压痕周围存在放射性裂纹及不同程度的渗层剥落现象;经过1a自然时效后压痕周围只存在放射性裂纹,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渗铬 自然时效 相结构 硬度 结合强度
原文传递
固体硼铬稀土共渗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娟 吴正策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分析天平,研究了45钢在固体硼铬稀土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硼铬稀土共渗改善了渗层组织,而且温度、保温时间、稀土浓度的变化对渗层组织都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固体稀土共 硬度 耐蚀性 表面强化 抗蚀能力 层厚度
下载PDF
翻边凸模的固体硼铬共渗
3
作者 许斌 冯承明 +1 位作者 吕钊钦 王家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翻边凸模 固体
下载PDF
20钢渗铬层组织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上红 任鑫 吴同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20钢固体渗铬处理后渗层的层深、组织和成分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研究了渗剂成分及配比对渗层的影响。以2Cr17不锈钢作为对比材料,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挂片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关键词 固体渗铬 不锈钢 耐蚀性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渗铬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元盛 黄彩娥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9-52,共4页
渗铬工艺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要在生产上普遍推广,还需要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大力改进.渗铬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正向低温和多元共渗方向发展.文中对渗铬技术目前的进展情况,如工艺条件、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作了... 渗铬工艺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要在生产上普遍推广,还需要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大力改进.渗铬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正向低温和多元共渗方向发展.文中对渗铬技术目前的进展情况,如工艺条件、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作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渗铬 盐浴 气体 复合
下载PDF
碳钢含碳量对渗铬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燕 伍玉娇 《现代机械》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对45钢、A^(3)钢进行固体渗铬,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950C保温2h形成碳化铬渗层,钢基体碳含量不应低于约0.31%.
关键词 碳钢 固体渗铬 含碳量 层组织
下载PDF
固体粉末法硼铬共渗研究初步
7
作者 朱取成 沈毓琴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1996年第Z1期18-22,共5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固体粉末法硼铬共渗技术,并得出:用固体粉末法可实现硼铬共渗;共渗层中除有硼化铁Fe_2B或(Fe,Cr)_2B)以及固溶体外,碳化铬(Cr,Fe)_7C_3也可以成相;并得到了两层化合物组成的结构,其中(Cr,Fe)_7C_3为连续层.
关键词 固体粉末法硼 两层组织 (Cr Fe)7C3连续层
下载PDF
超声冲击对65Mn钢渗铬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明 李庆达 +3 位作者 汪昊 王宏立 胡军 赵胜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9,85,共9页
目的提高65Mn钢的固体粉末渗铬层厚度和耐磨性能。方法对65Mn钢进行超声冲击(UI)和固体粉末渗铬(SPC)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UI+SPC复合工艺处理后65Mn渗铬层的... 目的提高65Mn钢的固体粉末渗铬层厚度和耐磨性能。方法对65Mn钢进行超声冲击(UI)和固体粉末渗铬(SPC)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UI+SPC复合工艺处理后65Mn渗铬层的物相结构、厚度及元素分布。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渗铬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SPC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45μm,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58μm,相比SPC试样,渗层厚度提高了13μm。渗铬层表面均匀致密,主要相组成为(Cr,Fe)_(23)C_(6)、(Cr,Fe)_(7)C_(6)、Cr_(2)C。UI+SPC试样渗层表面硬度达1659HV,约为基体表面硬度的6倍,且硬度从表面至心部呈梯度下降。UI+SPC试样表面渗铬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平均摩擦系数为0.170,磨损量约为基材的1/4,其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伴随着磨粒磨损。结论UI可有效提高SPC工艺的Cr原子扩散性能,提高渗铬层厚度。相比于单一的SPC处理试样,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渗铬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UI处理的加入,使SPC试样的磨损机理由“磨粒+粘着”转化为“粘着、氧化+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 固体粉末 磨粒磨损 氧化磨损 粘着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