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均停留时间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志明 邓颂九 《甘蔗糖业》 1990年第1期41-45,49,共6页
在浓缩热敏性物料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应尽可能缩短物料的停留时间。可是对判断物料在各类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却缺乏实际观测资料。为此,本文从讨论物料的停留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停留时间与蒸发器生产强度和蒸发器结构的关系入... 在浓缩热敏性物料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应尽可能缩短物料的停留时间。可是对判断物料在各类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却缺乏实际观测资料。为此,本文从讨论物料的停留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停留时间与蒸发器生产强度和蒸发器结构的关系入手,对五种典型的蒸发器内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作者认为,对热敏性物料的蒸发,用平均停留时间比用蒸发强度能更好地表征蒸发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性物料 蒸发 平均停留时间
下载PDF
回转窑中固体颗粒平均停留时间的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学品 《化工设计》 CAS 1995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倾斜的出口有挡料环的回转窑中,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了回转窑中固体颗粒的流动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实验证明固体颗粒在回转窑中的运动接近于平推流;通过对固体颗粒在回转窑中运动机理的分析,导出了平均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实... 在倾斜的出口有挡料环的回转窑中,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了回转窑中固体颗粒的流动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实验证明固体颗粒在回转窑中的运动接近于平推流;通过对固体颗粒在回转窑中运动机理的分析,导出了平均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正交试验 固体颗粒 平均停留时间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爱民 李水清 +1 位作者 严建华 岑可法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在回转窑冷态试验台上 ,采用着色示踪粒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废弃物的物料特性 (主要是堆积特性 )、回转窑的结构特性 (壁面粗糙度、长度及内构件 )和操作特性 (倾角及转速 )等因素对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影响。物料的物理... 在回转窑冷态试验台上 ,采用着色示踪粒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废弃物的物料特性 (主要是堆积特性 )、回转窑的结构特性 (壁面粗糙度、长度及内构件 )和操作特性 (倾角及转速 )等因素对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影响。物料的物理性质对停留时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堆积角的作用而体现出来的。试验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分布与正态分布比较接近。回转窑转速的提高和倾角的增大都将使得物料停留时间减少 ,同时 ,σ2T也减少。沿回转窑长度方向的物料的平均速度是逐渐增加的。出口挡板对 MRT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纵肋和环肋的各种组合形式都增加了物料的 MRT,但组合式内构件对 MRT的影响远小于出口挡板对 MR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固体废弃物 回转窑 平均停留时间 废物处理 停留时间分布
下载PDF
高固体通量下的双床气固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伟 刘小成 +2 位作者 徐祥 李喜全 薛晓勇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2485-2490,共6页
实验研究了高固体通量的DSU流型下,输运床耦合流化床的双床实验装置的压力平衡和固体物料循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和Loop Seal之间存在压降"自平衡"的特征;流化床内固体物料平均停留时间相同,需要的水平驱动风UD01、竖... 实验研究了高固体通量的DSU流型下,输运床耦合流化床的双床实验装置的压力平衡和固体物料循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和Loop Seal之间存在压降"自平衡"的特征;流化床内固体物料平均停留时间相同,需要的水平驱动风UD01、竖直松动风UD02、竖直驱动风UD03的流化数在流化床操作在鼓泡床流型时最小,湍动床流型时次之,移动床流型时最大(竖直驱动风UD03在流化床操作在移动床流型时丧失对固体物料平均停留时间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双床 固体循环流率 固体物料平均停留时间
下载PDF
ASBR处理高浓度悬浮固体废物的工艺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治军 王伟 张锡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20、10、7.5、5d的条件下,进行了中温、高温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SBR处理高浓度悬浮固体废物的工艺特性.ASBR可以有效积累悬浮固体从而保持较高的固体浓度,...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20、10、7.5、5d的条件下,进行了中温、高温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SBR处理高浓度悬浮固体废物的工艺特性.ASBR可以有效积累悬浮固体从而保持较高的固体浓度,但ASBR存在一“临界点”,即最大积累悬浮固体的能力,超过此临界点,反应器运行不稳.在稳态运行条件下,ASBR能保持较高固体停留时间(SRT)和微生物平均细胞停留时间(MCRT),在处理热水解污泥时,SRT和MCRT分别是水力停留时间(HRT)的2.53~3.73倍、2.03~3.14倍.因此,与传统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CSTR)相比,ASBR的处理效率提高7.13%~3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固体停留时间 平均细胞停留时间 临界点
下载PDF
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脱氮除磷
6
作者 赫俊国 魏文涛 +2 位作者 邱微 胡惠秩 刘明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31,共6页
针对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营养源竞争、污泥龄等矛盾,提出一种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通过分析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好氧段的量和磷的释放与吸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工艺在缺氧段的脱氮效果,研究厌... 针对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过程存在的营养源竞争、污泥龄等矛盾,提出一种多点循环的厌氧/缺氧并联+好氧工艺.通过分析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好氧段的量和磷的释放与吸收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工艺在缺氧段的脱氮效果,研究厌氧段与缺氧段的营养源分配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工艺各段中功能菌群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厌氧段污泥回流比为15%、好氧段污泥回流比为30%、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厌氧/缺氧进水比例为1∶1的条件下,系统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为92.27%、97.54%、87.52%、96.66%,脱氮除磷效果优于A2/O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由碳源不足引起的营养物竞争以及各种功能菌群间污泥龄的矛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循环 厌氧 缺氧 并联 营养源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