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固体系的静电分离研究 Ⅲ.热模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方云进 肖文德 王光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2-316,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安装的静电分离装置对油浆中的催化剂颗粒进行了静电分离试验,测定了油浆的组成、粘度、介电常数、电导率等物理性质。为了考察沥青质对电导率及静电分离的影响,用炭黑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静电分离器... 利用自行设计安装的静电分离装置对油浆中的催化剂颗粒进行了静电分离试验,测定了油浆的组成、粘度、介电常数、电导率等物理性质。为了考察沥青质对电导率及静电分离的影响,用炭黑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静电分离器的“竞争吸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浆 静电分离 沥青质 固体系 热模试验
下载PDF
液固体系固定床吸附器流出曲线预测模型──活性炭吸附水中酚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骏 李永旺 +2 位作者 秦张峰 陈诵英 彭少逸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建立了液固体系的固定床吸附预测模型,并用正交配置法获得了模型方程的数值解,实验测定了苯酚在活性炭上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数据,采用Marquadt法优化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得到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表面扩散系数及其变化规律,并据此... 建立了液固体系的固定床吸附预测模型,并用正交配置法获得了模型方程的数值解,实验测定了苯酚在活性炭上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数据,采用Marquadt法优化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得到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表面扩散系数及其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了其他操作条件下的穿透曲线,预测曲线与实验结果相符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活性炭 吸附 定床吸附器 固体系
下载PDF
无挡板搅拌槽中液-固体系的分散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单贤根 禹耕之 +3 位作者 杨超 毛在砂 杜令忠 张伟刚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在内径0.3m、高0.45m的无挡板搅拌槽内,采用直径0.15m的三叶70o下推斜叶透平桨(PBTD,Pitched Blade Turbine Downflow)进行水-二氧化硅两相体系液固分散特性的研究.应用PC-6A粉体浓度测量仪对体系中颗粒局部浓度进行测定.考察了颗粒平... 在内径0.3m、高0.45m的无挡板搅拌槽内,采用直径0.15m的三叶70o下推斜叶透平桨(PBTD,Pitched Blade Turbine Downflow)进行水-二氧化硅两相体系液固分散特性的研究.应用PC-6A粉体浓度测量仪对体系中颗粒局部浓度进行测定.考察了颗粒平均相含率为0.005的条件下,不同搅拌转速、搅拌桨离底高度对颗粒局部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搅拌转速、较低的搅拌桨离底高度有利于固体颗粒的悬浮.本实验中,在搅拌转速为173r/min、搅拌桨离底高度为0.08m的操作条件下,颗粒悬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挡板搅拌槽 液-固体系 相含率 斜叶桨
下载PDF
液固体系的静电分离研究 Ⅰ.冷模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云进 肖文德 王光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9-424,共6页
利用自行设计安装的静电分离装置及适宜的模拟体系,对影响静电分离效率的停留时间、粘度、电压、微颗粒粒径、填充介质的材料性质、填充介质的尺寸、填料床层高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静电分离器的“小胞串级”模型。
关键词 固体系 静电分离 冷模 试验
下载PDF
液固体系的静电分离研究 Ⅱ.饱和吸附量的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云进 肖文德 王光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研究了均匀电场中的饱和吸附量、分离效率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并以此结果计算了圆柱形电场中的饱和吸附量和分离效率,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试验验证了静电分离过程的“点吸附”原理。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固体系 静电分离 石油炼制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孔雀绿-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李红山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孔雀绿 -液 -固体系浮选分离汞 的行为 ,探讨了Hg2 + 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一定的条件 ,该体系能使Hg2 + 与常见离子Zn2 + ,Cu2 + ,Co2 + ,Ni2 + ,Mn2 + ,Al3+ ,Fe2 + 分离。方法简便 。
关键词 硝酸钠 碘化钾 孔雀绿 液-固体系 浮选 分离
下载PDF
氯化铵-硫氰酸铵-罗丹明6G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 被引量:3
7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0-1091,共2页
关键词 汞(Ⅱ) 液-固体系 罗丹明6G 浮选分离 硫氰酸铵 氯化铵 分离富集方法 污染物质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液固体系颗粒粒径测量
8
作者 黄春燕 蔡小舒 周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颗粒测量方法具有非侵入、安装便利、可实时在线测量等优点.搭建了一套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测量装置,采用宽带声发射传感器和高速采集卡采集水-玻璃微珠的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运用Welch算法计算3种粒径的玻璃微珠的功率...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颗粒测量方法具有非侵入、安装便利、可实时在线测量等优点.搭建了一套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测量装置,采用宽带声发射传感器和高速采集卡采集水-玻璃微珠的液固体系声发射信号.运用Welch算法计算3种粒径的玻璃微珠的功率谱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下,两相体系中玻璃微珠的质量浓度均和功率谱估计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就粒径和质量浓度相较而言,颗粒粒径对功率谱估计的影响更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出颗粒碰撞壁面的速度,通过对基于Hertz-Zener理论的预测频谱和实测信号功率谱估计的分析比较,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估算出玻璃微珠的粒径,其结果和实际平均粒径较为接近,表明该方法用于颗粒粒径测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Hertz-Zener理论 固体系 质量浓度 粒径 Welch算法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液固体系分离技术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郑铁柱 邢学伟 李淑杰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0年第3期9-11,16,共4页
油浆液固体系分离的方法有离心沉降法、筛滤法、静电分离法等 ,本文介绍了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油浆液固体系分离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油浆 分离 固体系 炼油
下载PDF
液固体系NH_4^+和PO_4^(3-)离子吸附反应的Gibbs自由能与化学势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莲芳 吴晓芙 +1 位作者 黄中子 马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选用天然砩石和红壤作为吸附剂,NH4+和PO43-离子作为测试离子进行了水溶液体系平衡离子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建立的Gibbs自由能变与化学势变方程可应用于描述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附反应。反应体系Gibbs自由能变在所有检测的点上均为负... 选用天然砩石和红壤作为吸附剂,NH4+和PO43-离子作为测试离子进行了水溶液体系平衡离子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建立的Gibbs自由能变与化学势变方程可应用于描述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附反应。反应体系Gibbs自由能变在所有检测的点上均为负值,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测试的吸附反应为自发反应。吸附反应化学势变具有极限的特性为确定吸附容量p值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由本试验确定的天然砩石吸附NH4+离子和红壤吸附PO43-离子的p值分别为2.75和2.2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体系 Gibbs自由能 化学势 吸附容量 NH4+ PO43- 天然砩石 红壤
下载PDF
聚乙二醇6000-甲硫氨酸螯合铜修饰物混合吐温80-硫酸铵盐-液-固体系提取血红蛋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波 余学红 +2 位作者 靳光才 陈丽娟 沈静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6000修饰物混合吐温80-硫酸铵盐-水液-固体系分离血红蛋白.研究了此萃取体系中修饰物的含量、成相聚合物吐温80的浓度、盐的浓度、体系酸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在液固两相中分配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体系中修饰物含量为... 采用聚乙二醇6000修饰物混合吐温80-硫酸铵盐-水液-固体系分离血红蛋白.研究了此萃取体系中修饰物的含量、成相聚合物吐温80的浓度、盐的浓度、体系酸度等因素对血红蛋白在液固两相中分配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体系中修饰物含量为2%(质量密度),吐温80含量为4.5%(体积百分数),酸度为pH=7.95,盐浓度为2mol/L.一次固相收得率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Met—Cu修饰物 非有机溶剂液-萃取体系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固废管理体系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12
作者 曲凡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本文探讨了固废管理体系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旨在强调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固废管理中。本文介绍了环境风险的定义和概念以及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相关模型和工具,讨论了固废的定义和... 本文探讨了固废管理体系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旨在强调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固废管理中。本文介绍了环境风险的定义和概念以及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相关模型和工具,讨论了固废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环境法规和固废管理的关键元素,重点关注了风险管理在固废管理中的应用,包括风险的减轻和避免、应急响应及治理和监测,并通过案例研究和成功的环境风险管理实践,强调环境风险管理在固废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管理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环境法规 应急响应
下载PDF
Bi_(0.5)Na_(0.5)TiO_(3)和Bi_(0.5)K_(0.5)TiO_(3)含量对三元固溶体系无铅PTC热敏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瑞钰 欧阳琪 +3 位作者 马名生 陆毅青 魏红康 刘志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PTC热敏陶瓷的无铅化是绿色智能加热及电路智能保护元件研制的重要前提。为了获得可在空气气氛下烧结且兼具高居里温度和高升阻比的无铅化PTC热敏陶瓷,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1-x)BaTiO_(3)-0.5 x Bi_(0.5)Na_(0.5)TiO_(3)-0.5 x Bi_(0... PTC热敏陶瓷的无铅化是绿色智能加热及电路智能保护元件研制的重要前提。为了获得可在空气气氛下烧结且兼具高居里温度和高升阻比的无铅化PTC热敏陶瓷,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1-x)BaTiO_(3)-0.5 x Bi_(0.5)Na_(0.5)TiO_(3)-0.5 x Bi_(0.5)K_(0.5)TiO_(3)和0.98BaTiO_(3)-0.02 y Bi0.5 Na_(0.5)TiO_(3)-0.02(1-y)Bi_(0.5)K_(0.5)TiO_(3)三元固溶体系无铅PTC热敏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a和K元素对无铅PTC热敏陶瓷材料的烧结特性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T和BKT均与BaTiO_(3)形成固溶体,随着BNT含量的增加,PTC陶瓷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当BNT和BKT含量相同时,PTC陶瓷可以在较宽的烧结温度范围内实现半导化,且在空气气氛下烧结温度为1200℃的陶瓷样品具有最佳的PTC效应,其室温电阻率为128Ω·cm,升阻比为5个数量级,居里温度为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陶瓷 无铅化 钛酸钡 三元体系 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固液悬浮体系下超声波浓度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俊羽 张乐 +4 位作者 鲍锦 曹秀华 任海东 付振晓 陈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0-888,共9页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液悬浮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体类型,其浓度与均匀性变化直接决定了最终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对其进行实时、原位、高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超声波技术具有非接触、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固液悬浮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体类型,其浓度与均匀性变化直接决定了最终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对其进行实时、原位、高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超声波技术具有非接触、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所以该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该技术实现固液悬浮体系浓度测量的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发展状况,特别是对该技术在浆液混合过程监控方向的应用做出了介绍和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液悬浮体系 浓度 过程监控
下载PDF
液/固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芳 吴晓芙 +6 位作者 黄中子 雷电 芦鹏 于旭彪 张艳丽 赵崇 周海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在离子质量浓度25~500mg·L^-1和吸附剂(蛭石)质量浓度10~150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平衡固液体系中Zn、Cd离子等温吸附量.试验数据表明: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离子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唯一由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 在离子质量浓度25~500mg·L^-1和吸附剂(蛭石)质量浓度10~150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平衡固液体系中Zn、Cd离子等温吸附量.试验数据表明: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离子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唯一由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浓度C0与吸附剂浓度W0的比值)与Ce/W0(平衡液相离子浓度Ce与W0的比值)的差异来决定,与离子、吸附剂的浓度及吸附反应过程无关.重复测试证实:给定C0/W0时,qe与C0/W0具有唯一对应的值.指出液/固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不是离子的浓度而是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离子吸附反应的方向与速率取决于系统中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相对水平,离子吸附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离子与吸附剂化学势之和在液、固相之间的差异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离子吸附 液/固体系 强度因子 ZN^2+ CD^2+ 蛭石
下载PDF
液-固吸附体系中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禹银 耿信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32-1436,共5页
研究了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推导出了新的表示溶质种类、溶质浓度和溶剂对Gibbs自由能变贡献的数学表达式,并阐明了该表达式中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将用通常方法测定的自由能变分为与溶质吸附和溶剂解吸附... 研究了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推导出了新的表示溶质种类、溶质浓度和溶剂对Gibbs自由能变贡献的数学表达式,并阐明了该表达式中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将用通常方法测定的自由能变分为与溶质吸附和溶剂解吸附有关的两个独立的自由能变,推导出了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的两个线性参数β_a和q/Z对绝对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又将吸附过程中溶质的焓变和熵变分成两个独立的分量.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本文推导出的公式进行了检验,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热力学 液-固体系 自由能
下载PDF
TritonX-100—盐—H_2O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 被引量:48
17
作者 李步海 李品章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共4页
研究了TritonX-100水溶液形成液—固两相的条件和一些水溶性螯合剂及它们的金属离子螯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该体系中,用茜素红S作萃取剂,实现了Zr与Cu(Ⅱ)或Al间的定量萃取分离与测定,结果满意。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被萃入TritonX-... 研究了TritonX-100水溶液形成液—固两相的条件和一些水溶性螯合剂及它们的金属离子螯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在该体系中,用茜素红S作萃取剂,实现了Zr与Cu(Ⅱ)或Al间的定量萃取分离与测定,结果满意。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被萃入TritonX-100固相中Al—茜素红S螯合物的组成是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ONX-100 水溶液 液-固体系
下载PDF
硫酸钠-过氧化氢-水三元体系液固相平衡的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际 赵红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液固体系相平衡,建立了283K和288K下Na2SO4-H2O2-H2O三元体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的训练结果偏差平方和分别为7 2×10-5和4 1×10-5,网络模型仿真的结果与实验值能够很好的吻合,所建能较好地描述该体系液固... 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液固体系相平衡,建立了283K和288K下Na2SO4-H2O2-H2O三元体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的训练结果偏差平方和分别为7 2×10-5和4 1×10-5,网络模型仿真的结果与实验值能够很好的吻合,所建能较好地描述该体系液固相平衡的溶解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过氧化氢-水三元体系 固体系 相平衡 神经网络模拟 溶解度
下载PDF
全浓度二组分体系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的研究──Ⅱ模型比较及参数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信鹏 陈禹银 《纺织基础科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用文献数据对理论部分[1]所导出的吸附计量置换模型(SDM—A)进行了检验,并对SDM—A的两种表达式(SDM-ACC和SDM—ARC)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这些吸附体系.从理想溶液及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 用文献数据对理论部分[1]所导出的吸附计量置换模型(SDM—A)进行了检验,并对SDM—A的两种表达式(SDM-ACC和SDM—ARC)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这些吸附体系.从理想溶液及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吸附时,以SDM—ACC为优,而从大多数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中吸附时则以SDM—ARC更佳.若在个别情况下这两种表达式不属线性方程时,则可用简化方法处理.用模型吸附参数q/Z或2n/Z值为依据所表征的理想与非理想吸附体系,不同于吸附剂自其中吸附的理想与非理想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组分 液-固体系 吸附 置换 模型 参数
下载PDF
全浓度二组分体系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的研究——Ⅰ.理论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耿信鹏 《纺织基础科学学报》 1992年第4期301-307,共7页
在全浓度二组分液一固吸附体系中,按组分Ⅰ、组分Ⅱ和吸附剂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推导出一个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并从理论上研究了该模型的两种表达式的特征以及与Freundlich经验式的联系与区别。依据两个表达式线性作图得到的... 在全浓度二组分液一固吸附体系中,按组分Ⅰ、组分Ⅱ和吸附剂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平衡推导出一个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并从理论上研究了该模型的两种表达式的特征以及与Freundlich经验式的联系与区别。依据两个表达式线性作图得到的两个斜率的相对值,提出了理想吸附体系与非理想吸附体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模型 二组分 液-固体系 计量置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