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固原震群重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1
作者 许英才 曾宪伟 罗国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786,共20页
通过初至P震相定位法测定了2021年固原震群中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同时根据多阶段定位和微震匹配定位方法对该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Snoke方法和HASH方法计算了震群序列中ML≥2.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震群中最... 通过初至P震相定位法测定了2021年固原震群中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同时根据多阶段定位和微震匹配定位方法对该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Snoke方法和HASH方法计算了震群序列中ML≥2.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震群中最大的地震即2021年6月22日固原ML3.6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矩心深度,确定了ML≥2.8地震基于各种方法所得震源机制的中心解,然后根据重定位结果拟合了断层面,最后初步分析了固原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微震检测到901次ML0.0以上地震事件,约为区域地震台网原始目录的2.6倍,震群的震中区呈WNW向优势分布,长约8 km,宽约3 km,震源深度处于8—17 km之间,平均深度为13 km;ML≥2.8地震主要发生在震群序列12—14 km震源深度的相对密集区,其震源机制解均为走滑型,大多数地震略带一点逆冲分量,P轴优势方位近EW向,与六盘山地区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方向基本一致。结合重定位、震源机制和断层面拟合认为,固原震群的主要发震构造可能是由两个WNW走向而倾向相反的隐伏断层控制,即NE倾向和SW倾向的断层构成了向上分叉的花状结构,其中ML≥2.8地震均位于不同倾向断层的交会部位,均具有左旋走滑的运动性质,整个震群序列的小震活动大体呈现以NE倾向断层活动为主、以SW倾向断层活动次之的特征。结合已有研究,发现震群序列处于六盘山地区上地壳底部厚约11 km的低速异常透镜体内,初步分析认为固原震群的孕震环境可能与深部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震群 重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