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葛继伟 杨小军 +2 位作者 阚晨 刘俊 刘华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92-095,共4页
观察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价值。方法 观察样本共取68例(即入组起始时间2020年10月,截止时间2023年10月的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和对照组(n=34,内固定手术),对比综... 观察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价值。方法 观察样本共取68例(即入组起始时间2020年10月,截止时间2023年10月的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和对照组(n=34,内固定手术),对比综合疗效。结果 经治疗,试验组并发症率2.94%,脊柱功能评分(10.45±1.37),疼痛程度(0.85±0.24)分,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可取得确切疗效,且不易引起并发症,安全性良好,利于脊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效果 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基于虚拟材料层和孪生有限元模型的机床主轴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新欣 张玮 +2 位作者 黄之文 李孝茹 朱坚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8,共8页
针对主轴系统固定结合部传统弹簧阻尼单元法等效建模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材料层法建立主轴系统固定结合部的孪生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以虚拟材料层相关参数(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作为输入,计算机床主轴的固有频率... 针对主轴系统固定结合部传统弹簧阻尼单元法等效建模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材料层法建立主轴系统固定结合部的孪生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以虚拟材料层相关参数(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作为输入,计算机床主轴的固有频率,并以此数据样本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主轴系统的孪生有限元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虚拟材料层相关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孪生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理论固有频率与对应试验值的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确定虚拟材料层的相关参数。以VMC850E型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的刀柄-夹头-刀具系统两个固定结合部为实例进行了建模、试验、参数识别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建模精度达到了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 固定结合 虚拟材料层 孪生有限元模型 参数识别
下载PDF
磨床床身立柱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继承 朱祥龙 +2 位作者 董志刚 康仁科 徐嘉慧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3,共5页
床身与立柱是磨床的重要装配体,其结合面的特性直接影响磨床的动态性能,为探究结合面刚度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针对磨床的床身立柱结合面,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刚度等效弹簧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有限元模型... 床身与立柱是磨床的重要装配体,其结合面的特性直接影响磨床的动态性能,为探究结合面刚度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针对磨床的床身立柱结合面,提出了一种结合面刚度等效弹簧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分别得到了结合面X、Y、Z这3个方向的刚度对系统模态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刚度在2×109~8×109 N/m范围变化时,Z向刚度对系统的前三阶模态频率的影响都是最大,其中对第一阶模态频率影响最大,影响占比90.2%;结合面X向刚度主要影响系统的第二阶模态频率,影响占比32%;结合面Y向刚度主要影响系统的第三阶模态频率,影响占比38%。为提高整机的动态特性、优化机床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刚度 模态分析 床身 立柱
下载PDF
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效文 柳兆刚 +3 位作者 田宏伟 周宇 唐振华 陈旭兵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比较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51)行钛钉颌... 目的:比较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与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51)行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治疗,对照组(n=51)采用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法治疗。评估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卫生,包括社区牙周治疗量表指数(CPI)、牙龈指数(GI)及软垢指数(DI),分析患者的咀嚼、口腔功能,评估患者的颌面部情况,统计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率进行计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38%)与对照组(94.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PITN、GI、DI指数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开口功能及颌面部情况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25.49%),P<0.05。结论: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法用于下颌骨骨折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口腔卫生,促进患者颌面部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钉颌间固定结合弹力帽辅助固定 钛板内固定联合钛钉颌间牵引 下颌骨骨折 口腔卫生 颌面部情况
下载PDF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以及单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5
作者 王金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内固定。对... 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内固定。对比2组患者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疼痛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压缩比情况、手术各项指标、疼痛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并发症发病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效果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患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面形状的拓扑设计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磊 刘海涛 +2 位作者 金涛 杜瑞 赵万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7,共7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动力学特性的机床固定结合面形状的拓扑设计方法,将固定结合面实际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模型等效为一种有限单元材料模型,给出了其材料等效模型——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此等效模型确定了固定结合面接触单元... 提出了一种考虑动力学特性的机床固定结合面形状的拓扑设计方法,将固定结合面实际接触区域的接触刚度模型等效为一种有限单元材料模型,给出了其材料等效模型——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此等效模型确定了固定结合面接触单元的刚度矩阵。采用渐进结构优化法进行固定结合部接触区域拓扑形状的优化设计,即采用删除准则,消除对总体固有频率贡献较小的接触区域材料,达到主动设计结合面实际接触区域的拓扑结构。通过车头箱与斜床身的螺钉结合面的工程案例,阐述了拓扑形状的动力学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固定结合 设计方法 接触 拓扑
下载PDF
引入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的固定结合部模型 被引量:56
7
作者 田红亮 刘芙蓉 +3 位作者 方子帆 赵春华 朱大林 钟先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73,共13页
为提高整机的建模精度,提出利用各向同性虚拟材料假设的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的解析法.将固定结合部的两个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部分假设为一种虚拟的各向同性材料,虚拟材料与固定结合部两侧的零件皆为固定连接.通过增加一个元件可将含... 为提高整机的建模精度,提出利用各向同性虚拟材料假设的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的解析法.将固定结合部的两个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部分假设为一种虚拟的各向同性材料,虚拟材料与固定结合部两侧的零件皆为固定连接.通过增加一个元件可将含结合部的复杂部件等效为不含结合部的简单零件,达到将复杂的固定结合部问题简单化的目的.考虑固定结合部法向和切向特性的相互影响,应用赫兹接触理论和分形几何理论推导虚拟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厚度、密度等参数的解析解.将虚拟材料参数的解析解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可获得整机的理论模态.对实验试件的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进行比较(相似振型定性比较,相应的固有频率定量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的前6阶振型一致,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前6阶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在-8.1%~8.1%之间.验证虚拟材料参数解析解的有效性,虚拟材料模型可为计算机数控机床固定结合部的精确动力学建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参数识别 模态分析 各向同性虚拟材料 赫兹接触理论
下载PDF
固定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通用性建模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玲 蔡力钢 +1 位作者 蔡安江 褚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08-2115,共8页
为准确反映固定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将结合面简化为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并假设接触区附近的两接触体为弹性半空间,利用分形理论建立具有通用性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表明:无论是同种材料还是异... 为准确反映固定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将结合面简化为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并假设接触区附近的两接触体为弹性半空间,利用分形理论建立具有通用性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表明:无论是同种材料还是异种材料,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法向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1<D<1.5时,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法向力具有较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1.5≤D<2时,两者为近似线性关系;当1<D≤1.7时,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当1.7<D<2时,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之减小;当分形维数一定(1<D<2)时,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粗糙度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切向接触刚度 通用性模型 分形理论
下载PDF
基于模态振型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振华 袁军堂 +1 位作者 胡小秋 顾思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9-784,共6页
为了准确获取机械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系数),提出了将所测固定结合面最弱的结合面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且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模型。在测试模型上完成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准确获取机械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系数),提出了将所测固定结合面最弱的结合面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且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模型。在测试模型上完成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结合模态振型与频响函数曲线对结合面固有频率进行识别。最后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从系统振型、频响函数曲线等方面验证了测试系统的正确性。该文结果为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动态特性参数 动刚度 阻尼系数 模态振型
下载PDF
基于等效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的固定结合部建模方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学良 范世荣 +3 位作者 温淑花 王余松 陈永会 兰国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1-147,共7页
为提高固定结合部的建模精度以及通用性,考虑固定结合部在法向和切向的不同特性,提出利用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等效的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化建模方法,将固定结合部两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部分等效为一种等截面的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等效... 为提高固定结合部的建模精度以及通用性,考虑固定结合部在法向和切向的不同特性,提出利用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等效的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化建模方法,将固定结合部两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部分等效为一种等截面的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等效虚拟材料与两侧零件均为固定连接。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固定结合部接触刚度分形模型,根据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的定义,理论推导了等效虚拟材料弹性常数以及密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固定结合部的试验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进而将理论分析模态与试验模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的前6阶振型完全一致,相应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0%以内,说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有效性,为数控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实现了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无缝衔接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横观各向同性 等效虚拟材料 建模
下载PDF
依据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的固定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46
11
作者 田红亮 钟先友 +5 位作者 秦红玲 赵春华 方子帆 朱大林 陈保家 张发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8-122,共15页
基于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变形特点、表面微凸体承受法向载荷的连续性和光滑性原理,以及区分微凸体分别处于弹性、塑性变形时的一个微凸体实际微接触面积,建立固定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采用二变量Weierstrass-Mandelbro... 基于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变形特点、表面微凸体承受法向载荷的连续性和光滑性原理,以及区分微凸体分别处于弹性、塑性变形时的一个微凸体实际微接触面积,建立固定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采用二变量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模拟各向异性三维分形轮廓表面。推导出划分弹塑性区域的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截面积、结合部量纲一法向载荷、结合部量纲一法向接触刚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分形粗糙度一定时,真实接触面积随着结合部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真实接触面积、结合部法向载荷、相关因子或材料特性参数的增大而变大;当分形维数由1变大时,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增加到趋近于2时,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有时却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降低。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分析固定接触表面间的真实接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分形几何理论 固定结合 微凸体 真实接触面积 法向接触载荷 法向接触刚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优化识别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坚民 张统超 +1 位作者 李孝茹 周冬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5,共9页
针对固定结合面传统建模方法精度较低和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改进了基于弹簧阻尼单元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验模态分析和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优化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固有频... 针对固定结合面传统建模方法精度较低和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改进了基于弹簧阻尼单元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验模态分析和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优化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与其对应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识别固定结合面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以自行设计制作的固定结合面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建模、实验、参数识别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参数识别误差在5%以内,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动态特性 参数识别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 模态分析
下载PDF
铁基多孔含油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重年 伍良生 +1 位作者 马建峰 夏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56-61,共6页
实验研究了多孔含油材料固定结合面法向刚度和阻尼特性,运用带有调节系数的等效单自由度结合面单位面积参数识别方法对其进行识别。该方法采用相对位移法,将任意质量为m的振动系统等效为质量是Me的标准单自由度系统。方便快速地识别出... 实验研究了多孔含油材料固定结合面法向刚度和阻尼特性,运用带有调节系数的等效单自由度结合面单位面积参数识别方法对其进行识别。该方法采用相对位移法,将任意质量为m的振动系统等效为质量是Me的标准单自由度系统。方便快速地识别出结合面的单位面积刚度和阻尼系数,识别精度高。通过等效单自由度参数识别方法,分别识别了45号钢无介质结合面和铁基多孔材料(含油介质)结合面的法向刚度和阻尼系数。对比表明实验所用铁基多孔材料含油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优于45号钢无介质结合面,在相同的法向预紧力下,前者单位面积刚度增加40%左右,同时前者单位面积阻尼系数增大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含油介质 固定结合 等效单自由度 刚度 阻尼
下载PDF
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志勇 胡小秋 +1 位作者 顾思闽 郭丹枫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39,共3页
固定结合面普遍存在于各类机床,影响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多种多样。应用试验方法对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进行识别。基于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结合面面压、粗糙度、材料、介质等因素对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影... 固定结合面普遍存在于各类机床,影响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多种多样。应用试验方法对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进行识别。基于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结合面面压、粗糙度、材料、介质等因素对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以往相关理论的正确性,提出改进固定结合面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措施,为机床的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法向 影响因素 特性参数
下载PDF
机床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思闽 胡小秋 汪振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14,共3页
固定结合面是机床结合面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动态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动刚度和阻尼系数。采用等效单自由度的力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影响。通过实验法,测得不同条件下固定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分析螺栓预紧力、零件表面粗... 固定结合面是机床结合面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动态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动刚度和阻尼系数。采用等效单自由度的力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消除了基础位移的影响。通过实验法,测得不同条件下固定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分析螺栓预紧力、零件表面粗糙度、材料及介质等因素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为机床固定结合面的合理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 动态特性 动态刚度
下载PDF
机床固定结合面的一种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筱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9-441,共3页
根据固定结合面的特点 ,提出了结合面的一种建模方法 ,应用等参单元的概念 ,导出了任意四边形结合面单元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 ,该建模方法可应用于根据实验数据识别结合面的未知参数 ,及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结合面的特性。
关键词 机床 固定结合 建模 动力学模型 单元刚度矩阵 阻尼矩阵
下载PDF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飞 田光 +1 位作者 彭昶 邓毅夫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单纯内固定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单纯内固定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彦祥 陈静 郭雄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2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评价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以“Pilon骨折” 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提取文献患者一般特... 目的评价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以“Pilon骨折” 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提取文献患者一般特征、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1篇文献589名Pilon骨折患者,其Jadad量表得分为1~3分;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OR及其95%CI为2.57(1.70,3.88),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及95CI为0.36(0.13,0.97).结论: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且不良反应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飞鹏 邵建苹 +2 位作者 宋杨 费可欣 王英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7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组(早期康复治...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组(早期康复治疗组,n=40)和内固定结合传统康复治疗组(传统康复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125.3±8.2)分、(28.2±5.3)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康复治疗组(90.3±8.4)分、(22.5±5.1)分(P<0.05),治疗优良率95.0%(38/40)显著高于传统康复治疗组77.5%(31/40)(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较传统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康复治疗 髌骨骨折 膝关节功能 治疗优良率
下载PDF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勇 郑卫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支架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