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人员跨片区疏散的固定避难空间仿真及优化
1
作者 刘晓然 李德豪 +1 位作者 张略淼 甄纪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5-684,共10页
为优化震后城市中心城区中长期避难效率和资源分布,考虑城市片区边界处人员无序疏散对避难需求产生的影响,以某城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片区空间特征分析,建立跨片区固定避难疏散风险评价模型。选取跨片区疏散高风险片区,结合固... 为优化震后城市中心城区中长期避难效率和资源分布,考虑城市片区边界处人员无序疏散对避难需求产生的影响,以某城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片区空间特征分析,建立跨片区固定避难疏散风险评价模型。选取跨片区疏散高风险片区,结合固定避难场所的吸引度模型,通过Anylogic仿真模型进行多情景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城市片区间的避难空间与人员分布不均衡,片区边界处人员的跨片区疏散会导致片区内避难场所容量不足或避难空间浪费严重。针对疏散过程中存在人流对冲等现象而导致疏散效率降低的问题,可通过对疏散空间及疏散路径的优化来缩短疏散总时长。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整体固定避难场所科学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跨片区疏散 吸引力模型 固定避难 ANYLOGIC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基于混合决策的城市固定避难所选址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汉平 耿劭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2-693,共12页
为了提高震后城市避难资源供需匹配效率,根据应急避难灾民的需求特征,分析了避难人员分层疏散和不同类型避难所规划布局,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多属性妥协解决策(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方法和... 为了提高震后城市避难资源供需匹配效率,根据应急避难灾民的需求特征,分析了避难人员分层疏散和不同类型避难所规划布局,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多属性妥协解决策(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方法和双目标机会约束模型的混合决策方法。根据定性因素评价结果优化开放避难所的适宜性,并最小化避难所开放数量。通过加权ε-约束、中心极限定理和分段线性函数逼近得到近似单目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借助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比确定性和机会约束性模型得到的优化结果,为考虑避难所选址问题中的需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从多个决策者的专业知识中受益,还能更好地对冲震后需求的不确定性,确保在时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避难救援行动有序和高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地震 固定避难所选址 多属性妥协解决策(VIKOR) 双目标规划 机会约束
下载PDF
考虑人员疏散无序性的片区固定避难空间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然 张略淼 +2 位作者 甄纪亮 曾德民 刘朝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9-1716,共8页
为优化震后城市老旧片区中长期避难疏散阶段避难效率和资源分布,考虑避难场所服务覆盖交叉区域内人员疏散的无序性,以某城市典型老城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震后人员远程疏散特性及中长期避难需求建立固定避难场所吸引度体系,并通过NetLog... 为优化震后城市老旧片区中长期避难疏散阶段避难效率和资源分布,考虑避难场所服务覆盖交叉区域内人员疏散的无序性,以某城市典型老城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震后人员远程疏散特性及中长期避难需求建立固定避难场所吸引度体系,并通过NetLogo多智能体动态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0.8 km、1.0 km和1.2 km时,片区内人员均可在49 min内完成疏散,满足规范中对于固定避难1 h内疏散时长的要求,疏散效率较优。基于优化的服务半径和人员疏散需求,对避难场所场地风险、有效面积、避难设施进一步量性优化,为片区固定避难场所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固定避难 无序性 老旧片区 吸引度 仿真
下载PDF
考虑场所吸引度的片区震后固定避难空间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然 张略淼 +1 位作者 甄纪亮 王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为改善城市老旧片区震后中长期避难空间,提高固定避难效益,针对老旧片区避难效率低、疏散无序性突出和避难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考虑固定避难阶段避难场所与疏散人员的吸引关系,提出了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固定避难场所责任区域划分方法,并... 为改善城市老旧片区震后中长期避难空间,提高固定避难效益,针对老旧片区避难效率低、疏散无序性突出和避难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考虑固定避难阶段避难场所与疏散人员的吸引关系,提出了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固定避难场所责任区域划分方法,并以避难场所吸引度为切入点提出优化方案,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片区疏散网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片区固定避难空间优化后,片区整体疏散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整体疏散时长最优可至43 min;根据避难吸引度进一步优化场所责任范围可实现片区避难资源供需均衡,片区整体固定避难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避难 无序性 吸引度 断裂点理论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城镇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初建宇 马丹祥 苏幼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7-312,共6页
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是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候选避难场所,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建立包括灾害风险、区位规模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距离或面积的评价标准。提出采... 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是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候选避难场所,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建立包括灾害风险、区位规模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距离或面积的评价标准。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赋权,基于TOPSIS的城镇固定避难场所选址评价模型。最后,对某市固定避难场所进行选址实例研究,佐证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避难场所 选址 TOPSIS 组合赋权 影响因素 标准
下载PDF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山地城市固定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以东川区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宣先 王培茗 付志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研究以各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山地小城市各区域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首先,通过风险值=危险性*脆弱性/抗灾救灾能力机理表达式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灾害风险评估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目... 研究以各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山地小城市各区域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首先,通过风险值=危险性*脆弱性/抗灾救灾能力机理表达式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灾害风险评估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目标选址优化模型来构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优化模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影响布局的权重因素纳入其中。最后,以东川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固定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东川区城区固定避灾场所数量可在接近最优解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避难场所 灾害风险评估 布局优化 多目标规划模型 东川
下载PDF
基于优势关系的固定避难场所选址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欣闪 马丹祥 王灿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固定避难场所评价中属性权重未知、属性值为区间数的情况,提出基于优势关系多属性决策理论的固定避难场所评价方法。最终,通过算例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固定避难场所评价中属性权重未知、属性值为区间数的情况,提出基于优势关系多属性决策理论的固定避难场所评价方法。最终,通过算例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评价固定避难场所适宜性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避难场所 优势关系 多属性决策理论
下载PDF
改造成本为区间数的固定避难场所选址研究
8
作者 侯晓娜 马丹祥 +1 位作者 王灿 杨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3期218-219,共2页
针对待选固定避难场所改造成本为区间数的情况,通过改进位置集合覆盖模型建立了避难场所选址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选址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固定避难场所 区间数 位置集合覆盖模型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长期固定避难绿地的研究
9
作者 章晶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7期39-40,42,共3页
从乌鲁木齐市现状绿地中依照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筛选符合条件的长期固定避难绿地,从其服务半径所能覆盖的范围、能容纳的避难人口数量等方面来研究乌鲁木齐市长期固定避难绿地的能力,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难规划提... 从乌鲁木齐市现状绿地中依照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筛选符合条件的长期固定避难绿地,从其服务半径所能覆盖的范围、能容纳的避难人口数量等方面来研究乌鲁木齐市长期固定避难绿地的能力,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难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长期固定避难绿地 防灾避难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短期固定避难绿地的研究
10
作者 章晶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46-47,51,共3页
从乌鲁木齐市现有绿地中筛选符合GB 51143-2015《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的短期固定避难绿地,根据其责任区建设用地范围和可容纳避难人口数量,推断乌鲁木齐市短期固定避难绿地的承载能力,为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期固定避难绿地 防灾避难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中期固定避难绿地的研究
11
作者 章晶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5期32-35,共4页
从乌鲁木齐市现状绿地中依照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筛选符合条件的中期固定避难绿地,从其服务半径所能覆盖的范围、能容纳的避难人口数量等方面来研究乌鲁木齐市中期固定避难绿地的能力,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难规划提... 从乌鲁木齐市现状绿地中依照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筛选符合条件的中期固定避难绿地,从其服务半径所能覆盖的范围、能容纳的避难人口数量等方面来研究乌鲁木齐市中期固定避难绿地的能力,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难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中期固定避难绿地 防灾避难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绵阳市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阳力 王培茗 程思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利用网络分析法对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服务面积比及场所利用率2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应急场所覆盖范围的空白区及场所利用率低和场所利用率大于100%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从而得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着布局分布不均衡,部... 利用网络分析法对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服务面积比及场所利用率2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应急场所覆盖范围的空白区及场所利用率低和场所利用率大于100%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从而得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着布局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过于集中及部分区域布局不足等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此研究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应急避难场所 网络分析法 布局 评价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固定防灾避难人口估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孝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74,共5页
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重要防灾基础设施。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目前防灾避难场所规划中,固定防灾避难人口的估算往往被规划人员误用。该文介绍了固定避难人口的含义,分析了导致误用的原因,研究提出了估算防灾... 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重要防灾基础设施。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目前防灾避难场所规划中,固定防灾避难人口的估算往往被规划人员误用。该文介绍了固定避难人口的含义,分析了导致误用的原因,研究提出了估算防灾避难人口的方法和步骤,对一般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防灾避难场所规划 固定防灾避难场所 避难人口
下载PDF
浅析煤矿用固定式避难硐室在井下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洪元 《江西建材》 2015年第24期117-118,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煤矿开采工作一般大都是在地下进行,因此,整个开采活动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开采单位严抓安全问题,煤矿应急避难硐室在矿井下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危险事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煤矿开采工作一般大都是在地下进行,因此,整个开采活动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开采单位严抓安全问题,煤矿应急避难硐室在矿井下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危险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对于当前的煤矿井下开采来说是不可缺失的一种保护设施。固定式避难硐室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当前我国的煤矿井下安全保护方面应用最为广泛,那么本文就从煤矿开采保护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实际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固定避难硐室 井下 应用
下载PDF
矿山井下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设计上的思考
15
作者 黄何 《福建冶金》 2011年第4期6-8,5,共4页
马坑矿业+200m水平避难所是我国第一个矿井井下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通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研究课题于2010年11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矿山井下 防透水型 固定避难 设计
下载PDF
煤矿井下避难所研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克全 赵善扬 +3 位作者 余秀清 刘鹏程 何廷梅 刘林 《采矿技术》 2010年第S1期135-137,共3页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已掌握了煤矿井下避难所(包括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全套设计和制造技术。舱体具备抵抗2 MPa以上的爆炸冲击波破坏能力,避难所内配置了压风和压缩氧供气、空气...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已掌握了煤矿井下避难所(包括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全套设计和制造技术。舱体具备抵抗2 MPa以上的爆炸冲击波破坏能力,避难所内配置了压风和压缩氧供气、空气循环净化、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与传输、通讯、照明和指示、动力保障、污物收集、生存保障等功能系统,经过各系统防护性能试验及模拟避难适应性试验,有效防护时间超过了1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避难 移动式救生舱 固定避难硐室 功能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