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和标准方法评估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17种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的相关性比较
1
作者 王燕 张敏 +5 位作者 朱晓艳 江玲丽 王如坤 钟莺莺 谭曜 保琦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使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在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筛查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使其能够与标准方法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的评估结果相互转换,分别基于CALUX和HRGC-HRGC评估了肉类、海... 为使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在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筛查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使其能够与标准方法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的评估结果相互转换,分别基于CALUX和HRGC-HRGC评估了肉类、海鲜类和配方乳粉这3类典型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7种2,3,7,8-取代的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和10种2,3,7,8-取代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毒性当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并确定换算关系和适宜样品类型。结果表明:基于HRGC-HRMS得到的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毒性当量(TEQ)下限值为0.001~0.106 pg·g^(-1),TEQ上限值为0.004~0.242 pg·g^(-1),远低于欧盟法规EC 1881/2006规定的限量值(3.5 pg·g^(-1));基于CALUX得到的肉类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毒性当量(BEQ)值为0.74~1.30 pg·g^(-1),海鲜类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BEQ值为0.31~0.63 pg·g^(-1),配方乳粉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BEQ值为0.043~0.074 pg·g^(-1);肉类和配方乳粉样品的BEQ值与TEQ值的相关性较差,而海鲜类样品的BEQ值与TEQ上限值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 动物源性固态食品 毒性当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电磁波和等离子体的固态食品新兴物理杀菌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海乐 陈文庆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共15页
固态食品的杀菌是食品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保证杀菌过程的节能、高效、安全,近年来,围绕电磁波和等离子体等太空极端环境中的两大物理学现象涌现出一系列新兴物理杀菌技术,其中包括以催化式红外、微波、射频等为代表的... 固态食品的杀菌是食品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保证杀菌过程的节能、高效、安全,近年来,围绕电磁波和等离子体等太空极端环境中的两大物理学现象涌现出一系列新兴物理杀菌技术,其中包括以催化式红外、微波、射频等为代表的热物理杀菌技术和以光动力、脉冲强光、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冰、包装内低温等离子体等为代表的非热物理杀菌技术。这些新兴技术可适应不同形态、不同组分特征的固态食品的表面或整体杀菌。重点梳理了相关技术的核心问题和最新应用研究,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固态食品物理杀菌技术的主要研究任务:1)深化物理杀菌技术的机制研究。以不同的固态食品基质环境为基础,探明不同的食源性微生物在不同物理场胁迫下的响应机制。2)推动多物理场耦合的杀菌关键技术攻关。根据不同的固态食品物料特征,协同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兴物理杀菌技术,在杀菌有效性和食品品质减损之间建立平衡。3)突破物理杀菌关键装备的制造瓶颈。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攻克物理杀菌关键装备研发的卡脖子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4)促进包装内物理杀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根据固态食品生产的真实场景,促进包装内物理杀菌技术装备的研发,避免杀菌后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食品 食品安全 食品保鲜 物理杀菌 电磁波 等离子体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宇 邢家溧 +7 位作者 沈坚 毕晓丽 毛玲燕 徐晓蓉 张书芬 娄永江 吴希 穆应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1-788,共8页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分析方法。选用Zorbax Original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系统的漂移管温度设置为50℃,雾化器载气为高纯氮,载气流速为1.0 mL/min,压力为275.79 kPa,增益值为3。样品经25 mL水提取,振荡涡旋10 min,分别加入200μL的乙酸锌溶液和200μ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净化,4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过0.22μm水相滤膜,待上机分析。6种稀有糖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0.9985,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60 g/100 g。以空白固态食品样品为基质,在3种加标水平下,6种稀有糖的回收率为92.6%~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7%~4.4%。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固态食品样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实际成分和食品标签所示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应用于日常监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同时为稀有糖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稀有糖 固态食品
下载PDF
固态食品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心刚 李惟毅 +1 位作者 金志军 冯洪庆 《天津化工》 CAS 2000年第1期8-11,共4页
至今为止,冷冻干燥技术得到应用的只有真空冷冻干燥一种,本文提出了常压吸附剂流化冷冻干燥,并具体阐述了数学模型和实验装置。通过与真空冷冻干燥进行比较,认为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冷冻干燥 吸附剂 流态化 食品 干燥 固态食品
下载PDF
固态食品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分析比较及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心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介绍了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 ,并与真空冷冻干燥做了多方面比较。由于前者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
关键词 固态食品 常压吸附 流化冷冻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分析 比较研究 节能分析
下载PDF
固态食品吸湿滞后现象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兰景波 康志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同其他具有多孔结构的物体一样,多数固态食品的吸湿过程存在滞后现象,即吸湿与解吸的路径不同,在吸湿等温线的的中部形成一个环,形状如图1所示。因此,严格说来,食品吸湿等温线不是状态曲线,而是过程曲线。
关键词 固态食品 吸湿滞后 形成机理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态食品中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章建军 朱海华 +3 位作者 尹红娜 李娜 任钊 王慧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5-80,共6页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态食品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详细分析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则,建立数学模型,从天平称取质量、标准溶液配制、检...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态食品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详细分析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则,建立数学模型,从天平称取质量、标准溶液配制、检测仪器、重复性实验等多方面分析检验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分量和来源,对影响结果不确定度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当取样量为0.3000 g,k=2(95%置信度),样品中铜含量为X=(3.42±0.16)m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固态食品中铜的含量,检测仪器带来的不确定度最大,天平称量带来的不确定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固态食品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固态食品正交供料充填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磊 陆佳平 陆新宇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4年第3期42-44,38,共4页
针对混合固态物料食品充填要求,研究分析其工作原理,满足供料与充填正交衔接的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基于包装机多列充填的特定包装需要,研究一种适应多分料供料充填的系统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设计和工艺探讨;运用SolidWorks模拟设计... 针对混合固态物料食品充填要求,研究分析其工作原理,满足供料与充填正交衔接的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基于包装机多列充填的特定包装需要,研究一种适应多分料供料充填的系统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设计和工艺探讨;运用SolidWorks模拟设计正交供料充填系统装置,并对组成及关键结构进行分析,实现包装生产线自动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食品 供送系统 充填系统 包装机械 结构装置
下载PDF
固态食品的湿消化实验观察
9
作者 龚涛 罗红权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1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食品卫生 固态食品 湿消化实验 测定
下载PDF
高脂肪固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仕 韦庆灵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18期114-114,共1页
本文建立了高脂肪固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样品的前处理新方法。称取高脂肪固态食品加入无水乙醇-氨水-水+乙腈,旋涡、超声,4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0mL烧杯。加10mL正己烷于上清液中,4000r/min离心2min,吸取上层溶液,再... 本文建立了高脂肪固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样品的前处理新方法。称取高脂肪固态食品加入无水乙醇-氨水-水+乙腈,旋涡、超声,4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0mL烧杯。加10mL正己烷于上清液中,4000r/min离心2min,吸取上层溶液,再重复一次,合并上层溶液。此溶液在8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近干。加入30mL去离子水,样品溶液转移至100mL烧杯。最后采用GB5009.35-2016中的方法进行色素提取。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前处理方法能有效去除高脂肪的同时获得了很高的回收率。本研究为测定高脂肪固态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提供了新的前处理方法,完善了GB5009.35-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高脂肪固态食品 合成着色剂
下载PDF
固态食品的流变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方媛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30期80-80,共1页
本文主要探究固态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试验仪器和技术方法、试验模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固态食品 流变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创新的固态食品纸铝塑无菌包装
12
《包装财智》 2013年第1期49-49,共1页
正近日,在第87届福州糖酒会上,上海斯开龙包装有限公司推出了首台国产无菌固态食品灌装机,并向业内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固态食品纸铝塑无菌包装。这类包装可以使产品在不冷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在普通橱柜中存放两年,开创了一种... 正近日,在第87届福州糖酒会上,上海斯开龙包装有限公司推出了首台国产无菌固态食品灌装机,并向业内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固态食品纸铝塑无菌包装。这类包装可以使产品在不冷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在普通橱柜中存放两年,开创了一种更为环保、健康、持久的保鲜之术。其秘诀在于采用七层复合包装材料,由纸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包装 固态食品 复合包装材料
下载PDF
采取最佳的前处理方法 准确测定固态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着色剂
13
作者 曹张欢 《中国食品》 2020年第12期136-136,共1页
当前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到色素,色素又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着色剂两类。人工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化工产品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而制得,因性能好且价格低廉而被广泛添加到食品中,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标准GB5009.35... 当前食品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到色素,色素又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着色剂两类。人工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化工产品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而制得,因性能好且价格低廉而被广泛添加到食品中,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标准GB5009.35的前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固态食品,可操作性差、回收率低,本文以胭脂红为代表进行检测,对固态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前处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着色剂 食品加工过程 固态食品 前处理方法 胭脂红 天然色素 化工产品 准确测定
下载PDF
固态食品中总糖的全自动电位滴定测定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湖 陈英 +2 位作者 赵晓峰 姚永青 李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18期2244-2246,共3页
目的采用还原糖电位滴定法测定固态食品中的总糖。方法通过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实验,系统研究了电位滴定法测定固态食品中总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还原糖电位滴定法平行测定的各种总糖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29%~1.58%,方法加标... 目的采用还原糖电位滴定法测定固态食品中的总糖。方法通过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实验,系统研究了电位滴定法测定固态食品中总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还原糖电位滴定法平行测定的各种总糖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29%~1.58%,方法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3%~103.8%。测定的总糖含量与国标方法显著相关(r=0.999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方法操作简便,具有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作为固态食品总糖测定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糖 电位滴定仪 固态食品
原文传递
审视食品防腐剂、添加剂——固态食品货架期的包装设计及测试方法
15
《现代包装》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无论是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或人造食品,均会在原料、配料、加工、包装、贮存、销售、消费的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式丧失其原有的品质,造成食品的失效和酸败。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出厂后的食品必须注明其可保证食用安全... 无论是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或人造食品,均会在原料、配料、加工、包装、贮存、销售、消费的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式丧失其原有的品质,造成食品的失效和酸败。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出厂后的食品必须注明其可保证食用安全的货架储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防腐剂 包装设计 货架期 测试方法 固态食品 添加剂 食用安全 植物性食品
原文传递
平衡状态下固态类食品吸湿等温线的拟合公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景波 康志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根据食品吸湿等温线的基本特征,以B、E、T公式为基础,经改进获得了一个经验公式,此公式能在相对湿度0~0.9甚至更宽的范围内与食品吸湿实测数据很好地拟合。
关键词 固态食品 吸湿等温线 拟合公式
下载PDF
电导率仪测定食品冰点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淑湘 宋丽荣 林向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68,146,共4页
通过观测多种液态和固态食品物料的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发现当温度降至食品物料冰点时,电导率就急剧下降。本试验测定出王老吉凉茶、可口可乐、玉米浓浆的冰点分别为-1.8,-2.0,-2.2℃;新鲜罗非鱼片、南美白对虾、黄冠梨的冰点分别为-1.3... 通过观测多种液态和固态食品物料的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发现当温度降至食品物料冰点时,电导率就急剧下降。本试验测定出王老吉凉茶、可口可乐、玉米浓浆的冰点分别为-1.8,-2.0,-2.2℃;新鲜罗非鱼片、南美白对虾、黄冠梨的冰点分别为-1.3,-1.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冰点 固态食品
下载PDF
食品主体骨架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盼盼 《肉类研究》 2009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食品主体骨架设计主要是主体原料的选择和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形态。主体骨架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基础,对整个配方设计起导向作用。食品形态具有多样性。按照食品的形态,食品可以被分为液态食品、固态食品和半固态食品。也有人将其... 食品主体骨架设计主要是主体原料的选择和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形态。主体骨架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基础,对整个配方设计起导向作用。食品形态具有多样性。按照食品的形态,食品可以被分为液态食品、固态食品和半固态食品。也有人将其分为液态食品、凝胶状食品、凝脂状食品、细胞状食品、多孔食品和纤维状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食品 骨架设计 配方设计 固态食品 形态 多样性 纤维状
下载PDF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黎霞 《食品界》 2018年第4期123-123,共1页
食品检验检测抽样需要遵循的原则 积极做好食品检验检测抽样十分关键,但是要想实现其检验检测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是抽样随机原则,这一原则注重产品的干净程度,一般而言,工作人员要对样品的微生物的指标加以明确,保证... 食品检验检测抽样需要遵循的原则 积极做好食品检验检测抽样十分关键,但是要想实现其检验检测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是抽样随机原则,这一原则注重产品的干净程度,一般而言,工作人员要对样品的微生物的指标加以明确,保证满足检测的基本要求,且该类抽样的优势是检测数据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是区别取样原则,主要是严格按照食品的形态进行,因为食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固态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 检测数据 质量控制 随机原则 工作人员 固态食品 抽样 微生物
下载PDF
脉冲电场对甘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建亚 吴秋艳 张良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59,共5页
以甘薯淀粉为材料,研究脉冲电场(PEF)对固态的食品成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甘薯淀粉经PEF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EF处理后甘薯淀... 以甘薯淀粉为材料,研究脉冲电场(PEF)对固态的食品成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甘薯淀粉经PEF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EF处理后甘薯淀粉颗粒和结晶结构被破坏,偏光十字减弱,相对结晶度下降;糊化温度和糊化焓下降;溶解度和膨胀度下降,甘薯淀粉热糊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增强;经PEF处理后甘薯淀粉的易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均增加,而慢消化淀粉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固态食品 甘薯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