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5
1
作者 黄威权 黄荫乔 +1 位作者 王文超 杜玉凤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412-416,457,共6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小肠 细胞 内、外分泌功能 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嗜银细胞
下载PDF
蜥蜴胃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昭雪 岳荣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本实验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对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brynocephalus versicoior)的胃、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胃体中嗜银细胞密度最大,幽门嗜... 本实验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对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brynocephalus versicoior)的胃、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胃体中嗜银细胞密度最大,幽门嗜银细胞密度次之.在十二指肠中,除丽斑麻蜥外,其它两种蜥蜴细胞密度较大.在小肠中.丽斑麻蜥的嗜银细胞密度最大.3种蜥蜴的结肠嗜银细胞密度减少,直肠嗜银细胞密度略有升高.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腺、肠腺内,结缔组织内偶尔见有单个嗜银细胞分布.此外,在腺内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基质中观察到有嗜银颗粒分布.认为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 细胞 结缔组织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阎志毓 纪维纲 黄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12-1513,共2页
目的: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嗜酸细胞积聚及鼻息肉组织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鼻息肉住院手术患者68例,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分组,A组31例,符合2型3期和3期鼻窦炎... 目的: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嗜酸细胞积聚及鼻息肉组织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鼻息肉住院手术患者68例,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分组,A组31例,符合2型3期和3期鼻窦炎伴鼻息肉特征;B组23例,病变局限且符合2型2期病变;C组单发性鼻息肉14例。均行副鼻窦CT冠、轴位扫描,并结合病史和局部体征确诊。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息肉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纤维连接蛋白抗体染色。结果:纤维连接蛋白阳性染色多见于鼻息肉上皮固有层,三组之间阳性表达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在鼻息肉上皮固有层阳性表达,其与嗜酸性细胞浸润及鼻息肉水肿程度有关,具有促进息肉形成和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鼻息肉组织 表达及 免疫组化染色法 住院手术患者 鼻窦炎鼻息肉 阳性表达 分布情况 组织生长 细胞 分期标准 临床分型 轴位扫描 蛋白抗体 石蜡切片 阳性染色 细胞浸润 息肉形成 固有 相关性 单发性
下载PDF
内镜下食道固有肌层切开活检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1例
4
作者 陆小锋 吴深宝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3期191-19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进食后胸骨后不适半月余”于2017年8月24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出现进食后胸骨后不适,进食梗咽感,胃纳减退,感恶心,无呕吐,至我院门诊查胃镜(奥林巴斯,GIF H260)提示:食管狭窄,中段管腔扩张差,见图1。拟“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进食后胸骨后不适半月余”于2017年8月24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出现进食后胸骨后不适,进食梗咽感,胃纳减退,感恶心,无呕吐,至我院门诊查胃镜(奥林巴斯,GIF H260)提示:食管狭窄,中段管腔扩张差,见图1。拟“食道狭窄”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2年余,服用厄贝沙坦片1片,1次/d,血压控制可。查体:神志清,精神软,心肺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粒细胞性食管炎 食管狭窄 强的松 食道固有切开活检术
下载PDF
盆炎宁对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小丽 张静云 +3 位作者 陈瑞明 范引科 王德华 谢人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盆炎宁对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混合菌悬液注入划伤的子宫内造成大鼠慢性盆腔炎。结果造模30天,灌胃给药28天,模型组大鼠子宫粘膜上皮明显坏死变性,肌层和固有层均有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管腔... 目的观察盆炎宁对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混合菌悬液注入划伤的子宫内造成大鼠慢性盆腔炎。结果造模30天,灌胃给药28天,模型组大鼠子宫粘膜上皮明显坏死变性,肌层和固有层均有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管腔有一定粘连阻塞,浆膜层有散在炎细胞浸润;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和干重显著增加。盆炎宁片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子宫病理改变,可使子宫粘膜上皮细胞坏死变性及固有层、肌层结缔组织增生的例数显著减少,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未见浆膜层炎细胞浸润及管腔粘连阻塞;并使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血栓长度显著减小。结论采用混合菌悬液注入划伤的子宫内可造成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盆炎宁对混合菌悬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治疗作用 盆炎宁 大鼠 实验研究 菌液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缔组织增生 细胞浸润 粘膜上皮 灌胃给药 体外血栓 病理改变 不同程度 细胞坏死 病变程度 子宫内 菌悬液 固有 浆膜 划伤 注入 变性 模型
下载PDF
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柯晓康 张清平 +1 位作者 袁静萍 敖启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8-570,共3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单克隆性增殖的特发性罕见疾病。其中原发于胃肠道的LCH极其罕见,且大部分见于伴有系统性疾病的儿童患者。该文报道1例23岁男性的胃孤立性LCH。胃镜示:窦体交界前壁可见0.3 cm×0...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单克隆性增殖的特发性罕见疾病。其中原发于胃肠道的LCH极其罕见,且大部分见于伴有系统性疾病的儿童患者。该文报道1例23岁男性的胃孤立性LCH。胃镜示:窦体交界前壁可见0.3 cm×0.3 cm的息肉样隆起。光镜下胃黏膜固有层内见朗格汉斯细胞弥漫成片聚集,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核仁不清晰,可见核沟,伴嗜酸性粒细胞的混合性炎性细胞背景。诊断为胃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胃肠道 孤立 酸性粒细胞 克隆性增殖 系统性疾病 黏膜固有 LCH
原文传递
lgE有何生物学功能?
7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77-2177,共1页
答:lgE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出现最晚,含量最低。但在过敏性疾患病人血清中lgE含量可显著增高。lgE是亲细胞性抗体,能以其Fc段牢固地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从而使机体致敏。lgE与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答:lgE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出现最晚,含量最低。但在过敏性疾患病人血清中lgE含量可显著增高。lgE是亲细胞性抗体,能以其Fc段牢固地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从而使机体致敏。lgE与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主要由位于鼻咽、扁桃体、支气管及胃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通常正是变应原入侵和过敏反应好发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E 生物学功能 细胞性抗体 碱性粒细胞 Ⅰ型变态反应 黏膜固有 发生过程 病人血清
下载PDF
口腔增殖型天疱疮
8
作者 Markopoulos A.K. Antoniades D.Z. +1 位作者 Zaraboukas T. 张路坤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58-58,共1页
Background: Pemphigus vegetans, a variant of pemphigus vulgaris, constitutes a rare form of all pemphigus cases, and oral involvement is common. Two clinical subtypes of pemphigus vegetans exist, characterized initial... Background: Pemphigus vegetans, a variant of pemphigus vulgaris, constitutes a rare form of all pemphigus cases, and oral involvement is common. Two clinical subtypes of pemphigus vegetans exist, characterized initially by flaccid bullae and erosions (Neumann) or pustules (Hallopeau). Both subtypes subsequently develop into hyperpigmented vegetative plaques with pustules and hypertrophic granulation tissue at the periphery. Methods: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pemphigus vegetans with oral manifestations exclusively. Two patients were male aged 30 and 45 years old, respectively,while one was a 51-year old female. Conclusions: Oral lesions in all cases consisted of erosions and whitish, vegetating plaques.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 all cases identical. The spinous cell lay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acanthosis and by the presence of vesicles between the spinous and basal cell layers. Inside the vesicles exudative elements were observed consisting mainly of eosinophils. In the upper lamina propria severe inflammatory reaction was observed. Streptavidin-biotin immunoperoxidase technique showed in all cases intercellular epithelial deposition of IgG and 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天疱疮 口腔损害 组织病理学特征 寻常型天疱疮 肉芽组织增生 水疱形成 过氧化物酶法 色素沉着性 酸粒细胞 黏膜固有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晓蕾 徐肇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LC),由Lazenby 1989年首次描述,病因不清,感染、药物、食物抗原皆可能为促发因素.症状表现为慢性水样泻,肠镜下黏膜显示正常,而活检组织学显示上皮下淋巴细胞数目增多以及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LC),由Lazenby 1989年首次描述,病因不清,感染、药物、食物抗原皆可能为促发因素.症状表现为慢性水样泻,肠镜下黏膜显示正常,而活检组织学显示上皮下淋巴细胞数目增多以及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一起属于显微镜下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酸性粒细胞浸润 胶原性结肠炎 显微镜下 促发因素 症状表现 数目增多 水样泻 固有
原文传递
口腔黏膜增殖性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10
作者 高岩 华红 +1 位作者 阎志敏 徐岩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7例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10年.口腔黏膜表现为斑块状或疣状增生,伴有广...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7例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10年.口腔黏膜表现为斑块状或疣状增生,伴有广泛的水肿、糜烂及渗出,可有结痂形成.5例患者伴有增生性皮肤改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变区上皮增生,钉突延长;上皮内形成深棘层细胞间或棘层与基底层间的裂隙或疱,邻近裂隙的上皮中可见细胞间水肿;上皮内及上皮下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并可在上皮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固有层存在炎症性变化.结论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上述病理变化特点对于该病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天疱疮 组织病理学特征 口腔黏膜表现 病理学切片 病理学观察 病理学诊断 上皮内 临床表现 疣状增生 皮肤改变 上皮增生 细胞浸润 重要意义 变化特点 细胞 酸性 慢性 患者 斑块状 增生性 基底 炎症性 固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