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康健 赵阳升 董晓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5-168,共4页
考虑岩体介质是由基质岩块与裂缝组成的结构体,采用岩体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岩石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的不同,将物理力学参数作为随机介质,建立了岩体介质的三维随机非均质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介绍了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随机... 考虑岩体介质是由基质岩块与裂缝组成的结构体,采用岩体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岩石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的不同,将物理力学参数作为随机介质,建立了岩体介质的三维随机非均质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介绍了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的特点,该模型是经典固流热耦合数学模型的扩展,为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介质 随机介质 破裂 固流热耦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舒才 王宏图 +1 位作者 施峰 胡国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97-3204,共8页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温度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变化规律,引入煤层瓦斯两能态吸附热理论,重新构建煤层温度场控制方程,推导了温度场控制方程中解吸微分热能项的理论求解方法,改进了煤层瓦斯流动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温度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变化规律,引入煤层瓦斯两能态吸附热理论,重新构建煤层温度场控制方程,推导了温度场控制方程中解吸微分热能项的理论求解方法,改进了煤层瓦斯流动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吸附解吸、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动时的煤层温度、瓦斯压力、煤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已有试验研究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温度下降的快、慢受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压力及煤层渗透率的共同影响,煤层渗透率越大,温度下降越快,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越大,温度下降越快;同时,煤层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越靠近钻孔壁面煤层渗透率增加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煤层瓦斯 瓦斯渗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多孔介质流-固-热三场全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6
3
作者 盛金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028-3033,共6页
给出多孔岩体介质的流–固–热三场全耦合数学模型。假定流体为单相流,固体介质为非沸腾的饱和、热弹性多孔介质,该模型由流体物质守恒方程、力学平衡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这3个相互耦合的方程组成,其中包含了众多耦合项,并定义一系列的... 给出多孔岩体介质的流–固–热三场全耦合数学模型。假定流体为单相流,固体介质为非沸腾的饱和、热弹性多孔介质,该模型由流体物质守恒方程、力学平衡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这3个相互耦合的方程组成,其中包含了众多耦合项,并定义一系列的本构关系及耦合变量。以FEMLAB工具为基础,将该数学模型转化成为一个统一的偏微分方程组,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下,实现流–固–热三场全耦合数值求解,一次解出渗流场、位移场和温度场,给出更接近真实物理过程的数值解答,避免松散耦合法求解多场耦合问题带来的误差。利用一个已知解析解和数值解的算例来证明了耦合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模拟通过井孔向岩体中注入冷水时流–固–热全耦合过程,详细地分析全耦合作用对井壁围岩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流–固–热三场耦合作用对井壁的稳定分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多孔介质 --三场全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49
4
作者 范超军 李胜 +3 位作者 罗明坤 杨振华 张浩浩 王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76-3085,共10页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应力、初始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温度等深部特征参数以及不同埋深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的储层参数和产气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化为地应力增加、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效应与储层压力降低引起的煤基质膨胀效应的综合竞争结果;随着煤层气和水被采出,储层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占主导,储层渗透率升高;地应力对深部储层渗透率比例的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初始渗透率对产气速率起着控制作用;当煤层埋深小于临界埋深时,产气量随埋深逐渐增加,达到临界埋深后,产气量随埋深逐渐降低;低渗透率是制约埋深超千米的气井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抽采 深部储层 --耦合模型 气-水两相 产气量 渗透率
下载PDF
变形多孔介质温度-渗流-应力完全耦合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善坡 冉小丰 +2 位作者 王越之 肖桃李 谭贤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547-3556,共10页
根据多孔介质中温度、渗流及应力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混合物理论,导出变形多孔介质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及其控制方程,探讨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以ABAQUS软件为求解器,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 根据多孔介质中温度、渗流及应力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混合物理论,导出变形多孔介质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及其控制方程,探讨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以ABAQUS软件为求解器,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典型算例考证程序的正确性。然后研究石油钻井过程中的热–流–固耦合作用过程,详细分析场耦合作用对井壁孔隙压力、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热–流–固耦合作用对井壁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应全面考虑各物理场之间的耦合作用。研究成果为分析岩土介质多场耦合过程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耦合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学 --耦合模型 变形多孔介质 有限元 ABAQUS 井壁稳定
下载PDF
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
6
作者 邱海龙 宋鹏飞 +2 位作者 屈杰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6,共12页
为研究转轴伸长效应对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与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流热固模型的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RANS)方程和多孔介质模型局部非热平衡能量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刷... 为研究转轴伸长效应对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与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转轴伸长效应的刷式密封流热固模型的泄漏流动和摩擦传热特性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RANS)方程和多孔介质模型局部非热平衡能量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刷式密封流动传热特性;采用有限元法方法,研究刷式密封非线性接触和转轴伸长特性,研究了转速、压比等不同工况和前、后夹板与转轴径向间距等几何参数对刷式密封的泄漏流动、摩擦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转轴伸长,考虑转轴伸长时刷式密封泄漏量减小,刷丝束最高温度明显升高;刷式密封泄漏量随压比的增大,前、后夹板与转轴间隙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比增大,刷式密封最高温度越高,但刷丝束平均温度降低。随着转速增大,刷式密封最高温度显著提高,转速从1000 r·min^(-1)增长到4000 r·min^(-1)时,刷丝束最高温度增加了约86%。随着前、后夹板与转轴面的间距增大,刷丝束最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研究为刷式密封运行工况下的流动传热特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式密封 耦合模型 泄漏 摩擦传
下载PDF
基于气−水两相流的注热CO_(2)增产CH_(4)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张林峰 杨艳国 +3 位作者 穆永亮 范楠 刘康 姚文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注CO_(2)增产煤层气技术(CO_(2)−ECBM)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功能。为研究气−水两相流条件下,在含水煤层中注CO_(2)增产CH_(4)的排采规律以及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不同CO_(2)注入条件对CH_(4)产量、CO_(2)... 注CO_(2)增产煤层气技术(CO_(2)−ECBM)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功能。为研究气−水两相流条件下,在含水煤层中注CO_(2)增产CH_(4)的排采规律以及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不同CO_(2)注入条件对CH_(4)产量、CO_(2)储存和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构建了竞争吸附、温度变化、煤体变形以及水运移的流−固−热耦合模型,通过与现场数据、已有试验以及现有模型的数值解结果,对比证明了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对模型的优势做出具体阐述,随后利用COMSOL开展了CO_(2)−ECB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CO_(2)可以提升CH_(4)产气速率和产气量,这表明了注CO_(2)增产的可行性。随着CO_(2)持续注入,储层CH_(4)浓度降低,CO_(2)浓度升高,注气井附近温度升高,生产井附近温度降低且从注气井到生产井的温度缓慢下降;注气抽采期间,水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减小,气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由于有效应力、基质收缩/膨胀共同作用,储层渗透率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煤层初始含水饱和度越大,CH_(4)产量越低,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小。累计CH_(4)产量最大下降15.19%,忽略煤层中水的影响会高估CH_(4)产量,在进行数值模拟时要考虑煤层水的影响;CO_(2)注入温度与注入压力越大,CH_(4)产量越大,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累计CH_(4)产量分别增加13.27%、39.77%,渗透率分别下降20.4%、46.14%,提高CO_(2)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有利于提高CH_(4)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增产 耦合模型 气−水两相 含水饱和度 注入温度 注入压力 渗透率 CO_(2)封存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分解诱发储层变形破坏的正交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翟诚 吴迪 秦冬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热分解而引起的储层失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考虑因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地层传热、孔隙流体渗流和固体骨架的变形破坏,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及其作用下储层固体骨架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A...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热分解而引起的储层失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考虑因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地层传热、孔隙流体渗流和固体骨架的变形破坏,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及其作用下储层固体骨架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ABAQUS软件的USDFLD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开展正交实验数值模拟,分析注热温度差、水合物沉积层的绝对渗透率和有效主应力差对水合物沉积层近井储层变形破坏影响的敏感性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近井储层变形破坏影响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主应力差、绝对渗透率、注热温度差;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近井储层力学性质劣化和有效应力下降是导致其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效主应力差越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越大,并且受水平地应力非均匀性的影响,近井储层变形破坏最严重的位置始终位于井眼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上。该研究成果可为热激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或含水合物地层的钻井作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分解 --耦合模型 弹塑性本构模型 正交数值模拟 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
下载PDF
掺Nd^(3+)玻璃微球阵列激光器的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建永 桂珞 +1 位作者 彭波 韦玮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二极管阵列抽运折射率匹配液冷却的掺Nd3+玻璃微球阵列增益区产生的热效应,采用FLUENT 6.3.26软件建立了激光器增益区流场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分析了钕玻璃微球阵列的温度分布与自身尺寸、匹配液流速、微... 为了研究二极管阵列抽运折射率匹配液冷却的掺Nd3+玻璃微球阵列增益区产生的热效应,采用FLUENT 6.3.26软件建立了激光器增益区流场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分析了钕玻璃微球阵列的温度分布与自身尺寸、匹配液流速、微球层数和抽运频率的变化关系及其对热畸变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固体微球激光器的热恢复时间短,冷却效果与微球层数无关,流速增加对小尺寸微球的冷却效果无明显改善;当抽运频率为1Hz时,直径为2mm和4mm的微球增益区的单程最大光程差为3.1nm和51.9nm。结果表明,该构型激光器具有高效的冷却能力。这一结果对微球阵列激光器的热管理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分析 --耦合模型 折射率匹配 二极管抽运
下载PDF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及地质埋存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鹏 朱海燕 张丰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 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中,既可以提高气藏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达到CO_(2)地质埋存的目的,是实现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将CO_(2)注入页岩储层后,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对于CO_(2)增强CH_(4)开采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还存在不足。为此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对象,以考虑CO_(2)和CH_(4)竞争吸附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页岩非均质储层CO_(2)增强CH_(4)开采及地质埋存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最后通过CO_(2)驱替CH_(4)室内实验结果验证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注入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随着开采井埋深增加,各小层内CH_(4)剩余量呈增加趋势,CO_(2)埋存量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②当开采井所在层位保持不变时,各小层内CH_(4)的剩余量随注入井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各小层内CO_(2)的埋存量随注采井纵向间距的增加而提高;③增加注采井纵向距离能够提高CH_(4)增产量和CO_(2)埋存量。结论认为,页岩对CO_(2)和CH_(4)有较强的竞争吸附特性,相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流—固耦合过程,该基础理论模拟研究对注CO_(2)置换CH_(4)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具有现实意义,且研究认识对今后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强页岩气开采 CO_(2)地质埋存 储层非均质性 多场耦合三维模型
下载PDF
ZH凹陷硬脆性裂缝油页岩地层坍塌压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锐 陈飞宇 +3 位作者 牛洪波 高东亮 刘晓兰 杨春旭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硬脆性裂缝油页岩地层钻进易发生井壁坍塌,严重制约页岩油气有效开发。考虑化学势差、水力压差和裂缝渗流对近井带地层压力的影响,建立页岩井周应力分布模型,基于页岩地层裂缝面产状,构建了任一裂缝面产状下剪应力与正应力计算模型,并... 硬脆性裂缝油页岩地层钻进易发生井壁坍塌,严重制约页岩油气有效开发。考虑化学势差、水力压差和裂缝渗流对近井带地层压力的影响,建立页岩井周应力分布模型,基于页岩地层裂缝面产状,构建了任一裂缝面产状下剪应力与正应力计算模型,并以裂缝面上剪应力大于摩擦力为含裂缝面页岩地层的破坏准则,形成了含裂缝面页岩地层的流-固-化-热井壁稳定多场耦合模型。ZH凹陷硬脆性裂缝油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位钻进,地层坍塌压力最低值为1.173 g/cm^(3),地层裂缝存在使得该方位坍塌压力最低值升高0.05 g/cm^(3);水平井眼10 d时间坍塌压力升至1.38 g/cm^(3);渗流作用使得地层坍塌压力升高0.04 g/cm^(3),其中低温低活度钻井液可以有效降低井壁坍塌压力,利于ZH凹陷油页岩地层井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性油页岩 裂缝 --化-耦合模型 井壁稳定 裂缝面层破坏准则
下载PDF
斜抽运无机液体激光器的流场热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滔 魏泳涛 +4 位作者 宋影松 张玉明 李密 马再如 冯国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27-7035,共9页
激光二极管斜抽运的多增益段串接的液体激光器能够明显地提高激光光束质量、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针对斜抽运子增益段工作时所涉及的流动、传热和壁面耦合,建立了计算子增益段流场热分布的流-热-固耦合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完成了其瞬态... 激光二极管斜抽运的多增益段串接的液体激光器能够明显地提高激光光束质量、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针对斜抽运子增益段工作时所涉及的流动、传热和壁面耦合,建立了计算子增益段流场热分布的流-热-固耦合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完成了其瞬态流场热分布的数值模拟.该方法排除了不精确的换热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使得换热系数不再是计算的先决条件,而只是计算结果之一;并且为评价流道形状、流速、吸收系数等因素对流场热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改进和控制液体激光介质的流场热分布,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换热系数是空间位置的函数;流动传热效果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激光介质流动时,温度分布与温度梯度分布具有相似性,与换热系数分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且最大温度和温度梯度出现在下游流动介质的尖锐角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激光器 --耦合模型 系数 分布
原文传递
QD128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盘组件温度场计算及静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文超 陈英涛 +1 位作者 徐让书 权立宝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动力涡轮盘作为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承受着复杂的热载荷及机械载荷,在局部区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各种失效故障。为保证其正常可靠工作,在盘体设计时首先要满足静强度要求。基于有限元法计算涡轮盘组件在... 动力涡轮盘作为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承受着复杂的热载荷及机械载荷,在局部区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各种失效故障。为保证其正常可靠工作,在盘体设计时首先要满足静强度要求。基于有限元法计算涡轮盘组件在最大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分析了热载荷、机械载荷及螺栓预紧力对轮盘应力的影响,为涡轮盘组件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动力涡轮盘 有限元分析 --耦合模型 温度场 静强度校核
下载PDF
Effect of working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static turntable by using FSI-thermal model 被引量:3
14
作者 HU Jun-ping LIU Cheng-p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89-2600,共12页
Effects of working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static turntable are researched by applying the fluid-structure-thermal coupled model.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technique and computational fl... Effects of working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static turntable are researched by applying the fluid-structure-thermal coupled model.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technique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 are both employed by this new model,and thermal effects are also considered.Hydrostatic turntable systems with a series of oil supply pressures,various oil recess depth and several 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re studied.Performance parameters,such as turntable displacement,system flow rate,temperature rise of lubrication,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a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working parameters(rotational speed of turntable and exerted external load)of the hydrostatic turntable.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FSI-thermal model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refore,this developed model is a very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hydrostatic turntable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performance,a rational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i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static turntable working parameter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SI-thermal coupled model
下载PDF
Cast-rolling force model in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SLCRB)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bimetal clad strips 被引量:7
15
作者 Jun-peng ZHANG Hua-gui HUANG +2 位作者 Ri-dong ZHAO Miao FENG Kai M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26-635,共10页
Based on twin-roll casting, a cast-rolling force model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rolling force in the bimetal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SLCRB) process. The solid-liquid bonding zone was assumed to be below t... Based on twin-roll casting, a cast-rolling force model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rolling force in the bimetal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SLCRB) process. The solid-liquid bonding zone was assumed to be below the kiss point(KP). Th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of the liquid zone was ignored. Then, the calculation model was derived. A 2D thermal-flow coupled simul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and then the rolling forces of the Cu/Al clad strip at different rolling speeds were calculated. Meanwhile, through measurement experiment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rolling speed, the substrate strip thickness, and the material on the rolling force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lling for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lling speed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ubstrate strip. The rolling for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P height. Therefore, the formulation of reasonable process parameters to control the KP heigh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ility of cast-rolling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 clad strip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 rolling force calculation model kiss point thermal−flow coupled simulation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岩体不同条件下缓冲材料饱和机理研究
16
作者 张奇 谢敬礼 +2 位作者 曹胜飞 高玉峰 成建峰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内最后一道人工屏障,其饱和过程对处置库多重屏障体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放废物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热-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饱和花岗岩体条件下缓冲材料饱和过程,并开展了岩体不同边界水压...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内最后一道人工屏障,其饱和过程对处置库多重屏障体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放废物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热-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饱和花岗岩体条件下缓冲材料饱和过程,并开展了岩体不同边界水压力、岩体裂隙对缓冲材料饱和过程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处置库内缓冲材料外部、下部靠近花岗岩的区域饱和度率先增大,然后逐渐由外部向内部、下部向上部进入饱和状态。饱和花岗岩体边界水压分别为5、3和1 MPa时,缓冲材料达到饱和时间分别为28.9、45.63和110.72 a,随着花岗岩体边界水压的下降,处置单元内缓冲材料达到饱和时间将大幅增加。岩体裂隙的渗透率分别为1.098×10^(-17)、1.098×10^(-15)、1.098×10^(-13)和1.098×10^(-11)m^(2)时,缓冲材料达到饱和时间分别为22.69、22.09、17.34和17.12 a,岩体中裂隙的存在能够加快缓冲材料的饱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缓冲材料 花岗岩 --耦合模型 饱和过程
下载PDF
基于热阻网络法的高速电主轴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顾宇杰 杨宇凌 +1 位作者 陈俏汝 关欣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6期5836-5848,共13页
高速电主轴是精密加工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热性能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快速预测高速电主轴的温度场,本研究采用热阻网络法建立了某电主轴系统的热力学模型。针对主轴系统的各结构组件,我们精确建立了接触热阻、功... 高速电主轴是精密加工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热性能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快速预测高速电主轴的温度场,本研究采用热阻网络法建立了某电主轴系统的热力学模型。针对主轴系统的各结构组件,我们精确建立了接触热阻、功率损耗和对流传热的计算模型,并引入PIPE模块作为热网络模型的一部分,实现了流热耦合,更准确地模拟了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和热交换过程。随后,我们利用MATLAB软件求解热平衡方程,详细描述了电主轴各关键部件以及冷却水套的温度分布情况。采用了流–热–固耦合仿真结果与之对比,充分展示了本研究开发的热阻网络模型在准确预测温度场分布方面的快速性和精准性。此外,与传统的热阻网络模型相比,其能够快速有效地研究冷却液相关边界条件对主轴系统关键节点温度的影响机理,对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假设和快速迭代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阻网络模型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重复脉冲抽运下激光晶体温度场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泳涛 张玉明 +1 位作者 唐淳 冯国英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6,共5页
对抽运及冷却中发生的流动、对流扩散及瞬态热传导等现象的耦合作用过程,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计算激光晶体温度分布的流-热-固耦合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受高功率重复脉冲抽运的片状激光晶体进行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排除... 对抽运及冷却中发生的流动、对流扩散及瞬态热传导等现象的耦合作用过程,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计算激光晶体温度分布的流-热-固耦合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受高功率重复脉冲抽运的片状激光晶体进行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排除了不精确的换热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为评价流速、流道形状等因素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改进冷却方式降低激光晶体的热效应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瞬态温度分布 --耦合模型 动方程 扩散方程
原文传递
基于微通道热沉的片状激光放大器散热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浩然 王建磊 +5 位作者 李培丽 卢振旭 马福晓 马云杰 周军 陈卫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152,共9页
为实现片状结构高重复频率大能量激光放大器的高效热管理,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充分考虑增益介质内部非均匀热分布、微通道热沉中的流速、对流扩散等影响因素,引入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激光放大器热沉进行分析优化,... 为实现片状结构高重复频率大能量激光放大器的高效热管理,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充分考虑增益介质内部非均匀热分布、微通道热沉中的流速、对流扩散等影响因素,引入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激光放大器热沉进行分析优化,并基于优化结果探讨了不同流速下微通道热沉的散热冷却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当基底厚度H_(b)=2 mm、单个微通道高度H_(c)=4 mm和宽度W_(c)=0.4 mm、两微通道的间距W_(w)=0.3 mm时,微通道热沉冷却能力最强,热阻最小;微通道内冷却液流速过大会导致较大的流动压力损失;微通道热沉的平均等效换热系数可达50000 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微通道 片状激光放大器 非均匀温度分布 --耦合模型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掘进巷道周围煤体渗透率演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龙 于师建 +1 位作者 孙凯 黄琪嵩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煤岩体的渗透率对煤岩体和瓦斯所构成耦合系统的稳定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行掘进巷道周围岩体渗透率演化过程模拟研究对降低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率有一定意义。根据线性多孔弹性介质基本规律,建立渗透率和孔隙率动态... 煤岩体的渗透率对煤岩体和瓦斯所构成耦合系统的稳定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行掘进巷道周围岩体渗透率演化过程模拟研究对降低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率有一定意义。根据线性多孔弹性介质基本规律,建立渗透率和孔隙率动态方程;以岩体力学、渗流理论、传热学及热-流-固耦合理论为基础,建立含瓦斯煤层的热-流-固动态耦合模型。结合Comsol Multiphics和MATLAB对模型进行模拟,得出掘进巷道周围煤岩渗透率的演化过程,发现应力变化对渗透率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温度的影响作用下,渗透率演化规律和流-固耦合模型下渗透率演化规律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孔隙率 渗透率 含瓦斯煤--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