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9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围 刘红卫 +2 位作者 周小平 魏玉梅 魏善明 《检验检疫学刊》 2007年第S1期23-28,共6页
对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应用SPME-GC-MS对影响苹果香气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甘肃省主栽的5种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参数进行了探讨、优化,对... 对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应用SPME-GC-MS对影响苹果香气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甘肃省主栽的5种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参数进行了探讨、优化,对其可行性加以分析,确定出最佳实验条件;应用非平衡SPME-GC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SPME-GC方法,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食品风味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2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微萃--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特征差异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浩 顾思远 +3 位作者 邓静 周剑琴 唐英明 易宇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GC-离子迁移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使用主成分分析... 为研究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GC-离子迁移谱(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使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SPME-GC-MS鉴定出88种化合物,包含醛类15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酮类13种、酸类5种、烯烃类5种、烷烃类6种、杂环类7种、苯酚类2种、醚类及其他化合物7种,其中34种为共有化合物;GC-IMS鉴定出57种化合物,并经OPLS-DA得到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的16种关键化合物;OAV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使特级豆瓣呈现苹果香,异戊醛带来麦芽香,异戊酸乙酯使一级豆瓣呈现果香,3-甲硫基丙醛带来烤土豆香和酱香,异丁酸乙酯使二级豆瓣呈现果香,异戊醛、异丁醛带来麦芽香,最终确定煸炒后豆瓣整体呈现果香、酒香、麦芽香、酸香、草香、可可香、杏仁香及酱香。研究结果可用于判定煸炒后豆瓣香气特征,并为感官定量描述法前期设计感官属性描述词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煸炒 微萃--质谱联用 -离子迁移 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
4
作者 刘川 陈燕秋 +9 位作者 林浩 汪璐瑶 石培育 刘蓉 王义 吴文林 毛锐 肖全伟 宋娟 戴琴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为有效评估蜂蜜中可能残留多种植物源性毒素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和验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的检测方法。试样经0.1%甲酸水提取,HLB小柱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3... 为有效评估蜂蜜中可能残留多种植物源性毒素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和验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的检测方法。试样经0.1%甲酸水提取,HLB小柱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介于78.7%~112.8%,相对标准偏差介于1.6%~15.2%(n=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通量大、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蜂蜜中该类毒素监测的应用需求。在实际36批次样品的检测过程中,部分样品分别检出了不同含量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和闹羊花毒素III,证明蜂蜜中确具有残留该类植物毒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串联质谱 蜂蜜 植物源性毒素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
5
作者 薛海燕 李欣雨 +4 位作者 孟毅 贺宝元 张磊 刘晓凤 马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芳香族类、杂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在全脂牛羊乳粉中筛选出10种显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全脂牛乳粉在储存过程中丁酸相对含量降低,2-壬酮、1-氯戊烷相对含量升高;全脂羊乳粉中壬醛、辛酸、丙酸、丁羟甲苯相对含量降低,苯甲醛、2-庚酮、烯丙基正丙酯相对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粉 全脂羊乳粉 顶空微萃--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油莎豆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谭莉 孟繁磊 +3 位作者 范宏 张慧 张惠峰 宋志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过程中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确定最佳萃取条件。利用质谱数据库对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含量分析。... 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过程中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确定最佳萃取条件。利用质谱数据库对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采用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110℃、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油莎豆中共检测出27种挥发物,其主要特征挥发物为醇类和醛类物质,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2.30%和4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微萃 -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锦州虾酱中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莹 吕欣然 +6 位作者 马欢欢 缪璐欢 杜静芳 白凤翎 徐永霞 季广仁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216,共7页
传统锦州虾酱是以白虾和乌虾为原料,在高盐条件下经长时间发酵形成海产风味食品。采用HP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分析虾酱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DVB/PDMS、CAR/PDMS和DVB/CAR/PDMS筛选出最佳萃取头,同时采用正交... 传统锦州虾酱是以白虾和乌虾为原料,在高盐条件下经长时间发酵形成海产风味食品。采用HP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分析虾酱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DVB/PDMS、CAR/PDMS和DVB/CAR/PDMS筛选出最佳萃取头,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SPME参数条件,确定适宜萃取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样品质量为5.0 g,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50 min。对虾酱的风味物质分析得到44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酚类、烷烃类、吡嗪类和其他化合物。其中白虾虾酱主要呈香物质是醛类、吡嗪类和酚类等低阈值化合物,3-甲硫基丙醛、四甲基吡嗪和吲哚可能是白虾虾酱有别于乌虾虾酱的特有风味物质。乌虾虾酱主要呈香物质是醛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等低阈值化合物,酸类化合物是乌虾虾酱有别于白虾虾酱特有的风味物质,酯类化合物也可能是乌虾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增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锦州虾酱 挥发性物质 顶空-微萃(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保留指数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四特酒香气成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玉洁 申明月 +3 位作者 谢明勇 刘倩 梅江 王玉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特酒中香气物质组成,研究盐离子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四特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并阶段性优化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为0.2 g/m L、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特酒中香气物质组成,研究盐离子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四特酒香气物质萃取的影响,并阶段性优化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为0.2 g/m L、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0 min、解析时间为7 min时,萃取头吸附酒中香气成分的能力最好。在此实验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能够从四特酒中萃取到29种香气物质,其中酒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酯类和醇类,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0.012%和38.166%。乳酸乙酯作为四特酒特征性香气物质,对形成其特香型风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测定了四特酒中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及贡献模型,为全面了解特香型白酒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特酒 香气 微萃 -质谱联用技术 优化
下载PDF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9
作者 施英 廖森泰 +5 位作者 肖更生 邹宇晓 刘军 刘凡 穆利霞 沈维治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 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GC/MS分析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其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在桑叶乌龙茶样品中共检测到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83种,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0%以上。主要挥发性成分甲基庚烯酮、正己醛、2-甲基丁醛、β-紫罗兰酮以及α-环柠檬醛对桑叶乌龙茶甜香清新、略带花果味的香气特征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 -质谱联用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茉莉精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茉莉精油的化学成分 ,共分离、鉴定了 4 1种化学物质 ,占其挥发性成分的 99.4 3%。结果表明 ,茉莉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 :芳樟醇、苯甲基乙酸酯、N ,N -二丙基苯甲酰氨及α -金合欢烯等。
关键词 微萃 -质谱联用技术 茉莉精油 化学成分 香料 检测
下载PDF
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牛栏山二锅头酒中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勇 范文来 +1 位作者 徐岩 魏金旺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103,共5页
采用浸入式固相微萃取(DI-SPEM)、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牛栏山二锅头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研究,并采用保留指数法对定性结果进行了验证。共获得了101种香味化合物的确切定性结果,... 采用浸入式固相微萃取(DI-SPEM)、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牛栏山二锅头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研究,并采用保留指数法对定性结果进行了验证。共获得了101种香味化合物的确切定性结果,其中包括35种酯类、13种酸类、15种醇类、5种醛类、1种酮类、15种芳香族及酚类、5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3种缩醛类、1种硫化物、6种其他类化合物。此次实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栏山二锅头风味物质奠定了基础,也拓展了SPME技术在白酒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LLE) 浸入式微萃(DI—SPME) -质谱联用(GC—MS) 二锅头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双甲脒、杀虫脒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丽 魏茂琼 +4 位作者 康虹钰 陈兴连 兰珊珊 张学艳 刘宏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289,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MS-MS)检测蜂蜜中双甲脒、杀虫脒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蜂蜜样品2 g加入10 mL水溶液充分混... 该研究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MS-MS)检测蜂蜜中双甲脒、杀虫脒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蜂蜜样品2 g加入10 mL水溶液充分混匀,经1%(体积分数)氨化乙腈超声辅助提取后离心,利用N-丙基乙二胺、C18、氨基键合硅胶混合材料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分析。6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为84.1%~113.8%,相对标准偏差为0.9%~6.0%,检出限为0.2~0.8μg/kg,定量限为0.7~2.5μg/kg。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蜂蜜中双甲脒、杀虫脒及其代谢物残留同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双甲脒 杀虫脒 代谢产物 分散 超高效液-串联质谱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兰精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白兰精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57种化学物质。结果表明,白兰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其含量达58.74%。
关键词 微萃 -质谱联用技术 白兰精油 化学成分 检测分析 香料
下载PDF
固相萃取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饲料中庆大霉素含量
14
作者 安志新 冯玉超 +3 位作者 樊霞 王石 肖志明 索德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99-2709,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饲料中庆大霉素含量的方法。采用5%三氯乙酸提取液提取饲料样品,用PCX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以2 mmol/L甲酸铵-0.1%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饲料中庆大霉素含量的方法。采用5%三氯乙酸提取液提取饲料样品,用PCX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以2 mmol/L甲酸铵-0.1%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gilent SB-Aq色谱柱分离。庆大霉素含量在1.0~100.0 mg/L线性关系良好(R 2>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庆大霉素在3个添加水平(1.0、10.0、100.0 m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5%~123.6%,相对标准偏差<15%。该方法易于使用,预处理简单,适用于测定饲料中的庆大霉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串联质谱 饲料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胎便中14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超 何安恩 +2 位作者 罗雅丹 黎娟 王亚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3-1564,共12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物质,由于其热稳定、疏水、疏油等优良性质而被广泛使用于生活和生产中.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多种毒性等特性,且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体内,进而对胎儿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物质,由于其热稳定、疏水、疏油等优良性质而被广泛使用于生活和生产中.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多种毒性等特性,且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体内,进而对胎儿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胎便中积累了妊娠期间暴露于胎儿的外源性化合物,可用于监测PFASs对胎儿的宫内暴露特征.本研究基于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胎便中14种PFASs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水(9∶1,V/V)对0.2 g冻干胎便样品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Envi-carb和Oasis WAX小柱固相萃取,0.1%氨甲醇洗脱.以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基于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5、20 ng·g^(−1)的加标浓度下,14种PFASs的回收率为65%—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2%,方法检出限(MDLs)为0.001—0.149 ng·g^(−1),方法定量限(MQLs)为0.003—0.495 ng·g^(−1).使用该方法测定了10个胎便样品,ΣPFASs浓度范围为<MDLs—2.49 ng·g^(−1).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为系统性研究胎便中PFASs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便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高效液-串联质谱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助燃剂残留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瑾珲 郭建 +2 位作者 宣瑜 林小龙 刘祥伟 《海峡科学》 2014年第11期7-11,21,共6页
该文针对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的优点,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汽油、柴油、煤油和油漆稀释剂(香蕉水)进行了研究,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检测在福州市发生的1起杀人焚尸案中助燃剂残留成分的检验。
关键词 微萃 -质谱联用 助燃剂残留物检测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
17
作者 王清艺 熊梦钒 +6 位作者 涂青 田迪 周小慧 马晨阳 陈宁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39-49,共11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方法以西双版纳、大理、临沧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发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方法以西双版纳、大理、临沧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发酵阶段样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香气成分变化规律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结果研究共检测出9类120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酮、醛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通过相关性分析,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阶段是西双版纳和临沧0(开始发酵)~28 d(四翻),大理是14(二翻)~42 d(发酵结束)。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西双版纳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对其普洱茶陈香形成贡献较大;大理普洱茶是(E,E)-2,4-壬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雪松烯等,对其陈香、药香形成具有较大贡献;临沧普洱茶橙化基丙酮、β-环柠檬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对其木香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结论不同产地原料发酵普洱茶其香气组分、香气物质转化关键阶段、主要贡献香气物质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顶空-微萃--质谱技术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乌桕蜜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丽萍 乔宁 +1 位作者 郭利敏 刘韬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26,333,共8页
蜂蜜的气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气味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物质分析,综合对比了山乌桕蜜与枣花、荆条、洋槐、油菜和椴树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蜂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正辛... 蜂蜜的气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气味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物质分析,综合对比了山乌桕蜜与枣花、荆条、洋槐、油菜和椴树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蜂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正辛醛、β-苯乙醇和壬醛是蜂蜜共有的主要成分,推测它们构成了蜂蜜的蜜蜡和玫瑰的基调香气。山乌桕蜜中检出化合物29种,正庚醛和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是其特征化合物。根据挥发性物质建立蜂蜜植物源的区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分类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可知,模型对山乌桕蜜和椴树蜜区分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79,对洋槐蜜区分性能较低(AUC=0.7239)。实验结果为山乌桕蜜的气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阐述了蜂蜜具有的基调气味成分,为蜂蜜挥发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挥发性成分 顶空微萃-质谱联用 偏最小二乘分析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珏 夏天 +3 位作者 季玉梅 汪志新 蒋志华 詹铭 《现代仪器》 2012年第6期6-9,共4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固相微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前处理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食品、临床、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分析。本文主要综述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的原理和发展现状,介绍该技...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固相微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前处理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食品、临床、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分析。本文主要综述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的原理和发展现状,介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SPME) 高效液(HPLC) -质谱(LC—MS)
下载PDF
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法测定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留存 靳凤云 +1 位作者 马四补 郑豪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3.84%.主要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3.84%.主要化学成分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17.490)、十六烷(10.478)、石竹烯(3.566)、柏木脑(3.53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果上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质谱联用技术 果上叶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