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土坡耕地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翟国庆 韩明钊 +1 位作者 李永江 王恩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51-5760,共10页
东北黑土区自开垦以来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库长期处于亏缺状态,理论上也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以典型黑土区长期传统作业的坡耕地(30—60 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坡位(坡上侵蚀区和坡下沉积区)、不同土层(表土和底土)有机碳分... 东北黑土区自开垦以来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库长期处于亏缺状态,理论上也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以典型黑土区长期传统作业的坡耕地(30—60 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坡位(坡上侵蚀区和坡下沉积区)、不同土层(表土和底土)有机碳分布特征,估算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固碳潜力及其恢复至固碳潜力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1)总有机碳、有机碳密度以及碳饱和水平均表现为沉积区显著大于侵蚀区,表土显著大于底土,且均在开垦30a坡耕地达到最大值;(2)固碳潜力表现为侵蚀区(1.24—2.89 kg/m^2)显著大于沉积区(0.79—1.04 kg/m^2),底土(0.83—3.59 kg/m^2)显著大于表土(0.6—2.53 kg/m^2),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开垦30 a显著小于开垦40 a、60 a;(3)黑土坡耕地(30—60 a)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0—50 cm)达到固碳潜力分别需要20—181 a和13—66 a。黑土坡耕地固碳潜力的时空变异性在农业经营以及修复管理过程中需引起重视,以实现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年限 表土和底土 侵蚀-沉积区 有机密度 固碳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