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后期以晚明历史为载体的国共论争——以《中国之命运》与《甲申三百年祭》为考察对象
1
作者 龚燕杰 《长江文明》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的斗争未曾消弭,论争即为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借晚明历史影射中国共产党是造成中国“不安定”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首先从政治层面对其核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的斗争未曾消弭,论争即为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借晚明历史影射中国共产党是造成中国“不安定”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首先从政治层面对其核心观点展开批判,随后,郭沫若撰写《甲申三百年祭》,秉持唯物史观对晚明历史重新阐释,藉以批驳国民党影射共产党的历史依据与理论来源。从《中国之命运》到《甲申三百年祭》,国共以晚明历史为载体的论争,折射出双方合作中的复杂斗争关系,也体现出中共争夺话语权的方法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论争 《中国之命运》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话语建构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富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41,共14页
“全面抗战”是战时中共使用频率极高的政治话语,是高度凝练战时中共战略与政略的核心概念。中共“全面抗战”话语的生成是在国共论争的大背景下形成并不断演进的,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在国共论争视域下,中共“全面抗战”话语建构具有多... “全面抗战”是战时中共使用频率极高的政治话语,是高度凝练战时中共战略与政略的核心概念。中共“全面抗战”话语的生成是在国共论争的大背景下形成并不断演进的,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在国共论争视域下,中共“全面抗战”话语建构具有多重意蕴,包含了抗战阶段的划分、国共两党的区分标志、国民党政治改革的方向、持久战战略的形成、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等多个维度。“全面抗战”话语不仅是观察和理解战时中共成长与成熟的重要窗口,也是透视国共关系演变的重要路径,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维持合作格局的内在张力,也为战后国共两党最终不得不决胜于疆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论争 国共产党 全面抗战 话语建构 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