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甫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20-225,共6页
随着国内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气象资料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气象业务对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以9210系统软件为核心的第3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需求。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讲述了整合CMACast的... 随着国内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气象资料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气象业务对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以9210系统软件为核心的第3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需求。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讲述了整合CMACast的第4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实施方案。方案基于中国气象局全国宽带通信网络(CMANet)搭建国家和省级两级气象通信节点,实现气象资料在统一平台下的高效传输、规范的数据处理和统一的业务监视,通过软、硬件整合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提供数据下行播发能力,采用多台服务器在并行集群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和作业分担技术,实现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可扩展、易于维护的系统。经过国家级和省级的气象通信业务试运行和气象通信传输压力测试,表明该系统数据具有很强的传输处理能力,能够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 气象宽带网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 集群
下载PDF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61,共6页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相关业务和科研用户,具备全球及国内各类观测资料和预报预测产品收集、分发、交换控制及传输监视能力的数据传输平台。作者回顾了气象通信发展历程,分析了气象通信系统的技术和业务现状,对气象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通信 国内通信系统 国际通信系统
下载PDF
基于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的气象数据传输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丽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继承并优化了CTS1.0原有FTP文件传输功能,增加了对消息数据和流数据的收发和处理功能,承担着气象数据传输主要传输调度任务。基于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的气象数据传输,充分利用地面通信网络和卫星广播通信的各...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继承并优化了CTS1.0原有FTP文件传输功能,增加了对消息数据和流数据的收发和处理功能,承担着气象数据传输主要传输调度任务。基于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的气象数据传输,充分利用地面通信网络和卫星广播通信的各自优势,实现对多种类、高频次、大容量、多协议的气象资料高时效传输,满足了气象预报、服务、科研的数据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CTS2.0 北斗卫星 文件传输 流传输
下载PDF
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张来恩 戴晴 +1 位作者 薛蕾 王立柱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随着国内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观测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数值模式预报及实况业务对观测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面、高空和雷达等测站端所用传输软件种类多样,传输稳定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为此... 随着国内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观测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数值模式预报及实况业务对观测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面、高空和雷达等测站端所用传输软件种类多样,传输稳定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为此,设计开发了传输客户端软件,统一了从测站至省级的数据传输标准,规范了与观测系统的接口及数据传输流程。软件具备高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等特性,针对不同特点的观测数据设计不同传输协议,为气象“云+端”业务技术体制建设提供“直传入云”的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已在全国240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和600个农气观测站进行部署,传输时效性和完整性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 传输客户端 ZeroMQ AMQ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