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村民自治改革——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关系出发
1
作者 刘爱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推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多元化社会自治,建构市民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分,并为社会自治权提供侵权法律救济,从而在组织形态和权力形态上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结构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市民社会 良性结构性互动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2
作者 冯玉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2期49-50,共2页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关键在于建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即理念上从“国家优位论”转为“社会优位论”,实践中实现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制衡,同时确立公权力的合法性权威,从而形成多元权利与公权力的互动博弈,实现由...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关键在于建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即理念上从“国家优位论”转为“社会优位论”,实践中实现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制衡,同时确立公权力的合法性权威,从而形成多元权利与公权力的互动博弈,实现由线状控制向网状控制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光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因而有必要培育国家与社会之间协作性的社会资本,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国家 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被引量:6
4
作者 纪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2,共4页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有限政府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有限政府的实现和市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内涵是:政府维护的普遍利益和社会所捍...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有限政府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有限政府的实现和市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内涵是:政府维护的普遍利益和社会所捍卫的特殊利益之间实现和谐结合和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政府 市民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限度和互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伍俊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9,共6页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宗旨的社会自主领域。现代国家兼备阶级统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其基本特征是政治性,核心是公共权力。市民社会与政治...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宗旨的社会自主领域。现代国家兼备阶级统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其基本特征是政治性,核心是公共权力。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各有其局限性,市民社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它不是民主政治的充分条件;政治国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淹没市民社会、背离公共利益、权力寻租以及政治合法性限度。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应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以克服各自的消极方面,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形成双向适度制衡和发展型互惠,形成政治国家能力强大、市民社会富有活力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限度 互动
下载PDF
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国家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与良性互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一 罗理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人类的政治实践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有其限度,主要表现为国家阻滞公民社会的成长、经常背离公共利益、存在合法性危机,社会未必通向民主政治、极易导致两极分化、容易滋生个人主义等。把国家与社会对立起来,坚持国家本位抑或社会... 人类的政治实践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有其限度,主要表现为国家阻滞公民社会的成长、经常背离公共利益、存在合法性危机,社会未必通向民主政治、极易导致两极分化、容易滋生个人主义等。把国家与社会对立起来,坚持国家本位抑或社会本位其结果只能是"零和博弈",因此,从"二元对立"走向"良性互动"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强国家、强社会"的构建理路,从推进宪政、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树立权界意识、协调国家社会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主性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才能使国家与社会关系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真正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 国家 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视角下的壮族民间文化保护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德群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43,共3页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理论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适用性,它不仅符合当前壮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实际,而且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当前,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过程中,应避免民间文化实践主体的缺位... 国家、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理论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适用性,它不仅符合当前壮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实际,而且对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当前,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过程中,应避免民间文化实践主体的缺位,最大限度地听取和尊重民间社会的声音;国家应通过履行政策职能,在实现城乡公正的基础上,建立保护民间文化的制度机制;同时,应以激活社会传承民间文化的活力为基础,合理发挥市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市场 社会良性互动 壮族民间文化 保护
下载PDF
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思考——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锦文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成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分析,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随着人权、公民权的确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市民社会中利益整...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成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分析,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随着人权、公民权的确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市民社会中利益整合、权利发展与制度文明是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而其主要实现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民主素养和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管理 基层群众自治 良性互动 市民社会理论
下载PDF
论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路径——农民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翠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国家单向的强制关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也就成为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最佳途径也就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政治参与。... 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国家单向的强制关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也就成为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最佳途径也就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政治参与。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与农村社会互动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还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有大量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的存在。这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来使农民政治参与健康地发展,促进国家与农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 良性互动 国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政治参与 路径 双向互动关系 自主意识 相互影响 村民自治 最佳途径 社会互动 非制度化 强制 推行
下载PDF
从“一体化”向“良性互动”发展:治理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文军 桂家友 《社会建设》 2015年第1期23-3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能型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总体性社会"向利益分化和多元分散型社会转变,国家与社会也从"一体化"向逐步分离且"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能型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总体性社会"向利益分化和多元分散型社会转变,国家与社会也从"一体化"向逐步分离且"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嵌入和中国社会自身的特质使然,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职能改革和国家对社会的培育与保护,使得"现代社会"逐步形成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良性互动 全能主义 治理结构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均衡互动模式的建构
11
作者 肖崇慧 姜正君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现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这一两难困境?中国社会转型若要真正摆脱"收放怪圈",走出"恶性循环",不仅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而且要从学理和实践层面上建构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现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这一两难困境?中国社会转型若要真正摆脱"收放怪圈",走出"恶性循环",不仅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而且要从学理和实践层面上建构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均衡互动模式。通过负面制衡,双方较好地抑制各自的内在弊端;通过正面互动,二者都较好地发挥各自的积极意义。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均衡互动模式的提出,既是基于对西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发展的反思,又是以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现实情境为基本依据。在建构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均衡互动模式实践中,中国市民社会和国家都应积极主动,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市民社会 国家 均衡互动 理论依据 现实建构
下载PDF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良性化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立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国家与市民社会 利益集团理论 良性 利益表达 政党政治 政治体系 奥地利 政治参与 托克维尔 政治制度化
下载PDF
侦查目的的社会学考察——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为框架
13
作者 唐磊 王珂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侦查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的一种手段,其目的的研究不应仅从刑事诉讼的狭隘的视角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界定。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框架界定侦查目的,对侦查构造、刑事诉讼构造的改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关键词 侦查 侦查目的 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
下载PDF
中国法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互动
14
作者 张路路 《皖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8-60,共3页
从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进及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西方的法治源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良性互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民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它必将与法治国家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从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进及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西方的法治源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良性互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民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它必将与法治国家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实现人类对自由价值的永恒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市民 社会 国家 良性互动 市场经济 自由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和互动——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的综述与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明月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4-67,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于现实中对市民社会的渗透和侵吞引发了一股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市民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是对一个世纪前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也激发了中国学界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构想。笔者拟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于现实中对市民社会的渗透和侵吞引发了一股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市民社会”思潮。这一思潮是对一个世纪前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也激发了中国学界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构想。笔者拟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市民社会 互动
下载PDF
社会建设中的国家治理研究——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16
作者 曾亚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4期95-95,共1页
现代国家与现代社会不断生长的历史进程就是在双方的互动中得以完成的。一方面这种互动是有序的,另一方面在互动基础上所追求的是一种均衡状态。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源流动形式发生变化,公民社会雏形开始孕育。转型期的中国... 现代国家与现代社会不断生长的历史进程就是在双方的互动中得以完成的。一方面这种互动是有序的,另一方面在互动基础上所追求的是一种均衡状态。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源流动形式发生变化,公民社会雏形开始孕育。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困境”,既要发展社会民主保持政治国家的合法性统治而又不失去必须的权威,需要建立起“强国家一强社会”模式,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如何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良性互动
17
作者 蓝俏平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2期75-76,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统一,发现仍然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一些不成文的习惯法,并且发挥的很大的效用。但这些不成文的习惯法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并且日益显著,这就成为我国依法治国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习惯法 国家 社会关系 良性互动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 被引量:22
18
作者 伍俊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市民社会理念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求解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困境。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市民社会理念范式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建构中国市民社会必须超越泛政治主义传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 市民社会理念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求解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困境。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市民社会理念范式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建构中国市民社会必须超越泛政治主义传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双向适度制衡的发展型互惠关系。此视野下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政治结构的调整和政治文化的重构;独立自主的公共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 良性互动 泛政治主义 自主性品格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社会资本的培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光芸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市民社会既是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产物,又是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建构取决于在公共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参与网络、社团组织、公众舆论和公民精神的发展,以实现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协调与均衡。而结构维度的社团组织和价值维度的... 市民社会既是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产物,又是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建构取决于在公共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参与网络、社团组织、公众舆论和公民精神的发展,以实现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协调与均衡。而结构维度的社团组织和价值维度的社会资本都是市民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横向合作的自治社团组织的存在,难以培育出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而缺乏具有公民品质或精神的公民,缺乏具有一定社会资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可能具有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因此,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和自发形成的社团是市民社会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社会资本则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市民社团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国家 市民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视角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3
20
作者 马长山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8,共16页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其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即在国家重建和市民社会自由化运动过程中 ,权力和权利的界分与冲突导致了法律秩序的生成 ,而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则推动了法律形式化运动。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进程中 ,由于...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其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即在国家重建和市民社会自由化运动过程中 ,权力和权利的界分与冲突导致了法律秩序的生成 ,而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则推动了法律形式化运动。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进程中 ,由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潜在差异 ,出现了“社会优位型”和“国家优位型”两种法治模式 ,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新变化 ,西方法治也由分殊走向了趋同 ,并出现了法律传统的危机和超越倾向。中国要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和社会关系 ,确立多元社会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西方法 法治模式 国家 现代法治 法律传统 良法之治 中国 自由化 互动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