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以《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为中心
1
作者 张喜英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13,共7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使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是对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的认识,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探索,是经过积极主动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至共产主义的实践范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坚持与创新,对于明确中国社会发展前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 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2
作者 张智 何超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理论的经典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拾卷重温这一重要文献,其核心理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革命观教育、民主观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理论,...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理论的经典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拾卷重温这一重要文献,其核心理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革命观教育、民主观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理论,其精辟论断蕴藏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远见卓识,其现实关照、理论重点和论证方法饱含着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与革命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革命理论的经典之作
3
作者 李敏杰 李红团 《学习月刊》 2023年第5期26-27,共2页
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一书集中、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革命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经典著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 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一书集中、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革命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经典著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政权建设 经典著作 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变局 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中民主概念的双重属性及其现实启示
4
作者 刘东建 李瑞宁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第7期18-24,共7页
民主是《国家与革命》中的核心概念,列宁在文本中阐述了民主的双重属性。作为暴力统治工具,民主具有历史暂时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与无产阶级民主的过渡性;作为和平改良工具,民主具有历史进步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 民主是《国家与革命》中的核心概念,列宁在文本中阐述了民主的双重属性。作为暴力统治工具,民主具有历史暂时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与无产阶级民主的过渡性;作为和平改良工具,民主具有历史进步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性与无产阶级民主的超越性。新时代,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民主”概念及其双重属性,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民主 暴力统治 和平改良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其时代价值
5
作者 赵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88-92,共5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环节和无产阶级专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构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不仅要同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运动内部各种错...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环节和无产阶级专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构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不仅要同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运动内部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而且要教育群众认识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并联合起来投身革命实践。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消除旧有意识形态影响、培养新人,在推动社会精神生产和提升个体思想道德水准基础上,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做相应准备。这种思考的理论表达,对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有着重要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列宁 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列宁《国家与革命》中的党建思想及现实意蕴
6
作者 刘萌萌 郭广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国家与革命》作为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重要著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做出新的思考与论断,以“无产阶级先锋队”定位马克思主义政党,力求厘清非马克思主义的诘难从思想上建设政党,抨击资产阶级民主的腐朽从制度改革上保障政党治... 《国家与革命》作为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重要著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做出新的思考与论断,以“无产阶级先锋队”定位马克思主义政党,力求厘清非马克思主义的诘难从思想上建设政党,抨击资产阶级民主的腐朽从制度改革上保障政党治理,形成了“历史定位—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的党的建设逻辑理路。新时代,列宁《国家与革命》中的党建思想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传承、精神延续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党的建设
下载PDF
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实质思想的转变——从《国家与革命》到《论粮食税》
7
作者 魏强 马春秀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实质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且持续深入反思与发展的过程。在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实质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且持续深入反思与发展的过程。在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他不论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及其主要工作的安排,抑或是对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的思考,其思想都发生了转变。列宁社会主义实质思想的变化不仅在苏维埃俄国史上乃至人类史上都起了重大历史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实质 列宁 国家与革命 《论粮食税》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国家理论的异同
8
作者 屈旭静 《哲学进展》 2023年第5期927-931,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谈论关于国家这个问题。恩格斯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撰写,探讨了关于国家的基本问题。其中有的观点是基于马克思的思想。然而,关于国家理论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形...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谈论关于国家这个问题。恩格斯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撰写,探讨了关于国家的基本问题。其中有的观点是基于马克思的思想。然而,关于国家理论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形成系统详细的专著。列宁则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进行了十分系统的阐发,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通过比较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国家理论的论述,发现二者的思想存在着许多异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国家与革命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贡献——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9
作者 张殿军 《求知》 2020年第10期54-56,共3页
作为列宁主义的代表作,《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经典之作。重新学习这部著作对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划清它在国家问题上与其他错误思潮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01时代背景《国家与... 作为列宁主义的代表作,《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经典之作。重新学习这部著作对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划清它在国家问题上与其他错误思潮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01时代背景《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夜,根据当时国际国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形势而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与革命 错误思潮 重大贡献 现实指导意义
下载PDF
列宁国家思想的三重逻辑——重读《国家与革命》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波 何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2,共6页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从阶级性、统治性和工具性等三重逻辑中揭示了国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列宁又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性、治理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重超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从阶级性、统治性和工具性等三重逻辑中揭示了国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列宁又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性、治理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重超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下,对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国家与革命》做出新的诠释,准确理解和把握列宁国家思想的三重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思想 国家与革命
下载PDF
列宁国家理论的研究范式:重读《国家与革命》——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的卓著理论贡献就是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政治学研究范式。这个研究范式的核心概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在列宁那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国家概念。作为国家概念,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三重内涵:其一,它是国家的政治要素... 列宁《国家与革命》的卓著理论贡献就是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政治学研究范式。这个研究范式的核心概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在列宁那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国家概念。作为国家概念,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三重内涵:其一,它是国家的政治要素,规定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性质;其二,它规范着国家权力关系,决定其变换的方向;其三,它是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活动。这三重内涵证明,革命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而,列宁通过分析无产阶级国家的民主和暴力的性质,阐发革命与民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权力关系的形成及其变换方向,从而完成了他的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建构。这个研究范式对于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问题,思考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为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时深信不需要任何暴力和服从的共产主义时代会到来。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也许是一场和平的政治革命。这正是《国家与革命》的现代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与革命 暴力 和平革命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关于列宁《国家与革命》的理论、论争与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8,共7页
列宁在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撰写的《国家与革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100年来,《国家与革命》不断遭到西方"列宁学"的歪曲和误读,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歪曲和误读进行了批驳... 列宁在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撰写的《国家与革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100年来,《国家与革命》不断遭到西方"列宁学"的歪曲和误读,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歪曲和误读进行了批驳。围绕《国家与革命》展开的理论论争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偏离还是继承,即《国家与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关系;二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谁是《国家与革命》的主要思想来源;三是政治断裂还是一以贯之,即《国家与革命》与列宁其他思想和作品的关系;四是暴力还是和平,哪个是《国家与革命》的主题;五是专政还是治理,即《国家与革命》的当代启示。100年后重读《国家与革命》依然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列宁 十月革命100周年
下载PDF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国家与革命》的时代特色——兼论《国家与革命》的逻辑力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国家与革命》具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时代特色,其中每一个原理和观点都是从已有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因而它能够从历史的逻辑中揭示历史的规律并预见历史的未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它不仅为20... 《国家与革命》具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时代特色,其中每一个原理和观点都是从已有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因而它能够从历史的逻辑中揭示历史的规律并预见历史的未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它不仅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建发挥了巨大的先导作用,而且为当前批判各种恶毒攻击暴力革命的错误思潮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同时对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长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逻辑 历史 逻辑力量
下载PDF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春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1,共6页
列宁的革命思想由来已久,在被迫流亡中写就的《国家与革命》集中体现了他的国家与革命的思想。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临时政府无力镇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直至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列宁的革命专政思想使布尔什维克赢得... 列宁的革命思想由来已久,在被迫流亡中写就的《国家与革命》集中体现了他的国家与革命的思想。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临时政府无力镇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直至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列宁的革命专政思想使布尔什维克赢得了政权,也招致了俄国其他政治力量的激烈反抗和全国性内战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苏维埃
下载PDF
解析“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重学《哥达纲领批判》和《国家与革命》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家祥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的本来含义,并阐明正确理解其本来含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共产主义 国家制度 《哥达纲领批判》 国家与革命
下载PDF
重学《国家与革命》第五章:解读、释疑、辩误——纪念列宁《国家与革命》写作100周年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家祥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59,41,共13页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是在十月革命前夕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写作的。这部著作的第五章主要论述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与此相关,深入论述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制...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是在十月革命前夕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写作的。这部著作的第五章主要论述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与此相关,深入论述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和分配制度、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等。在《国家与革命》写作100周年之际,重新深入学习、准确解读《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内涵,对于澄清当前对马克思和列宁有关思想的误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国家与革命 过渡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下载PDF
孙中山国家与革命观刍议
18
作者 陈华林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孙中山致力于研究国家与革命的起源和本质 ,他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革命起源及其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以及对国家与革命的立论基础、认识方法的... 孙中山致力于研究国家与革命的起源和本质 ,他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革命起源及其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以及对国家与革命的立论基础、认识方法的错误 ,从而没能形成科学的国家与革命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家与革命 诌议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观照
19
作者 张武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非常感谢贺老师、何浩兄的邀请。我其实是这次与会者中最紧张的一个,当初看到这次会议议题,我就有些忐忑和犹豫。会议主题是回顾和整理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文学经验,但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尤其是1950—1970年代的革命文艺所涉不够广,这是... 非常感谢贺老师、何浩兄的邀请。我其实是这次与会者中最紧张的一个,当初看到这次会议议题,我就有些忐忑和犹豫。会议主题是回顾和整理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文学经验,但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尤其是1950—1970年代的革命文艺所涉不够广,这是我当初忐忑、此刻仍然紧张的缘由。和何浩兄交流后,他说我可以谈谈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文学问题,这是我这几年特别留意和用心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照 中国现代文学 革命文学 革命文艺 国家与革命 会议议题 何浩 会议主题
下载PDF
《国家与革命》汉译传播路径探析——基于“信、达、雅”视角
20
作者 李晶洁 《今传媒》 2022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严复创立的“信、达、雅”翻译传播理论,主要探讨翻译传播的标准与技巧,涉及翻译的前提、翻译的组织机构建设、翻译服务“三民”的宗旨、翻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以严复翻译思想推动《国家与革命》的汉译传播,主要是出于“信、达、雅”... 严复创立的“信、达、雅”翻译传播理论,主要探讨翻译传播的标准与技巧,涉及翻译的前提、翻译的组织机构建设、翻译服务“三民”的宗旨、翻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以严复翻译思想推动《国家与革命》的汉译传播,主要是出于“信、达、雅”翻译思想的指导价值、翻译传播对象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等因素的考虑。本文通过对严复翻译思想进行系统阐释,分析以严复翻译思想推动《国家与革命》汉译传播的缘由,并提出《国家与革命》汉译传播的路径构架,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 国家与革命 汉译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