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非的历史观与国家主体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孙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韩非的历史观构建在他的常变思维基础上,他拒绝将历史曾经的呈现树立为当下的追求目标,却又从历史的呈现中找到解析当下的理由。诸侯国家的主体性是他对当下政治趋向的清醒认识,这种清醒得自他对历史的进程性认知。韩非的国家主体意识... 韩非的历史观构建在他的常变思维基础上,他拒绝将历史曾经的呈现树立为当下的追求目标,却又从历史的呈现中找到解析当下的理由。诸侯国家的主体性是他对当下政治趋向的清醒认识,这种清醒得自他对历史的进程性认知。韩非的国家主体意识与儒家的个体主体意识的结合,呼应了康德历史理性中提出的核心命题,在宽泛的历史理性意义上,东西方两种思想体系殊途而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历史观 理性 国家主体意识 康德
下载PDF
新形势下建设使命型企业文化的战略性思考
2
作者 林善雨 徐文 桂琴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8-41,56,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说:“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企业家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要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找力量,明确自己的定位,调整发展方向,时刻不忘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要让企业自觉地与国家命运、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企业家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要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找力量,明确自己的定位,调整发展方向,时刻不忘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要让企业自觉地与国家命运、国家发展规划协调一致;要让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生态体系,培养为国分忧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和共建共享意识;要让企业敏感预知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踏实有效地制定备用计划、不断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抗击打能力;要让中国企业丢弃幻想,拿起创新利器,突破技术封锁和发展瓶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熔化成铁,成为当前每个中国企业的时代烙印。中国企业应勇担历史使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使命 国家主体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 忧患意识 创新意识
下载PDF
中西权力学说及其政治影响之比较
3
作者 黄群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7,共4页
中西方古代"天主地仆"与"地主天仆"的不同宇宙观,造就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来源学说——"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在这两种不同的权力来源学说对中西方的国家政治体制、国家主体意识、... 中西方古代"天主地仆"与"地主天仆"的不同宇宙观,造就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来源学说——"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在这两种不同的权力来源学说对中西方的国家政治体制、国家主体意识、政府职能界定以及税收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学说 君权神授 天赋人权 国家主体意识
下载PDF
国际关系思维: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必要向度
4
作者 严静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5,共5页
教育国际化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西“文化势差”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存在一定的西化偏好与倾向,造成了教育国际化趋势与部分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盲目化的现实困境,对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教育国际化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西“文化势差”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存在一定的西化偏好与倾向,造成了教育国际化趋势与部分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盲目化的现实困境,对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此,应加强高职院校国际关系教育,用国际关系思维取代简单的国际化思维,以国际关系思维塑造国际化教育的主体意识,优化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教育 国际关系思维 国家主体意识 国际关系教育
下载PDF
Social Freedom and Deprivation
5
作者 Kiyokazu Nakatomi Meiji University Tokyo, Japan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77-383,共7页
What is the true sense of freedom? Man is free and lacks freedom.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example of Louis XIV. It seemed that he held the sovereignty as the king of the absolute monarchy and the greatest freedom. B... What is the true sense of freedom? Man is free and lacks freedom.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example of Louis XIV. It seemed that he held the sovereignty as the king of the absolute monarchy and the greatest freedom. But all his teeth were pulled out to protect him from illness and in his exercise as the king, he had many official obligations. Though he was king, he was free and lacked freedom. According to J. J. Rousseau (1762) who discussed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and oppression (deprivation), if man realizes freedom, it needs to express his duty and subordination to the state. Therefore man is free and lacks freedom. What is the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itizens? Instead of the oppression by the state, the citizen is controlled by the mass media. The best example is the drama observed about the prime ministers of Japan. There were many manipulations by the mass media. For our benefit we need to educate the persons who have good sense. We should remember that our freedom is not absolute. We are free and lack freedom, too. Often man searches freedom and comfort but often, on the contrary, he faces the lack of freedom. Electricity that is produced by a nuclear plant is useful, but the explosion of the nuclear plant creates a huge damage and tragedy, In a sense, deprivation is larger than freedom, because it could teach us self- awareness, moderation and let us know that we have en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IVATION FREEDOM J. J. Rousseau MEDIA mod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