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治理现代化
1
作者 朱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工具主义导向的偶发性举措创新,到市场驱动下的政策形式创新,再到风险叠加背景下的工具理性创新,最终发展至人口国情下的实质性社会创新。通过构建一个涵盖“横向协调、纵向协同、长远规划”的三维模型,重新建立健全人口发展支撑和服务体系的理论解释框架。该框架的主旨内涵是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要求从整体视角审视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国家战略转向为社会行动。即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未来实践中,将进一步拓展为“发展性—社会包容”“普惠性—社会投资”“基础性—社会动员”“兜底性—社会保护”的治理现代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 社会创新
下载PDF
数字贸易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具体路径与政策框架
2
作者 程时雄 鲁钰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共1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并逐渐成为国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外贸结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首先,将国家创新体系划分为科学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和技术扩散网络,递进式剖析数字贸...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并逐渐成为国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外贸结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首先,将国家创新体系划分为科学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和技术扩散网络,递进式剖析数字贸易在知识生产、扩散与应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其次,将国家创新体系解构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等不同组成部分,分析数字贸易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从创新主体来看,数字贸易能够模糊创新主体边界,丰富创新主体类型,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形成高效交互网络;从创新资源来看,数字贸易在加快人才、资金和技术等传统创新要素流动之外,进一步放大数据这一创新活动的核心投入要素的增值效应;从创新机制来看,数字贸易能够打造学科融合创新、生产分工及时响应和供需有效对接的创新组织模式;从创新环境来看,数字贸易改善了创新环境,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思潮,助力形成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此外,基于数字贸易的发展特点分析当前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关键挑战,从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政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贸易创新示范区、优化数字贸易监管体系和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体系等方面提出打造高质量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创新资源 创新机制 创新环境 创新效能
下载PDF
新形势下江苏不同类型国家高新区创新政策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3
作者 于佳佳 晁熳璐 +1 位作者 邵笑冰 邹漩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17期24-28,共5页
政策先行先试是国家高新区践行改革的突破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文章以江苏国家高新区为例,通过对标先进园区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江苏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特点及存在问题,基于不同类型... 政策先行先试是国家高新区践行改革的突破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文章以江苏国家高新区为例,通过对标先进园区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江苏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特点及存在问题,基于不同类型高新区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分别提出创新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国家高新区 创新政策体系
下载PDF
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王一丹 石书玲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指出国家自创区是引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本文为评估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颁布的科学性,基于科技创新政策内... 本文指出国家自创区是引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本文为评估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颁布的科学性,基于科技创新政策内容本身,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力度、政策完善度和政策协同度3个维度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今后我国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及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科技创新 政策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体系研究——基于中央政策文本的“主体-路径-工具”三维框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龙云 江金波 +1 位作者 徐强 刘荣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4,共14页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 机构改革开启了文旅融合政策创新的新篇章,中央发布的文旅融合政策对地方政策创新和行业实践发挥“风向标”作用,但学界一般关注的是文化旅游政策,而非融合相关政策,也鲜少以一个立体化的研究框架去分析其结构和关联特征。文章以中央政策文本为例,构建了“政策主体-融合路径-政策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有以下发现。(1)文旅融合政策创新主体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部门为主,发文方式独立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政策文件的主体属性包括单核、多核、单边等6种。(2)融合路径存在偏好性,以体制融合、业态融合和产品融合为主,其中,政策支撑、产业融合类型和高品质文旅产品等细分类别较为突出,其他路径政策内容相对较少。(3)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倾向性,以供给型为主、环境型为辅,需求型最少,其中,产业培育、目标定位、示范试点和公共服务是较为重要的工具类别。(4)文旅融合政策创新共有386条创新路径,提炼出6类典型政策创新路径。政策创新逻辑是以核心层部门为主,从体制、产品和业态等融合路径,调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促进文旅融合。该研究进一步提出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加强主体合作、优化融合路径和均衡政策工具4点政策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政策创新体系 政策主体 融合路径 政策工具
下载PDF
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与进路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1 位作者 陈泰伦 金珺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判性回顾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和有组织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瓶颈”,基于整合式创新思想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提出以“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战略范式,明晰有组织创新的内涵边界和理论基础,系统探讨其核心构成要素和典型特征,进一步从结构、过程和功能视角阐释运行机理,提出实践进路。研究结果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战略导向从后发追赶、创新驱动向超越追赶、创新引领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科技先导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引与战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企业主导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视域下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菁奇 金露露 张文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章以长三角区域为例,运用VIKOR方法评价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了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的因素不同,R&D经费支出对上海市有影响,创新平台对江苏省影响最大,研发机构—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浙江省创新体系效能,对安徽省而言则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文章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找到了着力点,并对创新体系效能建设与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长三角区域 效能建设与提升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转型:挑战与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哲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正在深刻影响并有力引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供给质量、扩散水平的结构性因素,与数字技术同步发生着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转...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正在深刻影响并有力引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供给质量、扩散水平的结构性因素,与数字技术同步发生着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同时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挑战。未来,应通过提高数字技术前瞻布局能力,加快培育造就数字人才,强化数字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为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的全域建构与科技体制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5,共9页
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国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下,各类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要素、开展创新活动,相互作用、关联互动而构成的复杂系统,本质上是“域”和多元“域”组成的系统。经济理性、制度结构、文化价值等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质态和... 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国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下,各类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要素、开展创新活动,相互作用、关联互动而构成的复杂系统,本质上是“域”和多元“域”组成的系统。经济理性、制度结构、文化价值等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质态和演化方向。科技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推动其持续演化的重要动力,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创新体系的域观特征,应对域际融通、域中有域、域内协调等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基本按照三条脉络展开,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已经从域观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解决制度障碍和约束问题。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内外部形势需求的变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应以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能力提升为导向,超越国家创新体系这个科技域的局限,站在更宏大的域观视角,强有力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体制改革 域观范式
下载PDF
党领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华 李沫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障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既重视绩效改进又重视能力建设的效能理论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障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既重视绩效改进又重视能力建设的效能理论体系,二十大报告关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大部署,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效能理论相结合的伟大理论创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几年来,已成长为建国以来少数走在全球前列的优势领域,是党的领导下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提升的典型案例,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但在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实现的途径与理论预期尚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亟待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积极推动“有为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 党的领导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是否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军 薛洪畅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在当前“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政策为引领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 在当前“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政策为引领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此外,创新驱动政策在环境关注度高、环保目标约束强和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城市中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利用创新驱动政策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国家创新型城市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产业集聚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技术—经济范式赶超机遇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型:概念框架、日本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燕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1,65,共10页
[目的/意义]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视角把握后发经济体摆脱“追赶—落后—追赶”路径依赖,实现赶超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型的关系,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有效抓住新一轮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机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依据和思路。[... [目的/意义]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视角把握后发经济体摆脱“追赶—落后—追赶”路径依赖,实现赶超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型的关系,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有效抓住新一轮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机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过程]首先,构建技术—经济范式赶超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概念框架;然后,分析日本促进技术—经济范式超越追赶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向;最后,辨析当前中国与日本实现技术—经济范式赶超面临的情境异同,指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型的方向。[结果/结论]“导入期”和“转折期”是后发经济体实现技术—经济范式超越追赶中的关键进程,需要国家创新体系给予有效的制度、组织及资源支持。日本经验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转型有4点启示:兼顾范式追赶和范式引领两个有着本质性差异的目标,重视但不拘泥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围绕潜在优势产业布局及一体化政策配套转型,以及着重思考如何借助海外投资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超越追赶 国家创新体系 日本经验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劲 李根祎 《创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亟须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可持续提升的体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亟须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可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面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目标,需要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重塑,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关系已从“政府—市场”的二元互动共进范式向“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互动共进范式演变。从强化政府凝聚力、激活市场竞争力、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3个方面探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创造活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举措
14
作者 杨洋 李哲 +1 位作者 蔡笑天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知识的数量、结构以及知识生产与知识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进而引致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度耦合,可以通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知识的数量、结构以及知识生产与知识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进而引致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度耦合,可以通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经济发展、推进原始创新等重要方面的能力来实现。需要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与创新环境进行系统性优化与调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供给能力。同时,要通过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平台等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治理的底层支撑能力,确保有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 国家战略需求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制胜方略
15
作者 张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10,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论断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论断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布局,是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应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极具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时代课题,需要在跨系统、跨领域、跨主体间协调推进,推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科技 人才 国家创新体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现实阻碍与可行路径
16
作者 金保华 李四平 王超 《科技智囊》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是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当前,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内外部的现实阻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政策... [研究目的]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是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当前,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还面临着不少亟待破解的内外部的现实阻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政策分析以及案例探讨,从思想认识、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现实阻碍,并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路径。[研究结论]国家和政府应在舆论宣传、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与支持,为地方高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政策环境;地方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领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着力破解障碍和壁垒,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切实担负起科技创新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融入 国家创新体系 现实阻碍 可行路径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的研究
17
作者 杜传忠 李钰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首先从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完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进而明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最终在实践路径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制度创新,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体系,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构建数字生态,实现创新要素变革和创新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开放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科技向善,建设惠及大众的国家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型举国体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
下载PDF
信用与绿色转型的交汇: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雪增 宁天祺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的施行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经过严格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 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的施行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经过严格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能够通过减少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政府环保补贴这两个途径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为评价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 企业绿色创新 非正式制度 多时点DID模型
下载PDF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内容与构建策略——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19
作者 高惠凡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陶器和瓷器两部分,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应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构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陶器和瓷器两部分,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应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构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理论话语体系、实践创作话语体系、表述方式话语体系和传播媒介话语体系,应采取有效策略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话语体系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内容 策略
下载PDF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现状与意义——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20
作者 高常清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62-63,66,共3页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陶瓷艺术界人士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校陶艺教育体系的西方化、市场竞争力弱、学术理论脱离实际、西方国家强化其话语权垄断地位等。基于景德镇陶瓷...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陶瓷艺术界人士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校陶艺教育体系的西方化、市场竞争力弱、学术理论脱离实际、西方国家强化其话语权垄断地位等。基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话语体系构建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地位、促进中外陶瓷艺术交流、推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话语体系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现状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