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重视多民族国家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被引量:6
1
作者 夏桂霞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意识认同 青少年
下载PDF
文体类别视域下的国家认同意识教学策略探究——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为例
2
作者 张旭炎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在当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国家认同意识,高中...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在当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国家认同意识,高中语文课堂是一条主要且重要的渠道。文章将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为例,探索符合学科特点、能较好渗透和贯彻国家认同意识的具体教学策略,使得国家认同意识培养能在高中语文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意识 高中语文 统编教材 古代文学作品
下载PDF
红色家书滋育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
3
作者 靳超英 郭泽亮 《党史文苑》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必须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宝库,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资料和强大精神力量历经百余年岁月沧桑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可以帮助新时代...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必须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宝库,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资料和强大精神力量历经百余年岁月沧桑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可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在红色家书的滋育下,将进一步转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红色教育资源 西方意识形态 岁月沧桑 历史虚无主义 家国情怀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中的地方力量与国家认同——以昆明自开商埠博弈为个案
4
作者 张锦鹏 周克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方博弈的具体呈现,探讨了以地方官员、文化精英和商界精英为代表的地方力量在边疆危机中的积极行动。地方极力争取昆明自开商埠的诉求,并非为争取地方利益而是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西南边疆地方力量的崛起,表面上看是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冲击--反应”的结果,实质上这股力量早已蕴含于边疆社会之中,它源于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发展逻辑,根植于边疆社会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之中,在晚清边疆危机中通过昆明自开商埠的博弈得以彰显。这一集体行动背后,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统一性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历史发展结果,早已在西南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政治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的国家认同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危机 自开商埠 地方力量 国家主权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
5
作者 陈香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第3期18-20,共3页
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是小学教育的主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通过对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是开展探索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本文从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入手,从培养劳动意... 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是小学教育的主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通过对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是开展探索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本文从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入手,从培养劳动意识、营造特色环境、注重研究性和家国认同几个方面探讨了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中实现国家认同意识养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生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传承中华文化智慧 培育国家认同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明 王丽荣 《中小学德育》 2020年第10期10-13,共4页
培育儿童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意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家"不仅以民族共同体(古代国家)和政治共同体(现代国家)的形态存在,还是基于文化传统而建构起的文化共同体。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基,中华文... 培育儿童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意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家"不仅以民族共同体(古代国家)和政治共同体(现代国家)的形态存在,还是基于文化传统而建构起的文化共同体。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基,中华文化是中国国家认同的内核。文化认同是对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思维方式等加以认可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信念,这些信念进一步凝练为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针对中国智慧编制出智慧训练课程,以此对中小学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能将中国智慧蕴含的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内化为中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进而促进其国家认同意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 中国智慧
下载PDF
建国后湘黔边区苗族国家认同意识转向的经济变量考析
7
作者 胡晨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1-74,共4页
以明清朝廷经济策略为参照系,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种种政策措施和给民众的经济实惠,目的在于从经济的层面,清理出湘黔边区苗族国家认同意识何以从明清时期的非认同状态发生正向转变的社会历史根源。
关键词 建国以来 湘黔边区 苗族群众 国家认同意识 经济变量
下载PDF
建国后湘黔边区苗族国家认同意识转向的政治变量考析
8
作者 胡晨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以明清朝廷"治苗"的"剿抚"策略为参照系,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相关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目的在于从社会政治的层面,从民族策略的角度,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的实施出发,清理出湘黔边区... 以明清朝廷"治苗"的"剿抚"策略为参照系,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相关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目的在于从社会政治的层面,从民族策略的角度,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的实施出发,清理出湘黔边区苗族国家认同意识何以从明清时期的非认同状态发生正向转变的社会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以来 湘黔边区 苗族群众 国家认同意识政治变量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传飞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对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殊的成长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削弱了其国家认同意识;各民族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对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殊的成长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削弱了其国家认同意识;各民族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其国家认同意识;从国际形势看,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要完善高校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赋予校园文化以民族特色,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认同感,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意识 培养
下载PDF
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梅培军 戴佳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6-52,共7页
通过运用元分析方法从论文学科层面、学段层面、发表时间、引用频次、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六个维度,对教材中国家认同意识内容的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教材中国家认同研究虽有进展,但研究数量... 通过运用元分析方法从论文学科层面、学段层面、发表时间、引用频次、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六个维度,对教材中国家认同意识内容的研究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教材中国家认同研究虽有进展,但研究数量和质量仍有不足,研究的学科视域单一,偏重于思辨研究,缺少量化和质化研究,尚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论,缺乏与本学科教材的学科规律相结合的研究。未来对于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应运用教育实践涵容国家认同的多维性,基于不同学科教材的特点属性开展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形成编研用互动、跨学科交融的研究机制,强化跨媒介沉浸式体验教材、教材接受分析、“三种文化”进教材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国家认同意识 元分析 沉浸式体验教材 教材接受分析 “三种文化”进教材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一种教材教学的视角——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11
作者 周俊芳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第5期32-34,共3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对家国情怀内涵、外延及其落实的探讨也方兴未艾。其实,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而有着南宋爱国词人之称的辛弃疾,他的怀古咏史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对家国情怀内涵、外延及其落实的探讨也方兴未艾。其实,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而有着南宋爱国词人之称的辛弃疾,他的怀古咏史词就带有非常明显的家国情怀。本文以统编语文教科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为例,试图从国家认同视角进行教学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怀古咏史 教学视角 教学策略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化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永超 伍林彧杰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佤族人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不是在某一历史时刻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其族群繁衍发展中逐步演化形成的。文章认为,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所包含的“同宗同源”的民族认同意识,是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萌芽;元明清时期佤族同中央政府的交往互... 佤族人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不是在某一历史时刻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其族群繁衍发展中逐步演化形成的。文章认为,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所包含的“同宗同源”的民族认同意识,是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萌芽;元明清时期佤族同中央政府的交往互动,是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初步形成;近代以“班洪抗英斗争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抵抗侵略行动,是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基本定型;1960年中缅边境佤族“回归”,是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成熟。探究佤族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化历程,并非是对其历史的简单回溯,而是希望通过梳理其形成演化的历史,来思考其如何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价值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国家认同意识 演化 讨论
下载PDF
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路径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第7期4-5,共2页
国家认同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收集、挖掘、整理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通过故事讲述、传承非遗、演练京剧、文化寻根等路径,使学生产生对国家、对家乡的归属感、忠诚感以及为之奉献的心理意识和行为... 国家认同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收集、挖掘、整理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通过故事讲述、传承非遗、演练京剧、文化寻根等路径,使学生产生对国家、对家乡的归属感、忠诚感以及为之奉献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意识 地方文史资源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用文史资源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路径
14
作者 徐建 《求知导刊》 2020年第49期66-67,共2页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文史资源来实现对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利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具备国家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文史资源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香港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意识嬗变及现实镜鉴
15
作者 杨亚红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自香港回归以来,培育香港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意识备受各界重视。追溯至20世纪60、70年代,以学生社团为代表的香港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香港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意识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具体... 自香港回归以来,培育香港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意识备受各界重视。追溯至20世纪60、70年代,以学生社团为代表的香港学生群体普遍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香港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意识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本土意识上升,对西方民主价值观的认同及高度关注香港政制等方面。造成香港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意识质变的主要原因为香港回归谈判启动后港英当局对香港社会的西式民主价值观塑造和外部势力干预。对20世纪80年代香港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意识嬗变的分析发现,政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与引导对青年学生的认同构建至关重要。当前培育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应重点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及引导学生社团回归本职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学生群体 国家认同意识 意识培育
下载PDF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国家认同意识
16
作者 许爱军 《文理导航》 2022年第33期70-72,共3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与危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成为国家政治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培育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作出明确强调,其...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与危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成为国家政治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培育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作出明确强调,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启蒙教育 国家认同意识 文化的认同 培养小学生 全球化背景下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策略微探
17
作者 徐建 《成才》 2020年第10期39-40,共2页
一、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史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记载每个地域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的资源,这种地方文史资源,能够有效阐述地域文化、地域特征,通过地方文史资源,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某个地域的古代文化,可... 一、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意义地方文史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记载每个地域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的资源,这种地方文史资源,能够有效阐述地域文化、地域特征,通过地方文史资源,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某个地域的古代文化,可以说,这种地方文史资源是地方经济建设的核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拿我国比较有古典文化和古典韵味的"苏杭"来说,向来都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化 古典韵味 地方经济建设 下有苏杭 地方文史 地域文化 培养小学生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运用网络搜集地方资源 让国家认同意识助力学生成长
18
作者 仲伟恒 《小学科学》 2020年第11期224-224,共1页
国家认同意识主要包括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道路的拥护等。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国家认同意识主要包括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道路的拥护等。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出台,更是将其作为学生核心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基于此,在小学信息教学中,探索利用地方文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社会发展道路 国家认同意识 国家政治制度 小学信息教学 运用网络 地方文史
下载PDF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书写中的国家认同意识--基于哈尼族的讨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鹏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0,共7页
中国传统正史及方志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历史书写范式,将各少数民族历史不断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之中,实现少数民族由“化外”向“内属”的过渡,无意中形塑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和文化行动进行回应... 中国传统正史及方志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历史书写范式,将各少数民族历史不断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之中,实现少数民族由“化外”向“内属”的过渡,无意中形塑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和文化行动进行回应。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构建是中央与地方双向用力的综合架构,对中央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挖掘,方能呈现出民族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为当下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历史基础,进一步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内容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国家认同意识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
20
作者 刘曦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
拉斯维尔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帮助社会成员完成终身社会化;建构文化认同体系;传递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建构文化认同体系包含有很多因素。据此,从传播学的角度,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意识两个... 拉斯维尔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帮助社会成员完成终身社会化;建构文化认同体系;传递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建构文化认同体系包含有很多因素。据此,从传播学的角度,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意识两个层面,分析大众传媒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民族传统文化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