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精细化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松丽 蔡博峰 +5 位作者 朱建华 高庆先 张称意 于胜民 方双喜 潘学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4,共9页
作为IPCC新一轮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的组成部分,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入了正式的精细化阶段,将在2019年形成最终成果,与现有的《IPCC2006指南》合并使用,为"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精细化工作分... 作为IPCC新一轮气候变化综合评估的组成部分,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入了正式的精细化阶段,将在2019年形成最终成果,与现有的《IPCC2006指南》合并使用,为"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基础。精细化工作分为提供新方法、更新已有内容、补充/澄清已有内容等三大类,共有107个"精细化点",涵盖通用方法论、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等各个领域和部门。中国共有12名专家参与此次工作。建议中国科研工作者尽快以英文著述的形式发表相关成果,提高中国文献的引用率;鉴于中国已具备根据最新指南要求编制清单的能力,建议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尽可能全面转向《IPCC2006指南》及其增补和精细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指南 精细化
下载PDF
四种主要生物能源温室气体净减排量比较研究
2
作者 李超 李建华 袁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用于替代化石燃料.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四种主要生物能源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种生物能源净能比(NER)和温室气体净减排量(GGENR)与原料相关.纤维素燃料乙醇的GGENR(52 603 kg ... 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用于替代化石燃料.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四种主要生物能源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种生物能源净能比(NER)和温室气体净减排量(GGENR)与原料相关.纤维素燃料乙醇的GGENR(52 603 kg CO2/TJ)高于玉米乙醇(10 660 kg CO2/TJ).而巴西生产的甘蔗乙醇GGENR则达到最大值,61 418 kg CO2/TJ.大豆生物柴油的GGENR比微藻高出86%,分别为36 121 kg CO2/TJ和19 399 kg CO2/TJ.对于生物燃气和生物质直燃,由于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外源能量输入很少,其GGENR分别达到56 100 kg CO2/TJ和98 300 kg CO2/T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源 温室气体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炳康 李云玉 +3 位作者 张欣 王诗颖 周霖 吕石磊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法计算了合肥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碳排放,分析了项目碳减排效应,并给出了垃圾焚烧的减排路径。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碳排放强度为398.89 kgCO_(2)e/t,其中焚烧过程碳排放为384.7 kgCO_(2... 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法计算了合肥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碳排放,分析了项目碳减排效应,并给出了垃圾焚烧的减排路径。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碳排放强度为398.89 kgCO_(2)e/t,其中焚烧过程碳排放为384.7 kgCO_(2)e/t,占比96.44%。塑料等含化石碳组分垃圾的碳排放占整个焚烧项目碳排放的92%以上,是主要排放源。项目通过替代垃圾填埋基准线排放为557.75 kgCO_(2)e/t,替代燃煤发电的基准线排放为385.73 kgCO_(2)e/t,综合净减排量为544.59 kgCO_(2)e/t,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有很好的减排效益。通过系统规范核算了焚烧发电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数据,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摸清碳排放底数、参与碳排放交易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法 碳排放 减排效应
下载PDF
我国蓝碳标准体系的需求和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赵鹏 汤玉婧 +1 位作者 宋文婷 徐春红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17期68-73,78,共7页
建立我国蓝碳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标准既是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义务,获得可比蓝碳数据和深化科学认知的需要,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探索开展蓝碳交易的需要。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列为6大应... 建立我国蓝碳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标准既是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义务,获得可比蓝碳数据和深化科学认知的需要,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探索开展蓝碳交易的需要。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列为6大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海洋应对气候变化受到前所未有重视之际,这一工作尤为紧迫。我国蓝碳标准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沼泽和海藻场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养殖贝类、藻类等"渔业碳汇"在内的海洋资源生物以及"微型生物碳汇"三部分,在结构上可划分为基础通用、碳储量调查、碳通量监测、碳储量和碳通量评估与报告以及减缓措施和适应措施6个子体系。近期应着手修订蓝碳标准体系,明确标准体例和重要术语,以调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标准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气候变化 标准体系 国家自主贡献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