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国家祭礼等次制度研究
1
作者 张小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21,146,共16页
清代国家祭礼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其礼仪要素具有普遍性,但也有较大的等次差别。群祀与大祀、中祀存在巨大的礼仪鸿沟,大祀与中祀之间也有礼仪等次差异,同一坛庙不同祭祀和不同神位之间礼仪等次差别明显。清代国家祭礼的等次差... 清代国家祭礼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其礼仪要素具有普遍性,但也有较大的等次差别。群祀与大祀、中祀存在巨大的礼仪鸿沟,大祀与中祀之间也有礼仪等次差异,同一坛庙不同祭祀和不同神位之间礼仪等次差别明显。清代国家祭礼的等次差异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基于实际情况的考量。理清清代国家祭礼礼仪要素共性基础上的等次差别,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国家祭礼,也有利于透彻地了解特定的坛庙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国家祭礼 大祀 中祀 群祀 等次制度 坛庙
原文传递
唐代祭祀礼仪制度与礼官文士的政治命运
2
作者 于俊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家祭祀一直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而礼官作为司礼的专职官员,担任国家祭祀典礼的策划与主持。在唐代重文的风气下,文人是组成唐代礼官的主力。礼官文人的命运常常同政治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唐一代的政治...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家祭祀一直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而礼官作为司礼的专职官员,担任国家祭祀典礼的策划与主持。在唐代重文的风气下,文人是组成唐代礼官的主力。礼官文人的命运常常同政治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唐一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礼官文人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国家祭礼 礼官
下载PDF
明、蒙冲突与祭礼之变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克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2期66-71,共6页
明、蒙长期的民族冲突 ,使丧失军事优势的明朝产生了危机感 ,进而影响到明朝国家祭礼的变化。礼祀岳飞、宗泽等宋代将相 ,是为了唤起忠义 ,抗敌报国 ;恢复明初停祀的武成王旨在“武教有所兴起” ;罢祀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君臣和孔庙中... 明、蒙长期的民族冲突 ,使丧失军事优势的明朝产生了危机感 ,进而影响到明朝国家祭礼的变化。礼祀岳飞、宗泽等宋代将相 ,是为了唤起忠义 ,抗敌报国 ;恢复明初停祀的武成王旨在“武教有所兴起” ;罢祀历代帝王庙中的元世祖君臣和孔庙中元代名儒吴澄 ,是“华夷之辨”思潮下明人仇视蒙元风气的直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国家祭礼 蒙古族 忠义思想 武举制度
原文传递
越南后黎朝郊祀礼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柏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1-145,共5页
郊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是王朝政权以天帝为主神的祭祀典礼,在国家祭礼体系中位居最尊,是昭示“君权神授”的重要仪式。安南立政之后,其形成“内帝外臣”的礼制格局,即在接受宋元明清当朝册封的同时,亦在国内建称帝号,礼仪制度也奉... 郊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是王朝政权以天帝为主神的祭祀典礼,在国家祭礼体系中位居最尊,是昭示“君权神授”的重要仪式。安南立政之后,其形成“内帝外臣”的礼制格局,即在接受宋元明清当朝册封的同时,亦在国内建称帝号,礼仪制度也奉行帝王之礼。越南古代的郊祀礼制草创于李朝,胡朝郊祀亦有记载;后黎朝前期郊祀已初具形制,其礼制架构基于传统,具体制度兼具自身创制及借鉴明朝;中期以后,黎皇失权郑主执政,这一政治局势的变动对郊祀礼制的实施和变革具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圈 后黎朝 国家祭礼 郊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