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性:《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1
作者 王湘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0期43-47,共5页
在清末这一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伴随学堂数量的增加,对教科书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商务印书馆当即推出了风靡一时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这套书的选文题材、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都体现... 在清末这一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伴随学堂数量的增加,对教科书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商务印书馆当即推出了风靡一时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这套书的选文题材、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都体现了儿童性的特点,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了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儿童性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编写特色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管贤强 郑国民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8,共10页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本文以1920年—1928年间六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中153篇外国翻译...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本文以1920年—1928年间六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中153篇外国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最终发现这一时期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选文:比重方面,从2%到14%,外国翻译文学作品初次入选;文体方面,外国翻译小说最为突出;风格方面,激昂慷慨,并且体现转型期寻求发展的内心焦虑;经典作家和国别方面,经典作家突出,外国翻译文学国别多样。此外,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的宏观面貌更多受到时代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规划的影响,而编者的时代性的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时期 初中国文教科书 外国翻译作品
下载PDF
从民初国文教科书看“新教育”想象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3-37,共5页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关键词 民初 国文教科书 新教育 想象
下载PDF
“地理知识”、“识字教育”与“国家认同”——从民国时期小学堂国文教科书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海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清朝末年,《初等小学国语文教科书》将"双半球"世界地图等地理知识编选入语文教科书,在"识字"之余,强化了时人对新的世界图式之认知,亦强化了其对"大清国"的认同与凝聚。民国时期的国文教科书,将"... 清朝末年,《初等小学国语文教科书》将"双半球"世界地图等地理知识编选入语文教科书,在"识字"之余,强化了时人对新的世界图式之认知,亦强化了其对"大清国"的认同与凝聚。民国时期的国文教科书,将"地理知识"编入识字教育与国情内容介绍中,以达到国家疆域构建与国家认同为目的,地理知识、识字教育与国家认同三者关系得到强化。就现代多民族中国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如何在上述三者的关联中,在呈现多民族的地域差异与文化多元的基础之上强调国家认同,应是当下学界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知识 识字教育 国家认同 国文教科书
下载PDF
论开明书店的国文教科书编写——开明派的文化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开明书店在国文教科书的编写中,围绕着国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体系建设、当前任务和重点难点等问题,着重思考和探索国文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主要在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白话与文言、读写与听说、教学与自修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开明派 文化建设 国文教科书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语文教科书之开端——商务印书馆《最新国文教科书》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我国第一套真正现代意义的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当属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及其该系列中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关键词 《最新国文教科书 商务印书馆 语文教科书 中国现代 述评
下载PDF
承传与开新: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知识状况考察
7
作者 刘正伟 饶鼎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民国初年,在实施新教育的形势下,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变革悄然而起。首先,它在承接清末以古文教育为主导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响应时代的呼唤引入了现代应用文字;其次,在文章观念变革和美育思想的推动下,清末不被重视的骈文辞赋和诗词等美术文... 民国初年,在实施新教育的形势下,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变革悄然而起。首先,它在承接清末以古文教育为主导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响应时代的呼唤引入了现代应用文字;其次,在文章观念变革和美育思想的推动下,清末不被重视的骈文辞赋和诗词等美术文字受到了青睐,被选入绝大多数中学国文教科书;再次,出于传承本国文化的自觉和保存国粹的需要,中学国文教科书开始积极选择并收录经史、诸子等传统旧学内容。换言之,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制已表现出对传统古文教育的疏离,呈现出由古文、现代应用文字、美术之文和传统旧学等内容构成的新旧交织的知识状况,从而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文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国文教科书 实用古文 美术之文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编选研究
8
作者 管贤强 郑国民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文章以1923—1928年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初...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文章以1923—1928年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三套初中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套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存在诸多共同之处,都注重艺术价值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三套教科书在语体及文学内容方面都呈现出多样的面貌;不同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的同与不同,受到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标准、编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纲要时期 初中国文教科书 外国翻译作品
下载PDF
民国版与台湾版高中国文教科书的选文分析
9
作者 郭学君 闫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51-55,共5页
通过民国版与台湾版高中国文教科书选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就选文数量而言,一套教科书中,册与册之间选文数量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科书编排的科学性;从选文篇目质的分析来看,民国国文教科书选文中以散文文体为主,... 通过民国版与台湾版高中国文教科书选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就选文数量而言,一套教科书中,册与册之间选文数量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科书编排的科学性;从选文篇目质的分析来看,民国国文教科书选文中以散文文体为主,其中尤以应用类散文最为突出;从关联性方面来看,民国版与台湾版高中国文教科书,都较重视文言文的选篇,不同于民国版高中国文教科书对应用类选文的侧重,台湾国文更重视选文的文学性与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国文教科书 台湾版《国文 选文
下载PDF
抗战结束后中等教育权势的转移——以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为视角
10
作者 李斌 《抗战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48-59,共12页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推行中小学部分教科书国定制,并编出《初中国文甲编》,令全国中学采用。《初中国文甲编》的核心目的,是落实蒋介石抗战时期教育思想,提倡"智仁勇"、"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推行中小学部分教科书国定制,并编出《初中国文甲编》,令全国中学采用。《初中国文甲编》的核心目的,是落实蒋介石抗战时期教育思想,提倡"智仁勇"、"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传统观念。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国定本推向收复区,不仅受到出版商的抵制,而且受到民主人士的强烈谴责。在此情况下,开明书店新编中学国文教科书,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呼应争取民主的时代潮流,表现对人民民主的渴望。两套不同的教科书揭示了40年代政府和民间在国文教育上的不同侧重,并昭示了中等教育的权势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国文教科书 民主 国民政府教育部 开明书店
下载PDF
试析民初小学国文教材德育培养的异同——以《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和《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为例
11
作者 孙孟然 王忻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在民初的高等小学教学体系中,道德修养的培育无疑是重中之重,在"修身"被单独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以供德育学习的同时,这一阶段的国文学科的课本中也有大量的篇幅关于德育培养。依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套教材,即《新制中华... 在民初的高等小学教学体系中,道德修养的培育无疑是重中之重,在"修身"被单独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以供德育学习的同时,这一阶段的国文学科的课本中也有大量的篇幅关于德育培养。依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套教材,即《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与《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后文分别简称为《新制》《女子》),立足文本选材及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探寻寓于其中的德育培养的异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高等小学 国文教材 德育培养 《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 《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
下载PDF
《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的女子想像
12
作者 马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72-76,共5页
产生于女子教科书出版鼎盛时期的《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当时主流价值观的文本。从女性身体的角度考量,教材塑造了卫生健康的时代身体、行使保种强国功能的国家身体和承担贤妻良母角色的家庭身体。种种身体观既有补... 产生于女子教科书出版鼎盛时期的《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当时主流价值观的文本。从女性身体的角度考量,教材塑造了卫生健康的时代身体、行使保种强国功能的国家身体和承担贤妻良母角色的家庭身体。种种身体观既有补充又有冲突,不难感受到编辑“女子想像”的艰难和转型时代的迷乱:新旧杂陈、矛盾纠结,在新与旧之间,国与家之间,徘徊无定。也正如此,前行的女性身体背负家国期待、负累重重、艰难跋涉。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 女性身体 保种强国
下载PDF
清季国文教科书的传统文化传承逻辑——以《最新国文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明雅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晚清社会多岐互渗的时代特性使得新式国文教科书在其诞生之初就必须直面确立文化标准、处理文化关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分析可知,清季国文教科书呈现出文化定位的中西交织性,文化... 晚清社会多岐互渗的时代特性使得新式国文教科书在其诞生之初就必须直面确立文化标准、处理文化关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分析可知,清季国文教科书呈现出文化定位的中西交织性,文化心态的矛盾冲突性,文化传承形式的多样性。整体而言,清季国文教科书以"裂变中的传承"为主体脉络,以正面延续传统的连续性逻辑、"以旧释新"的中介性逻辑和"反传统"的裂变性逻辑,完成了传统的接续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 国文教科书 文化传承 传承逻辑
下载PDF
民国时期小学国文教科书中的亲情主题呈现及当代启示——以商务版《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和《女子国文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景超 何丽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0年第10期64-71,共8页
民国时期商务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与《女子国文教科书》是在亲情主题编写上比较有特色的两套小学国文教科书,其亲情主题内容涉及父母子女情、手足情、女子睦亲与孝亲、动物间的“类亲情”几大类。亲情内容通过插图、文字、图文... 民国时期商务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与《女子国文教科书》是在亲情主题编写上比较有特色的两套小学国文教科书,其亲情主题内容涉及父母子女情、手足情、女子睦亲与孝亲、动物间的“类亲情”几大类。亲情内容通过插图、文字、图文结合三种方式,或直接表达主题或间接营造氛围呈现,表现出如下呈现特点:用最平淡的生活细节表达最温暖的的亲情;随年级的递增亲情表达的侧重点发生变化;亲情主题的呈现关注性别差异。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教科书的编写要重视亲情这一主题的地位;重视亲情主题内容及其表达的多样化;教科书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教科书编写要适当关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亲情 民国 小学 国文教科书
下载PDF
浅议1912-1915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15
作者 包蕾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91-92,95,共3页
1902年中学教育正式确定后,国文教科书经历了从政府编纂到非政府书局编纂的过程。在蔡元培"五育"方针的指导下,民初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注重将文法写作、领悟文章美感以及提升道德素养等融入国民意识培养的体系中,带有不甚明显... 1902年中学教育正式确定后,国文教科书经历了从政府编纂到非政府书局编纂的过程。在蔡元培"五育"方针的指导下,民初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注重将文法写作、领悟文章美感以及提升道德素养等融入国民意识培养的体系中,带有不甚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加之其取材中国经典文化和由浅入深的编排,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引导社会价值判断的目的。不过由于课程设置与编纂的矛盾,受众有限,其培养国民意识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文教科书 国民意识 文化传统
下载PDF
文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探析——评《文章·文学·文化: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研究》
16
作者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 克力木江·玉苏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I0006-I0006,共1页
文化传承是文明延续的前提,而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蕴含着道德情操、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福贵教授认为,“新文化和新文学不是传统... 文化传承是文明延续的前提,而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蕴含着道德情操、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福贵教授认为,“新文化和新文学不是传统自然延续的一段线,而是传统质变的一个点,是传统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社会伦理 文学作品 道德情操 选文研究 价值探析 有效路径 中学国文教科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在近代中学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清末民初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的考察
17
作者 赵新华 《语文学刊》 2021年第2期51-55,共5页
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被赋予的道德教育功能、应用文范例功能,远远超过了它同时承载的文学艺术审美功能。为了迎合当时社会领导阶层对国家未来"栋梁"的要求,教科书选文以古文名家范文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应用文... 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被赋予的道德教育功能、应用文范例功能,远远超过了它同时承载的文学艺术审美功能。为了迎合当时社会领导阶层对国家未来"栋梁"的要求,教科书选文以古文名家范文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应用文体。文中模范人物的功绩及道德品质,也足以引起中学生对国家、社会的思考,乃至影响他们今后的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学国文教科书 选文
下载PDF
新文学文体与民国初期国文教科书经典的建构
18
作者 郑园园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6-112,I0002,共8页
"五四"文学革命确立的"文学"观念,在民国的历史语境中具有独特的内涵。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在这一时期取得支配性话语权,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新文学文体均被"五四"新文化整合和纳入这一整... "五四"文学革命确立的"文学"观念,在民国的历史语境中具有独特的内涵。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在这一时期取得支配性话语权,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新文学文体均被"五四"新文化整合和纳入这一整体性的"文学"观念之中。为拓展"新文学"的公共空间,新文学作家群体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场域之中,以胡适、叶圣陶等为代表的新文学运动者将新文学文体纳入新学制国文国语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对国文教科书文学经典的建构,规定着新一代知识分子将要接受的新文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文体 国文教科书 经典建构
下载PDF
初等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编纂纲要草案
19
作者 熊崇煦 李步青 +2 位作者 陈润霖 黎锦熙 毛邦伟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6期76-78,共3页
第一章总纲一、谨遵大总统颁定教育要旨及本部《小学校教则》第三条编纂。二、文字与材料并重,然当以文字驭材料,使略成文法之系统。三、文字浅显,务使儿童易于领悟。四、程度宜循序渐进。五、孔孟之言行,宜择要叙述,以端国民之趋向。... 第一章总纲一、谨遵大总统颁定教育要旨及本部《小学校教则》第三条编纂。二、文字与材料并重,然当以文字驭材料,使略成文法之系统。三、文字浅显,务使儿童易于领悟。四、程度宜循序渐进。五、孔孟之言行,宜择要叙述,以端国民之趋向。第二章课数及字数六、每学年三学期,教科书或分二册或分三册均可。每年课数约计一百一十课,其分配如下(2):第一学期,假定四十八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校 三学期 循序渐进 国文教科书 成文法 第一学期 编纂
下载PDF
高等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编纂纲要草案
20
作者 熊崇煦 李步青 +2 位作者 陈润霖 黎锦熙 毛邦伟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年第6期78-79,共2页
第一章总纲一、谨遵大总统颁定教育要旨及本部《小学校教则》第三条编纂。二、以文字为主,而各科教材副之。三、宜与初等小学国文程度相连接。四、孔孟之言行,宜择要叙述,以端国民之趋向。第二章课数及字数五、每学年三学期,教科书或分... 第一章总纲一、谨遵大总统颁定教育要旨及本部《小学校教则》第三条编纂。二、以文字为主,而各科教材副之。三、宜与初等小学国文程度相连接。四、孔孟之言行,宜择要叙述,以端国民之趋向。第二章课数及字数五、每学年三学期,教科书或分二册或分三册均可,每年课数约计七十课,其分配如下:第一学期,假定三十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校 三学期 国文教科书 第一学期 编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