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
1
作者 李翔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21,285,286,共20页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振衰起敝,反而加速异化。思想建设上,党与政治工作分离,官兵有意疏离主义与信仰。宣传工作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声音快速沉寂下去。军政领袖在党军关系、土地问题等方面言行背离...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振衰起敝,反而加速异化。思想建设上,党与政治工作分离,官兵有意疏离主义与信仰。宣传工作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声音快速沉寂下去。军政领袖在党军关系、土地问题等方面言行背离,使得军民之间的距离越隔越远。组织工作上,轻视党的建设,迷恋武力,既是党权虚弱的根由,又刺激着军权的进一步独大。在军事领袖的联手打击下,政治工作反而成为国民党中央的眼中钉和弃子。在武力万能的喧嚣声中,“清党”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成为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深层“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党” 国民党军队 政治工作
下载PDF
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实践研究
2
作者 连渊博 兰峻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加强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战是东江纵队组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有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异常强大共同敌人、较为明显统战优势等特定背景,创造了借助港澳青年及华侨爱国团体名义以破解创建困局,... 加强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战是东江纵队组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有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异常强大共同敌人、较为明显统战优势等特定背景,创造了借助港澳青年及华侨爱国团体名义以破解创建困局,借助公开合法名义推动人民抗日武装创建,照顾国民党人士及家属利益以巩固统战联盟,团结国民党基层政权和部队“中间派”以壮大统战力量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统战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和转化相结合、“统”与“战”相结合、上层和下层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 统一战线
下载PDF
沈安娜:潜伏国民党中央11年
3
作者 沈安娜 《红岩春秋》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我在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工作时期,曾多次面聆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导,使我顺利地打入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为党从事情报工作,又得以应付后来突然发生的事变,并化险为夷。每当我回首这些往事,恩来同志高贵的品德风范就会在眼前浮现,他... 我在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工作时期,曾多次面聆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导,使我顺利地打入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为党从事情报工作,又得以应付后来突然发生的事变,并化险为夷。每当我回首这些往事,恩来同志高贵的品德风范就会在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诲就会在耳边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中央 情报工作 周恩来同志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九合一”选后国民党走向及其前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生 江立一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60-72,共13页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地区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 2022年岛内“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台湾地区民意的反映。岛内县市执政的优势提振了国民党的信心,强化了国民党对民进党的制衡能力。胜选给国民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依然困难重重。国民党中央与基层实力派的矛盾造成了党内冲突,蓝白合作是国民党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否坚持“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合一”选举 国民党 走向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康梁组建国民党史实发覆
5
作者 安东强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7,287,共16页
在清帝逊位之后,康梁放弃虚君共和的主张,以“国民党”名义重组海外党众,争取政党政治的主动性。海外各埠党众接令后反应不一,既有积极响应以符合民国肇建的政治趋势者,如澳大利亚悉尼党众,又有反应迟疑、改组不顺者,如加拿大温哥华总... 在清帝逊位之后,康梁放弃虚君共和的主张,以“国民党”名义重组海外党众,争取政党政治的主动性。海外各埠党众接令后反应不一,既有积极响应以符合民国肇建的政治趋势者,如澳大利亚悉尼党众,又有反应迟疑、改组不顺者,如加拿大温哥华总会。总体而言,康梁重组国民党以挽救海外党务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且在国内发展党务时仍坚持海外、海内两分的组织形式,未能有效形成统一的整体,导致各行其是,甚至梁启超回国后新组的进步党亦有侵夺海外国民党党众之势。随着革命派亦以“国民党”之名竞逐国内政权,康梁一派的“国民党”落寞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宪政会 康有为 梁启超 黎元洪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6
作者 张学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Z1期102-104,共3页
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 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两个战场,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战的硕果,其中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战场 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军队 中国远征军 敌后解放区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 中印公路
下载PDF
论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
7
作者 黄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7-79,98,共4页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战场 蒋介石国民党 日本侵略军 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部起义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喜发 王忆宁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9-63,共5页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部起义问题刘喜发,王忆宁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最生动、最丰富、最辉煌的时期,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大决战的时期。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投向人民一边,削弱了... 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部起义问题刘喜发,王忆宁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最生动、最丰富、最辉煌的时期,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大决战的时期。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投向人民一边,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国民党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党将领 人民解放战争 国民党军队 大决战 国民党军起义 高树勋运动 解放战争纪事 曾泽生 战略决战
下载PDF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上海帮会势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绪印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8-84,共7页
上海帮会(以青帮为主)于民国后依靠帝国主义租界当局的支持,以转运包销鸦片、包赌、包娼、贩卖人口,获取巨额财富,并形成一支称霸上海的黑社会势力。20年代末期起,在国民党政权下,上海帮会的首领人物,依附于国民党政权,与“党国权贵”... 上海帮会(以青帮为主)于民国后依靠帝国主义租界当局的支持,以转运包销鸦片、包赌、包娼、贩卖人口,获取巨额财富,并形成一支称霸上海的黑社会势力。20年代末期起,在国民党政权下,上海帮会的首领人物,依附于国民党政权,与“党国权贵”深相结纳,与特务机构蝇营狗苟。清朝时旧式帮会原为“非法”的民间下层社会的秘密结社,而在国民党时期的上海帮会却演变成“合法”存在的,依附于南京政府的一支政治力量。本文仅对上海帮会在国民党政权下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作一番粗浅探讨,权为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帮 杜月笙 帮会组织 国民党政权 国民党统治时期 南京政府 工商界 帝国主义 秘密结社 国民党时期
下载PDF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葬制度(1927—1949)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柏耀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国葬是国家授予逝者的一种特殊荣典,具有追崇往者、激励来兹的重要功用。20世纪30年代,以“党国”政要谭延闿的逝世为契机,南京国民政府接连制订颁布了《国葬法》《国葬仪式》和《国葬先哲逝世日纪念典礼条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规整... 国葬是国家授予逝者的一种特殊荣典,具有追崇往者、激励来兹的重要功用。20世纪30年代,以“党国”政要谭延闿的逝世为契机,南京国民政府接连制订颁布了《国葬法》《国葬仪式》和《国葬先哲逝世日纪念典礼条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规整的国葬制度。据统计,自1927年至1949年间,有23人及1个烈士群体被国民党政权颁令国葬。然而,由于时局政局动荡、政府力量薄弱等原因,大部分人徒具国葬之“名”而无国葬之“实”。应该说,国葬制度本身确有表彰逝者、激励国民为国贡献的潜在作用,但从社会舆论对国葬制度的评价反馈来看,宏大华丽的仪式场景大多只能显示政要们所享有的身后哀荣,实际上难以产生对国民党政权建构统治合法性及凝聚人心的政治仪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葬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政治仪式
下载PDF
芷江风潮与国民党干部培养模式的转变
11
作者 王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198,共11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奉令西迁。至湖南芷江时,学生们因膳食经费的减少和自由支配权被剥夺,向学校当局表达了普遍不满。由于校方前期处置失当,这种不满很快演变成旨在驱除总务处主任吴挹峰,进而改革学校、刷新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奉令西迁。至湖南芷江时,学生们因膳食经费的减少和自由支配权被剥夺,向学校当局表达了普遍不满。由于校方前期处置失当,这种不满很快演变成旨在驱除总务处主任吴挹峰,进而改革学校、刷新政治的全校性学潮。新任教育长陈果夫按照传统教育伦理和政党组织纪律的要求试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却造成了代表政党意志的校方同学生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最终以学生离校、政校险些停办的结局草草收场。芷江风潮的发生,凸显了政校前十年办学定位、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之间的冲突。由此,国民党当局在对该校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同时,也开始对政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反思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中央政治学校 芷江风潮 政党干部 陈果夫
下载PDF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变化及国民党当局的反应
12
作者 郭元博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99,共8页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对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英国的关系也有着重要影响。在上海解放前英国决定静观其变,待上海解放后寻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以维护其在华利益。上海解放后国民党对内地沿海实施封锁,使得上海人民...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对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英国的关系也有着重要影响。在上海解放前英国决定静观其变,待上海解放后寻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以维护其在华利益。上海解放后国民党对内地沿海实施封锁,使得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英国在沪利益也损失严重。中国共产党采取反封锁斗争,保护外国侨民合法权益,这使得英国人意识到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才能维护其在华利益。中国共产党将美英区别对待,与英国进行接触,与英国关系在上海解放后加速发展,国民党与英国关系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英国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下载PDF
论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
13
作者 杨淑艳 刘汝杰 《龙江党史》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 抗战初期 国民党政府 共产党 日本军队 国民党战场 芦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学界关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研究述评
14
作者 陈默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4期126-132,143,144,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研究也得以逐步推进和深化,在组织、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拓展,组织架构、指挥系统、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需后勤、兵力动员、军队人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研究也得以逐步推进和深化,在组织、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拓展,组织架构、指挥系统、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需后勤、兵力动员、军队人事、军政关系等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相关研究仍有不少空白需要填补,军事史的“内史”研究亦待加强,对于战时国民党军队尚缺乏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国民党军队 正面战场
下载PDF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
15
作者 骆耀明 李海良 《党史文苑》 2023年第9期20-23,共4页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0月21日,红军主力部队突破国民党设置在安远、信丰一带的第一道封锁线。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于同年11月初突破国民党设置在湖南省汝城县至广东省仁化城口镇的第二道封锁线。
关键词 中央红军 红军主力 国民党 城口镇 广东省
下载PDF
中央苏区反国民党经济封锁斗争的时代意义
16
作者 刘勇 舒龙 廖永平 《党史文苑》 202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严密残酷的经济封锁,企图使苏区“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危急关头,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党领导中央苏区人民开展了可歌可泣的反经... 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严密残酷的经济封锁,企图使苏区“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危急关头,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党领导中央苏区人民开展了可歌可泣的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取得了重大战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革命道路 经济封锁 农村包围城市 中央苏区 国民党
下载PDF
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因应与困境--以中坜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黄心铭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68-78,共11页
"中坜事件"是台湾地区选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事件爆发当日,国民党当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试图平息事态、封锁舆论,但事后仍招致了岛内外的舆论反弹。在美国方面的干预之下,当局一方面粉饰太平、维系形象,另一方面又在岛内采取... "中坜事件"是台湾地区选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事件爆发当日,国民党当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试图平息事态、封锁舆论,但事后仍招致了岛内外的舆论反弹。在美国方面的干预之下,当局一方面粉饰太平、维系形象,另一方面又在岛内采取了更严密的舆论管控手段。为弭平风波,当局也对"党外"反对势力的议事杯葛予以回应,并对事件进行了司法处置。其对挑战的因应涉及多方主体,也涵盖了多种手段,虽不乏短期成效,却也因威权体制本身的缺陷和外部力量的干预而面临复杂困境,成为反映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进程中国民党自身处境的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坜事件 中国国民党 "党外"运动 蒋经国 许信良
下载PDF
红军军纪与长征胜利——基于国民党文献的视角
18
作者 陈峥 蔡乾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从国民党有关文献记载看,无论是在处理与群众关系,还是在对公共机构的保护等方面,红军在长征中确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和“毫无骚扰”。国民党宣传中的红军四处“杀戮”,实际是镇压土豪劣绅和国民党贪官污吏。由于贯彻了正确的群众路线... 从国民党有关文献记载看,无论是在处理与群众关系,还是在对公共机构的保护等方面,红军在长征中确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和“毫无骚扰”。国民党宣传中的红军四处“杀戮”,实际是镇压土豪劣绅和国民党贪官污吏。由于贯彻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执行了严明的纪律和发扬了优良的作风,红军建立和巩固了与群众传统的血肉联系,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解决了行军作战所需物资,扩充了兵员,保存了骨干力量。可以说,严明的军风军纪,是红军战略转移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风军纪 长征胜利 国民党文献资料
下载PDF
国民党台湾党部的筹组及其在福建的活动
19
作者 林真 《闽台文化研究》 2007年第4期28-37,共10页
国民党台湾党部于1941年2月设筹备处于香港,1943年正式成立于漳州,1944年3月迁驻福建临时省会永安,至1945年10月改组为台湾省党部并离榕赴台,前后历时4年8个月。其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福建活动。学术界对台湾党部的活动,特别是对台湾党... 国民党台湾党部于1941年2月设筹备处于香港,1943年正式成立于漳州,1944年3月迁驻福建临时省会永安,至1945年10月改组为台湾省党部并离榕赴台,前后历时4年8个月。其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福建活动。学术界对台湾党部的活动,特别是对台湾党部在福建的活动论述较少。本文拟根据台湾出版的有关台湾党部档案和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对台湾党部的筹组及在福建的活动作一简要述评。一、台湾党部的筹组1、党部成立前台湾党务的情况从目前的史料看,台湾党务可回溯到1910年。1910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开始在台湾活动,并组织同盟会台湾分会,但因"当时注力于国内革命,为避免因台湾问题致引起日本对我革命的阻力,不能兼顾台湾。"遂于1914年解散同盟会台湾分会。1916年国民党"中央在粤时曾派人入台活动,因无成效而中断"。20世纪2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国民党台湾党部 台湾问题 档案馆馆藏 国民党中央 中国国民党 对台工作 台湾人 调查委员会 书记长
下载PDF
浅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和作用
20
作者 杜柳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0-54,共5页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抵抗日寇疯狂的军事进攻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只有他们才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源泉.
关键词 国民党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军队 抗战初期 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战场 日本侵略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