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大华 朱蕾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85-93,共9页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具有...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具有浓厚的道德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国民观念对清末时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人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国民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他们认识到清末梁启超等人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只涉及到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层面,而未能对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即"三纲五常"和家族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国民观念对民初乱局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对国民观的反思和对臣民观的更深入批判中,新文化知识分子萌生了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公民观的向往。国民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地位也同此而奠定:国民观是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观 公民 国家主义 个人主义 国民
下载PDF
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宝成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内涵。同时针对如何培育国民,提出要注重国民教育,鼓励国民参与政治实践,乃至在革命斗争中塑造国民等主张。这一时期关于国民问题的讨论,具有传播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之特点,不过此时国民观念仍远未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国民观 民族国家 陶铸国民
下载PDF
俞吉浚的国民观与国民启蒙教育思想
3
作者 郭一诚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俞吉浚是韩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开化派代表人物之一。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国家独立的根本目标,俞吉浚将改造国民性、普及国民启蒙教育视为国家的根本大计。他主张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对国民进行道德、才艺和工业教育,以此培养独立自由、奋发... 俞吉浚是韩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开化派代表人物之一。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国家独立的根本目标,俞吉浚将改造国民性、普及国民启蒙教育视为国家的根本大计。他主张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对国民进行道德、才艺和工业教育,以此培养独立自由、奋发进取、遵守国家法律和传统人伦道德、忠君爱国的新国民。俞吉浚是一位教育至上主义者,早年曾参与创办新式报纸《汉城旬报》,在甲午改革期间主导了一系列社会变革,晚年坚持在野开展"兴士团"活动,致力于普及小学教育和实业教育。俞吉浚的国民观和启蒙教育思想中包含多元的思想元素,其中既有"四端五伦"的儒家伦理思想,又有"正德利用厚生"的实学思想,也有天赋人权、法治主义、君主立宪、社会进化论等西学思想。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东道西器论",但同时,他坚持依靠明君贤臣进行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良,反对法国大革命式的激进改革,属于温和的改革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吉浚 国民观 国民启蒙教育 兴士团
下载PDF
鲁迅早期国民观简论
4
作者 彭胜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9-42,共4页
鲁迅壮怀激烈,肝胆照人,“创作总根于爱”,但文笔却极为冷隽,格调挺峭,凛然有寒气。设若不仔细分析鲁迅思想中的早期国民观,势必对鲁迅及其著作产生误解。 所谓国民观,即是指对国民性认识的总观点。而国民性,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概念。
关键词 鲁迅 国民观 中国国民 病根 辛亥革命 思想界 鲁迅思想 封建文化 国民性认识 随感录
下载PDF
梁启超“国民观”的历史建构及其现代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江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民观 国民道德 国民智慧 国民力量
原文传递
论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高建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4-189,共6页
建立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要正视国民海洋观教育的现状,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借鉴涉海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研究开始,并将理论成果,真正应用到国民海洋... 建立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要正视国民海洋观教育的现状,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借鉴涉海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研究开始,并将理论成果,真正应用到国民海洋观教育的实践中去,将正规的海洋理论知识教育和非正规的海洋科普知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系统、全面地建立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海洋 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 体系
下载PDF
人才培养与国民荣耀观 被引量:4
7
作者 赏芝堂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一、人才建设的关键是自己培养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识才于未遇、而拔之于卑贱之时 ;既成的人才往往是待价而沽的不稳定资源 ,自己培养的人才才是稳定资源。二、国民的荣耀观、特别是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的荣耀观 ,决定民族文化品质... 一、人才建设的关键是自己培养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识才于未遇、而拔之于卑贱之时 ;既成的人才往往是待价而沽的不稳定资源 ,自己培养的人才才是稳定资源。二、国民的荣耀观、特别是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的荣耀观 ,决定民族文化品质的高低与民族综合力量的强弱 ;荣耀观是通过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国民荣耀 高等教育 民族文化品质
下载PDF
梁启超晚年的国民运动观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元青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梁启超晚年政治思想中值得重视之处是提出了国民运动的重要观念。这一思想是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往政治实践失败的产物 ,其立足点和核心是通过国民运动逐步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一思想也是对他 2 0世纪初年... 梁启超晚年政治思想中值得重视之处是提出了国民运动的重要观念。这一思想是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往政治实践失败的产物 ,其立足点和核心是通过国民运动逐步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一思想也是对他 2 0世纪初年新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民运动 晚年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下载PDF
孙中山国民革命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曼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89-95,共7页
孙中山国民革命观的历史演变刘曼容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终生从事革命斗争,他自己常说:“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①。他在晚年又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称之为国民革命,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②。就是说,他自... 孙中山国民革命观的历史演变刘曼容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终生从事革命斗争,他自己常说:“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①。他在晚年又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称之为国民革命,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②。就是说,他自1885年中法战争后,一直都是从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全集》 国民革命 中华革命党 国民思潮 革命口号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向导》 国民党“一大”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仕文 吕志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国民素质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国民素质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国民素质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国民素质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直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国民素质 邓小平理论 “四有”新人 政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 身心素质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的国民外交观
11
作者 刘宝东 《理论视野》 CSSCI 2009年第9期62-63,共2页
李大钊是近代国民外交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但其国民外交观在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后发生了重大转向,即摒弃了为政府之盾的国民外交主张,而是转向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关键词 李大钊 国民外交 转向
下载PDF
简论邓小平国民素质观形成的条件
12
作者 丁兆梅 《经济师》 2009年第1期37-37,39,共2页
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的条件包括:邓小平国民素质观的时代背景;邓小平国民素质观的理论来源;邓小平国民素质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总之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社... 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的条件包括:邓小平国民素质观的时代背景;邓小平国民素质观的理论来源;邓小平国民素质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总之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广泛吸取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而逐渐形成的。为新世纪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国民素质 时代背景 理论来源 实践基础
下载PDF
法学专业大学生国民公正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3
作者 刘珍 张凤娟 +1 位作者 范翠英 谢祥龙 《社会心理科学》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国民公正观与法学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民公正观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对231名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法学专业大学生公正观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变量上不... 目的:探讨国民公正观与法学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民公正观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对231名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法学专业大学生公正观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公正观的各维度与法学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多达到显著性水平。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法学专业大学生公正观的权利维度显著预测积极情感;衡平和报应维度共同预测消极情感;报应和救济维度共同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国民公正观对法学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专业大学生 国民公正 幸福感
下载PDF
恽代英的国民革命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海兰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87-89,共3页
在国民革命时期 ,恽代英系统地阐述了国民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 ,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国民革命是各阶级联合的革命 ;武装斗争是国民革命斗争的主要方式... 在国民革命时期 ,恽代英系统地阐述了国民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 ,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国民革命是各阶级联合的革命 ;武装斗争是国民革命斗争的主要方式。恽代英的这些思想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恽代英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时期 恽代英 国民革命
下载PDF
国民消费观对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5
作者 黎丽茹 陈婷婷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28期125-127,共3页
对中国和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进行了比较,指出国民的消费模式与政府出台的金融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提出了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国民消费 金融危机 国家政策
下载PDF
抗战时期毛泽东国民党观演变成因探析
16
作者 房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59-161,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下,毛泽东的国民党观经历了"团结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到认为"国民党的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全体一致诚心诚意拥护蒋委员长";再到"孤立与克... 抗日战争时期,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下,毛泽东的国民党观经历了"团结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到认为"国民党的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全体一致诚心诚意拥护蒋委员长";再到"孤立与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首领蒋介石的反动,使一切主张抗日与民主的各阶层的人民代表去代替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历史性变化。影响毛泽东国民党观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苏共指导下的共产国际影响,国民党抗战政策的不断转变,以及中共实力的壮大及革命认识的深化。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毛泽东 国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前途观——兼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
17
作者 文培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51-56,共6页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问题,在学术界已引起不少争论。考察陈独秀在大革命期间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看法,其思想并非始终停留在一个认识上,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前后有“不定论”、“二次革命论”、“一气呵成论”三个...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问题,在学术界已引起不少争论。考察陈独秀在大革命期间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看法,其思想并非始终停留在一个认识上,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前后有“不定论”、“二次革命论”、“一气呵成论”三个思想认识阶段。“二次革命论”,只是其中较短的一个思想认识阶段,在转向“一气呵成论”认识阶段后,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国民革命”思想前途 “二次革命论”
下载PDF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国民养成教育”
18
作者 梁荣华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扭曲的国家概念框架下,基于殖民型臣民教育和顺民教育理念,殖民地朝鲜的国民观经由“等同于‘天皇臣民’的‘忠良国民’”和“二分化的国民”后转向“有别于日本‘皇国民’的‘皇国臣民’”,日本殖民当...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扭曲的国家概念框架下,基于殖民型臣民教育和顺民教育理念,殖民地朝鲜的国民观经由“等同于‘天皇臣民’的‘忠良国民’”和“二分化的国民”后转向“有别于日本‘皇国民’的‘皇国臣民’”,日本殖民当局通过集体训育、语言同化和开设一系列“关乎国民性养成”的科目来实施“国民养成教育”。梳理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国民养成教育”,对理解战后韩国国民教育和现代意义上公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国民养成教育” 国民观
下载PDF
论传统教化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9,共8页
传统教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 传统教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向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 “新民” “民智” 传统教学思想 近代 中国 历史演变 西方文化 西方教育
下载PDF
边疆、边界与国家:韦伯的“农业——政治”研究的理论启发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共23页
本文以19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为背景,以韦伯对"农业—政治"问题的讨论为核心,提出了国家的边疆、边界等问题,讨论人口、物资、资本等流动下的国家经济建设与政治结构。文中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全球化、... 本文以19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为背景,以韦伯对"农业—政治"问题的讨论为核心,提出了国家的边疆、边界等问题,讨论人口、物资、资本等流动下的国家经济建设与政治结构。文中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全球化、工业化背景之下的农村发展问题,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思路,以及国家边界的多重(政治、经济与文化)含义。本文认为,在法律、政治、经济等角度的国家观之外,可以建立一种社会取向的、以国民为核心的"国民—国家"观,即包容多元,建立共识,赋予国民以平等的基本权利,并建立国民共享权责和符合国民基本特质的政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治”研究 马克斯·韦伯 边疆与边界“国民-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