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夫之《噩梦》稿本讳字探析
1
作者 张国良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楷书《噩梦》,原文共24 629字,残去129字,是现存不多的王夫之手写文献之一。从用字角度看,《噩梦》遵从崇祯三年颁布的国讳,避了“照”“常”“洛”“由”“校”等字,避了“朝”“聘”等王氏家讳,不避清代国讳“玄”字。这真实地反映了... 楷书《噩梦》,原文共24 629字,残去129字,是现存不多的王夫之手写文献之一。从用字角度看,《噩梦》遵从崇祯三年颁布的国讳,避了“照”“常”“洛”“由”“校”等字,避了“朝”“聘”等王氏家讳,不避清代国讳“玄”字。这真实地反映了王夫之避讳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王夫之坚守明代遗民身份的书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楷书 《噩梦》 国讳
下载PDF
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雯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它要求封建王朝的臣民对当代、历代君主,及本朝所尊重的圣人,家族中的长者的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或者使用,要在口头上或文字上用其它方法表述.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二千多年,其产生之初仅表现...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它要求封建王朝的臣民对当代、历代君主,及本朝所尊重的圣人,家族中的长者的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或者使用,要在口头上或文字上用其它方法表述.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二千多年,其产生之初仅表现为臣民口头言语表达上的避讳,但随着历史的推进,王朝的更替,很快地在文字书写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避讳制度,这对古代文书及文书工作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工作人员 制度 临文不 国讳
下载PDF
浅谈古代人名的避讳制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拴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S1期178-178,共1页
了解古代人名的避讳制度 ,将有助于消除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障碍 。
关键词 古代人名 制度 国讳
下载PDF
《礼记》与避讳
4
作者 王新丽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8期112-114,共3页
避讳是我国古代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在周代,统治者已把避讳作为"礼"的内容之一纳入到周礼系统中,<礼记>中有许多关于避讳的规定,如公讳和私讳、取名和称名的避讳、史书记载的避讳、讳与... 避讳是我国古代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在周代,统治者已把避讳作为"礼"的内容之一纳入到周礼系统中,<礼记>中有许多关于避讳的规定,如公讳和私讳、取名和称名的避讳、史书记载的避讳、讳与不讳、避讳的学问和管理等.避讳在古代社会的承继和发展,对我国古代经传子史书籍的书写和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国讳
下载PDF
试析古人避讳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作用
5
作者 郭建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57-157,159,共2页
主要通过避国讳说明古人避讳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作用。
关键词 国讳 古籍 版本 鉴定
下载PDF
私讳花样
6
作者 汪朗 《财经》 2006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中国过去的避讳,可分国讳和私讳两类。国讳,指在位老大及其老子和老子的老子的名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人必须离得远远的,口不能言,笔不能书,否则严惩不贷。
关键词 国讳
下载PDF
略论避讳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广红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年第2期226-227,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避国讳论述古人避讳在考定书刻的时间断限,确定版本的刊刻年代以及鉴定古籍版本的真伪和版本的刊刻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国讳 古籍 版本 鉴定
原文传递
婉曲与避讳辨析
8
作者 泥淑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24期73-74,共2页
婉曲与避讳是古、今汉语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二者的用法非常相近,都是不直言其事,而是用别的话来委婉地表述,都有回避之意,要准确地辨析它们很不容易。本文结合具体例句,从二者的概念、特点、分类、用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婉曲与避讳是古、今汉语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二者的用法非常相近,都是不直言其事,而是用别的话来委婉地表述,都有回避之意,要准确地辨析它们很不容易。本文结合具体例句,从二者的概念、特点、分类、用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对比和分析,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折婉转 婉言和曲语 国讳 共同点 区别
下载PDF
永恒的赛珍珠:对一个伟大作家褒贬不一的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子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文学创作、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倡和平与妇女平等、争取少数民族人权和慈善事业上都取得伟大成就的赛珍珠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的同时,也不断地历经中国文学界乃至政界的批评。本文试图探讨对她褒贬不一的历史原因,从儒家思想... 在文学创作、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倡和平与妇女平等、争取少数民族人权和慈善事业上都取得伟大成就的赛珍珠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的同时,也不断地历经中国文学界乃至政界的批评。本文试图探讨对她褒贬不一的历史原因,从儒家思想中寻找根源,并且提出:在我们反思的同时,需要直面现实,敢于承担,把赛珍珠没有译成中文的著作逐步翻译成中文,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和公正地评价赛珍珠,还她的历史真面貌。这是我们对她的最好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 想臣为国讳 《北京来信》《梁太太的三个女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