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主题小说的图式认知模式研究
1
作者 张红军 庄丽媚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Carrell的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以此为基础可对读者建立国际主题的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总的图式认知模式。本研究不仅为国际主题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扩大了图式理论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国际主题小说 认知 图式
下载PDF
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小说中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2
作者 胡叶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109-111,共3页
亨利·詹姆斯被称为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和沟通欧美大陆的文化使者。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最为倾心并致力一生的是“国际主题”小说。他前期创作的小说中主要展现欧洲旧世界和美国新世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随着阅历的加深和... 亨利·詹姆斯被称为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和沟通欧美大陆的文化使者。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最为倾心并致力一生的是“国际主题”小说。他前期创作的小说中主要展现欧洲旧世界和美国新世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随着阅历的加深和审美视角的成熟,他的后期作品开始逐步关注人类的主体性、不同民族的人在各种文化冲突中的取舍以及如何达到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文化生态学最早是由斯图尔德提出的,指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文化研究,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依据这一理论,分别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前期和后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黛西·米勒》和《金碗》进行研究,分析美国人置身于欧洲文化这个大环境下的种种遭遇,从最初的颠覆性冲突到后期欧美文化的逐步适应与融合,并最终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国际主题小说 文化生态学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论亨利·詹姆斯“国际性主题”小说的创作心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元晓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74,共2页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其"国际性主题"小说里主要塑造了两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即纯洁无邪、天真浪漫的"国际美国少女"及世故势利、老练圆滑的欧洲人。通过作家各阶段部分"国际性主题"小说的分析,笔...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其"国际性主题"小说里主要塑造了两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即纯洁无邪、天真浪漫的"国际美国少女"及世故势利、老练圆滑的欧洲人。通过作家各阶段部分"国际性主题"小说的分析,笔者指出作家塑造的这两类人物形象,与其说是历史事实,毋宁说是一种文化隐喻。作家过于强调美国人道德感的背后,恰恰隐藏了美国文人长期积淀的文化自卑,因而试图通过提升道德意识来实现文化上的超越。而运用婚姻模式实现欧美文化融合的企图,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对作家本人缺失体验的心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国际主题"小说 文化隐喻
原文传递
从文化角度论卡罗琳·斯宾塞的悲剧根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银瓶 黄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9-22,共4页
《四次会见》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关于国际题材的短篇名作。评论家通常把詹姆斯国际主题小说中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解读为美国"天真"对欧洲"世俗"的失败。这样的解读过于笼统。此篇文章以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判理... 《四次会见》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关于国际题材的短篇名作。评论家通常把詹姆斯国际主题小说中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解读为美国"天真"对欧洲"世俗"的失败。这样的解读过于笼统。此篇文章以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为依据,结合詹姆斯本人关于欧美文化的观点,试图从文化角度对《四次会见》中主人公卡罗琳·斯宾塞悲剧结局的根源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次会见》 亨利·詹姆斯 国际主题小说 后殖民文化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