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有中心到无中心:国际共运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
1
作者 李明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1,共5页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俄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苏共和苏联对国际共运的扩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也形成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作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后 ,苏共以“中心”和“老子党”自居 ,继续其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作风 ,产...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俄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苏共和苏联对国际共运的扩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也形成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作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后 ,苏共以“中心”和“老子党”自居 ,继续其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作风 ,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对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但中共又不适当地提出了“以苏为首”。中苏论战期间 ,毛泽东认为苏共已经变修 ,错误地作出国际共运的中心转移到中国的判断。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作出国际共运没有中心、中国不是中心的论断 ,提出中国决不当头 ,各国应独立自主。从此 ,国际共运进入各国独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共运模式 一个中心 大党主义 大国主义 无中心论
下载PDF
如何认识中苏大论战的实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中苏两党之所以会在国际共运内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并造成国际共运的分裂,说明旧的国际共运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同时,中苏论战主要是以意识形态争论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分歧本身也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待分歧的态度问题,二是... 中苏两党之所以会在国际共运内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并造成国际共运的分裂,说明旧的国际共运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同时,中苏论战主要是以意识形态争论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分歧本身也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待分歧的态度问题,二是分歧本身的是非问题。对前一个问题,苏共错误地对待分歧和处理分歧,即超出意识形态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使中共没有后退的余地,被迫与其论战;对后一个问题,没有一方是完全正确的,双方都犯了错误。所以,中苏论战的实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是国际共运传统模式发生危机的一种反应,从中苏两党关系来看是中共反对苏共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一场斗争,从争论的内容来看是中苏两党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论战 实质 国际共运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