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打造国际抗战文化遗产著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探索
1
作者 倪志军 巫昊燕 +3 位作者 倪明 陈波 叶鹏 刘一 《低碳世界》 2015年第3期27-28,共2页
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如何借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这个东风,把重庆这个英雄城市打造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文化遗产... 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如何借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这个东风,把重庆这个英雄城市打造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文化遗产著名旅游目的地,“一寸山河一寸血”,通过“渝新欧”黄金旅游大通道传承传播气壮山河的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使重庆成为世界的重庆,是巴渝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担当,为此本文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国际抗战 文化遗产 旅游目的地 探索
下载PDF
国际互助题材抗战小说的世界性意义诉求与民族历史认知
2
作者 刘起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5,共12页
国际互助题材抗战小说以世界性意义诉求为审美旨归,讲述战争灾难与创伤,重塑中国战时形象,表现出一种侧重与遮蔽并存的历史认知策略。在思想观念层面,以国际互助义举为叙事框架、人道主义为价值立场,建构战争罪恶及其深重创伤的“历史... 国际互助题材抗战小说以世界性意义诉求为审美旨归,讲述战争灾难与创伤,重塑中国战时形象,表现出一种侧重与遮蔽并存的历史认知策略。在思想观念层面,以国际互助义举为叙事框架、人道主义为价值立场,建构战争罪恶及其深重创伤的“历史证言”,揭露人性在战争中的蜕变与异化。在中国战时形象建构层面,侧重讲述战争苦难、讴歌中国道义、批判文化病态等意义维度。国际互助元素的历史“边缘性”特征和创作者赢得国际认同的急切心理,导致了国际互助题材抗战小说借鉴与模仿痕迹明显、历史核心特征难以充分展开、人性逻辑建构与历史事实基础脱节等审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互助题材抗战小说 世界性意义诉求 人道主义立场 中国战时形象 “边缘性”资源
下载PDF
援华抑日:抗战期间英国工会对华态度及其行动
3
作者 莫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工会发起的大规模支援中国和对抗日本的行动是国际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英国工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经历了从精神支持和军事中立到积极援华的转变过程。随着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以及第二次... 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工会发起的大规模支援中国和对抗日本的行动是国际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英国工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经历了从精神支持和军事中立到积极援华的转变过程。随着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国工会逐渐扭转了对中国抗战的中立态度并确立了“援华抑日”的行动策略。英国工会通过持续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积极发起物资援华和抵制日货运动,并推动英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支援中国抗战。英国工会“援华抑日”策略的推行,彰显了工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为中国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工会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尤其是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宣传,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促使英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与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英国 工会代表大会 国际抗战 抵制日货
下载PDF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谦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9,共10页
从国际关系视野考察14年中国抗战,"国际抗战"既为一种研究视角,亦是全面抗战发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成的一种抗战的态势,它是全面抗战的重要阶段。中国抗战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一·二八淞... 从国际关系视野考察14年中国抗战,"国际抗战"既为一种研究视角,亦是全面抗战发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成的一种抗战的态势,它是全面抗战的重要阶段。中国抗战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一·二八淞沪抗战后的英美调停暂时遏制了日本对中国进一步的军事侵略,但中国东北的沦陷却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吞与蚕食。抗战时期的中德关系为国民政府对日抗战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苏联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三年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军事援助使得中国抗战得以持续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笔者认为蒋介石决心固守南京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争取苏联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使中国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中国国际抗战的局面由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国际抗战 第二次边疆危机 德国与中国抗战 苏联与中国抗战 钨砂贸易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评价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陈谦平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159,共11页
关于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的评价颇为复杂。虽然蒋介石在抗战前期决心很大,但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屈指可数,在英美干预无果的情况下,蒋介石亦期望能同日本达成某种停战协议。不过,蒋介石进行谈判是有底线的,即日本必须尊重中国行政... 关于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的评价颇为复杂。虽然蒋介石在抗战前期决心很大,但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屈指可数,在英美干预无果的情况下,蒋介石亦期望能同日本达成某种停战协议。不过,蒋介石进行谈判是有底线的,即日本必须尊重中国行政主权及领土完整。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贯穿于抗战始终。他之所以同意实施第二次国共合作,实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苏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以及期待苏联对日本宣战所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作为政治领袖的蒋介石,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心胸过于狭窄,性格固执狂躁,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他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应付能力。他考虑更多的是国民党一己私利,因而积蓄实力,消极抗日,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的溃败,使得国际局势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蒋介石 中共 国际抗战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