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政治体系变革的直接途径
1
作者 郑振锋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影响国际政治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变革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体系变革的影响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影响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实现的。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际政治体系 变革 直接途径
下载PDF
东北亚国际政治体系权力结构与利益制衡的多边视角分析
2
作者 杨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东北亚地区大国林立,大国彼此间的权力角逐以及利益追求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叉、分别制衡,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权力结构内容和政治体系模式。评析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政治战略是正确分析和评价本地区国际政治体系结构和特征的前提... 东北亚地区大国林立,大国彼此间的权力角逐以及利益追求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叉、分别制衡,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权力结构内容和政治体系模式。评析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政治战略是正确分析和评价本地区国际政治体系结构和特征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正确理解体系结构单位与整个体系之间互动关系的现实解释和案例分析,了解东北亚国际政治体系的复杂结构有助于明确和判断其他地区国际政治体系的现实结构和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国际政治体系 安全战略 政治互动 离岸平衡
下载PDF
论十八大后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1,共11页
赢得国际政治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议题,具体表现为它是应对国外对中国道路负面解读的需要、化解周边安全不良舆论与思维的需要以及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与维护海外利益的需要。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 赢得国际政治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议题,具体表现为它是应对国外对中国道路负面解读的需要、化解周边安全不良舆论与思维的需要以及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与维护海外利益的需要。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展特征而言,中央高层的重视是直接动力,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内政外交上的丰富实践为它的创新孕育了肥沃的思想土壤,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媒体对外传播工作的继续进步为它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总体学术研究能力仍有不少欠缺、媒体传播质量有待继续改进和海外资源需要进一步利用等方面。对此,应在避免误入错误话语陷阱的同时,继续提高中国国际政治话语的科学水准;加强话语传播的针对性,优化主动议程设置能力;充分利用华人华侨、企业和学术沟通等渠道,打造国际政治话语传播的海外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 国际话语权 构建
下载PDF
从“参与者”到“建设者”——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的进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凌胜利 《和平与发展》 CSSCI 2016年第4期7-17,共11页
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是国家实力、国际责任、战略能力的显著体现;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基本上经历了不参与、审慎参与、有限参与和全面参与四个阶段,实现了由"参与者"向"建设者"的转变;中国的参与也是一... 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是国家实力、国际责任、战略能力的显著体现;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基本上经历了不参与、审慎参与、有限参与和全面参与四个阶段,实现了由"参与者"向"建设者"的转变;中国的参与也是一个实践、学习与观念的三位一体过程,并非单向地受国际外部影响,而是不断地能动性开展自主适应。不过中国对国际政治安全体系的参与主要以话语实践、遵约实践和联盟实践为主,创新性实践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安全体系 参与实践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中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学堂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1期26-31,共6页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中的新问题和新思路郭学堂当第二个千年期即将来临之际,国际政治也跨入了一个阶段性交替时期,国际体系中各种力量正酝酿和进行着新的分化和组合。西方国家一边庆幸冷战体制结束带来了一个稳定和平的时期,一边面对...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中的新问题和新思路郭学堂当第二个千年期即将来临之际,国际政治也跨入了一个阶段性交替时期,国际体系中各种力量正酝酿和进行着新的分化和组合。西方国家一边庆幸冷战体制结束带来了一个稳定和平的时期,一边面对新兴力量的崛起和挑战而惴惴不安。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体系 周期性规律 国际体系 世界经济 挑战国 经济一体化 霸权国 国际冲突 冷战后时代 霸权周期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汝朝 杨发 《兰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33-34,14,共3页
关键词 新科技革命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 武器系统 第一生产力 世界经济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概念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晓春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政治影响力概念的提出 ,不是对权力政治的简单否定 ,而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政治影响力因其不具有强制性 ,因而更能正确反映当今国际政治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 ,应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 政治影响力概念的提出 ,不是对权力政治的简单否定 ,而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政治影响力因其不具有强制性 ,因而更能正确反映当今国际政治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 ,应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在影响与相互影响的国际政治体系中 ,政治影响力在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同时 ,政治影响力的追求受到政治资源、国际道义、国际关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行为主体只有合理而有效地追求和运用政治影响力 ,才能保持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主体 政治影响力 国际政治体系
下载PDF
高科技对当代国际政治影响浅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明哲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1-3,共3页
关键词 国际政治格局 高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 政治影响 科技革命 国家主权 国际格局 国际政治体系 主权国家 核武器
下载PDF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的战略定位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6年第2期72-79,共8页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是超越动态现象。对国际关系行化过程中内在本质的宏观把握,任何一个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西方学者大多将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总结为”世界领导者”的传延和替代,反映...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是超越动态现象。对国际关系行化过程中内在本质的宏观把握,任何一个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西方学者大多将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总结为”世界领导者”的传延和替代,反映出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作者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应该是发展的规律和分合的规律,由此决定,国际结构经历了由分散型、聚合型向聚合一分散型的更替,国际关系原则随之表现为吞并主义、霸权主义和正在上升的道德主义,在将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国际关系转型期中,中国必须遵循“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本思路,根据国情国力和国家利益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战略定位 世界领导者 长周期 道德主义 国际关系 挑战者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结构 西方中心主义
下载PDF
大国天助——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木 《中国改革》 2004年第2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地缘政治 中国 国家安全利益 国际政治体系
下载PDF
现代系统论视野下的国际政治理论
11
作者 孙章季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7,共5页
本文拟以广义系统论一般模式的构造为基础,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国际政治体系的功能和环境、 国际政治体系的稳衡和变革四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分析,进 而揭示系统论对国际政... 本文拟以广义系统论一般模式的构造为基础,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国际政治体系的功能和环境、 国际政治体系的稳衡和变革四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分析,进 而揭示系统论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彰显诸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科学知识之间 的渗透交叉与相互借鉴关系的辨明,能够在更广阔和深远的背景下建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沦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结构一功能主义 层次分析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理论
下载PDF
浅析公共外交与国际政治的理论契合点
12
作者 单成现 《中国商界》 2010年第5期244-244,共1页
9·11之后公共外交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公共外交作为新兴的一种理论需要逐渐融入到国际关系理论中,从而寻求一种理论归属。无论是合作理论还是软权力理论,包括市民社会与心灵政治的发展,都极大凸显了公共外交的重要地位,同时也... 9·11之后公共外交相关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公共外交作为新兴的一种理论需要逐渐融入到国际关系理论中,从而寻求一种理论归属。无论是合作理论还是软权力理论,包括市民社会与心灵政治的发展,都极大凸显了公共外交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将游离的公共外交理论带入国际政治体系的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作为 外交理论 市民社会 权力理论 理论研究 合作理论 游离 地位
下载PDF
试论政策的国际政治环境
13
作者 韩健鹏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4-15,共2页
任何政策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不论是格局转变、结构调整、政局变化、形势动荡,还是其他因素的变动,都将使政策制定的依据条件和政策实施的环境构成差异变大。因此,制定政策时必须详细研析国际政治环境。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任何政策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不论是格局转变、结构调整、政局变化、形势动荡,还是其他因素的变动,都将使政策制定的依据条件和政策实施的环境构成差异变大。因此,制定政策时必须详细研析国际政治环境。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国际政治环境的演变,以便及时地修正和调整政策,使其适应现实环境。 政策的国际政治环境具体构成要素很多,最直接起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形势、军事因素、全球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形势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体系 政治环境 国际形势 军事因素 全球问题 对外政策 政策实施 构成要素
下载PDF
新时代下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的启示分析
14
作者 田园 《决策探索》 2021年第2期28-30,共3页
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是了解国际政治本质、揭露“国际政治秘密”的金钥匙,是引领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合作、构建全新国际政治体系的方法论。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包括战争理论、国际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殖民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时代... 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是了解国际政治本质、揭露“国际政治秘密”的金钥匙,是引领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合作、构建全新国际政治体系的方法论。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包括战争理论、国际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殖民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历史性以及社会性特征。全球一体化时代局势更加复杂,我国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其思想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 国际政治体系 启示
下载PDF
西方“政治多元化”理论评析
15
作者 施雪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2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政治多元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内外种种困难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试图用调整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本文从社会基础、方法论、理论要旨及阶级实质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多元化 国际政治体系 理论评析 资产阶级 多元民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多元主义 政治文化 政治主体 政治过程
下载PDF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分析
16
作者 谢丽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小约瑟夫·奈在阐述形成现阶段国际政治体系时,结合世界体系结构、文化与制度环境、国家的目标和手段三方面因素逐步解释发生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顾历史,重温理论。借助小约瑟夫·奈的理论来进一步理... 小约瑟夫·奈在阐述形成现阶段国际政治体系时,结合世界体系结构、文化与制度环境、国家的目标和手段三方面因素逐步解释发生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顾历史,重温理论。借助小约瑟夫·奈的理论来进一步理解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和守成型的大国美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冲突
下载PDF
文化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学术方向
17
作者 田甲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文化视角 学术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体系 《天津社会科学》 现实主义学派 物质实力 国家行为 军事实力
下载PDF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被引量:41
18
作者 唐世平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共28页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到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进化背后的根本及辅助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政治系统一直是一个进化的系统。因此,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来自并适用于国际政治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政治时代实际上需要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应该成为真正的进化论科学,或"给达尔文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化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大理论
原文传递
霸权转移的周期逻辑——莫德尔斯基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及其缺陷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建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32,共9页
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研究国际政治演化的重要流派之一。该理论有四个基本命题:一是世界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二是世界领导者均脱颖于全球性战争;三是海权是世界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四是国际政治的演变模式... 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研究国际政治演化的重要流派之一。该理论有四个基本命题:一是世界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二是世界领导者均脱颖于全球性战争;三是海权是世界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四是国际政治的演变模式是"循环的",世界领导者主导国际体系的周期约为100~120年。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为研究国际政治变动规律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宏观范式。但该理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无法解释过去五个世纪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国际政治现象。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军事技术革命的推进,国际政治体系的变革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的预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体系 世界领导者 挑战国 海权 长周期
原文传递
论洋务时期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萧永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3-90,共8页
本文认为,洋务时期随着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迫使下,走进与世界各国对话和交流的行列,也使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表现为纵论国际局势和关注国际公法.期间出现了“春秋战国”论,即援引春秋战国的历史成例,借此... 本文认为,洋务时期随着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迫使下,走进与世界各国对话和交流的行列,也使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表现为纵论国际局势和关注国际公法.期间出现了“春秋战国”论,即援引春秋战国的历史成例,借此对照和说明新世局;多角度地议论国际问题,即从世界通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和以“均势”原则分析评论国际问题,以及从某国领导人的变动评析国际时事等.这些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揖别华夷为核心的“天朝”观念,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为中国定位,努力谋求中国振兴的思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洋务时期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体系 政治观念 春秋战国 《申报》 中国人 清政府 洋务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