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政治体系变革的直接途径 |
郑振锋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0 |
|
2
|
东北亚国际政治体系权力结构与利益制衡的多边视角分析 |
杨耕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3
|
论十八大后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
黄忠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4
|
从“参与者”到“建设者”——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体系的进程分析 |
凌胜利
|
《和平与发展》
CSSCI
|
2016 |
3
|
|
5
|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中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
郭学堂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1997 |
13
|
|
6
|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
魏汝朝
杨发
|
《兰州学刊》
CSSCI
|
1999 |
1
|
|
7
|
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概念探析 |
许晓春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3 |
12
|
|
8
|
高科技对当代国际政治影响浅论 |
孙明哲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1
|
|
9
|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的战略定位辨析 |
刘杰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6 |
1
|
|
10
|
大国天助——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
张文木
|
《中国改革》
|
2004 |
1
|
|
11
|
现代系统论视野下的国际政治理论 |
孙章季
|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浅析公共外交与国际政治的理论契合点 |
单成现
|
《中国商界》
|
2010 |
0 |
|
13
|
试论政策的国际政治环境 |
韩健鹏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14
|
新时代下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的启示分析 |
田园
|
《决策探索》
|
2021 |
0 |
|
15
|
西方“政治多元化”理论评析 |
施雪华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2 |
0 |
|
16
|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分析 |
谢丽君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0 |
0 |
|
17
|
文化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学术方向 |
田甲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8
|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
唐世平
|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1
|
|
19
|
霸权转移的周期逻辑——莫德尔斯基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及其缺陷 |
崔建树
|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0
|
论洋务时期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 |
萧永宏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