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何志鹏
都青
-
机构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8年第1期35-49,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提升中国话语权与国际法律制度变革”(项目批准号:16JJD820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文化自信与话语自觉的比较研究”支持
-
文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观念,到十九大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国所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基本方略既有着浓厚的历史传承色彩,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它一方面深刻而明确地体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国际地位与国际身份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昭示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未来国际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和格局的构想。
-
关键词
和平共处
十九大
新时代
合作共赢
国际关系
国际法
国际法治观
-
Keywords
peaceful coexistence
win-win cooperati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new era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新时代我国国际法治观
- 2
-
-
作者
赵雯
-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
出处
《时代人物》
2020年第36期117-117,共1页
-
文摘
从新中国时期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观念,到十九大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再到习近平国际法治思想的构建,中国所提出的国际法治观既有着浓厚的历史传承色彩,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法治观鲜明反映而且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状态的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方案,并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
关键词
新时代
国际法治观
国际社会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一带一路”:中国国际法治观的区域经济映射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何志鹏
-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62,共15页
-
文摘
作为区域经贸发展的一种构想,"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诸多国家的支持,而且在国际法的运行理念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特质。国际法治的中国观念是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外交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的国际法原则和国际法治模式,具体来说包含主权平等、包容互鉴、公平有效和合作共赢四个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力图保证参与各方的独立自主,努力促进合作机制的文化多元,渐进塑造公平妥善的区域交易规则,积极营造开放共享的国际经济交往环境,因此是理想的国际区域经济法制框架。当然这种框架和构想仍然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应当保持谨慎,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轻率冒进;在相关法律机制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要充分重视相关国家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实质行动,通过合力来达到协同共进、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
关键词
国际法原则
一带一路
国际法治观
区域经济
-
分类号
D996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