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频率分布呈现出长尾的情况,因此,对少样本编码进行多标签文本分类极具挑战性。针对少样本编码分类中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网络的自动ICD编码模型(MNIC)。首先,将特征空间中的实例和语义空间中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频率分布呈现出长尾的情况,因此,对少样本编码进行多标签文本分类极具挑战性。针对少样本编码分类中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网络的自动ICD编码模型(MNIC)。首先,将特征空间中的实例和语义空间中的特征拟合到同一个空间进行映射,并将频繁编码的特征表示映射到它的分类器权重上,从而通过元网络学习到元知识;然后将学习到的元知识从数据丰富的频繁编码转移到数据贫乏的少样本编码;最后,为元知识的可转移性和通用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MIMIC-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次优的AGM-HT(Adversarial Generative Model conditioned on code descriptions with Hierarchical Tree structure)模型相比,MNIC将少样本编码的Micro-F1与曲线下面积(Micro-AUC)分别提高了3.77和3.82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少样本编码分类的性能。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医院内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培训工作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要点。方法回顾2015~2017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D编码内训工作情况。从组织者、受训者两个方面对相关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前者对该工作重要性的认...目的调查医院内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培训工作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要点。方法回顾2015~2017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D编码内训工作情况。从组织者、受训者两个方面对相关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前者对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推动状况,了解后者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受训意愿等情况,由此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再与同类医院作横向比较。结果 3年来,本院ICD编码培训活动合计11次,含院级3次、科级5次及面向一年级研究生的专题讲座3次。从组织培训意愿来看,医保办较强烈,教培部较弱,但各部门均少有落实。在受训者方面,临床医师和研究生对于ICD编码、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知识了解较多;住培学员的知晓情况差于临床医师,但二者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一致;而本科实习生则了解甚少。住培学员与研究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价值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类医院的情况与之相仿。结论医院ICD编码培训工作急需加强,培训部门应面向不同的对象分类建设ICD编码课程并加强培训管理。展开更多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共同使用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卫生信息的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出版,用于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1]。目前...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共同使用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卫生信息的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出版,用于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1]。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的疾病分类标准为第10次修订本,即ICD-10。展开更多
文摘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频率分布呈现出长尾的情况,因此,对少样本编码进行多标签文本分类极具挑战性。针对少样本编码分类中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网络的自动ICD编码模型(MNIC)。首先,将特征空间中的实例和语义空间中的特征拟合到同一个空间进行映射,并将频繁编码的特征表示映射到它的分类器权重上,从而通过元网络学习到元知识;然后将学习到的元知识从数据丰富的频繁编码转移到数据贫乏的少样本编码;最后,为元知识的可转移性和通用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在MIMIC-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次优的AGM-HT(Adversarial Generative Model conditioned on code descriptions with Hierarchical Tree structure)模型相比,MNIC将少样本编码的Micro-F1与曲线下面积(Micro-AUC)分别提高了3.77和3.82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少样本编码分类的性能。
文摘目的调查医院内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培训工作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要点。方法回顾2015~2017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D编码内训工作情况。从组织者、受训者两个方面对相关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前者对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推动状况,了解后者对该知识的掌握和受训意愿等情况,由此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再与同类医院作横向比较。结果 3年来,本院ICD编码培训活动合计11次,含院级3次、科级5次及面向一年级研究生的专题讲座3次。从组织培训意愿来看,医保办较强烈,教培部较弱,但各部门均少有落实。在受训者方面,临床医师和研究生对于ICD编码、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知识了解较多;住培学员的知晓情况差于临床医师,但二者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一致;而本科实习生则了解甚少。住培学员与研究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价值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类医院的情况与之相仿。结论医院ICD编码培训工作急需加强,培训部门应面向不同的对象分类建设ICD编码课程并加强培训管理。
文摘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共同使用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卫生信息的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出版,用于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1]。目前,全世界普遍采用的疾病分类标准为第10次修订本,即IC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