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常青”——从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看数学史研究的特点与走向 被引量:4
1
作者 纪志刚 郑方磊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通过对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数学史的特邀报告、主题讨论会和论文报告的全面分析,我们看到传统内史型的数学史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生命力,但新的“热点”更应值得关注,比如,“多元文化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就已成为新的主流。为... 通过对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数学史的特邀报告、主题讨论会和论文报告的全面分析,我们看到传统内史型的数学史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生命力,但新的“热点”更应值得关注,比如,“多元文化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就已成为新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挑战,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展现出的新思想、新视角和新进路,对于中国数学史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数学史研究 特点 走向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全球科学史家的盛会——记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宁晓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7,共7页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 学术交流
下载PDF
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大会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振宁 《科学文化评论》 2005年第4期10-16,共7页
一 1905年通常称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奇迹年"(Annus Mirabilis).在那一年,爱因斯坦引发了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时间、空间、能量、光和物质)的三大革命.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职员如何能引起如此深远的... 一 1905年通常称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奇迹年"(Annus Mirabilis).在那一年,爱因斯坦引发了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时间、空间、能量、光和物质)的三大革命.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职员如何能引起如此深远的观念变革,因而打开了通往现代科技时代之门?当然没有人能够绝对完满地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他成为这一历史性人物的一些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 爱因斯坦 洛伦兹 国际科学史大会 庞加莱
下载PDF
全球化与多样性——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致辞
4
作者 路甬祥 《科学文化评论》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尊敬的DHS主席团成员、各国代表团团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在这里代表东道主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据我所知,在这-享有盛誉的系列学术会议76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在东方,也是第二次在一个... 尊敬的DHS主席团成员、各国代表团团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在这里代表东道主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据我所知,在这-享有盛誉的系列学术会议76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在东方,也是第二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光荣和责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全球化
下载PDF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及其意义
5
作者 刘克明 《国际学术动态》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于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科学史学者1000多人出席。
关键词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科学史学者 科学史研究 学术环境
下载PDF
历史的启迪——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致辞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文俊 《科学文化评论》 2005年第4期7-,共1页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作为一名中国的数学家我想谈一点个人感受. 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代数拓扑、代数几何、机器证明等,但是我对中国古代数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早在上一世纪的70年代我就系统地...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作为一名中国的数学家我想谈一点个人感受. 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代数拓扑、代数几何、机器证明等,但是我对中国古代数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早在上一世纪的70年代我就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古代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曾从中国的前辈数学史家李俨、钱宝琮的著作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数学家 定理证明 机器证明
下载PDF
科学史家眼中的全球化与多样性——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综述及思考
7
作者 杜扬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全球化 多样性 科学史 综述 国际 自然科学史 中国科技史 筹备工作 研究所
下载PDF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即将在京召开
8
作者 朱健榕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4,共1页
2005年7月24日-30日,第22 届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即将在北京召开。ICHS是国际科学史界的盛会,其中,国外注册代表已有上千人。本次大会是ICHS首次在中国召开。
关键词 科学史 人类 国际科学史大会
下载PDF
北京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展计量史交流
9
作者 关增建 《中国计量》 2005年第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国际科学史大会 计量史 学术交流 专题报告
下载PDF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六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辅彬 刘钝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4-9,共6页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钝 国际科学史大会 中国科技史
下载PDF
科学究竟是什么?
11
作者 邢福石 颜泽贤 《科技管理研究》 1981年第2期1-4,20,共5页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许多人曾经研究如何给科学下个定义,终因科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科学尚无一个公认的详尽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时代里,认真探讨科学究竟是什...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许多人曾经研究如何给科学下个定义,终因科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科学尚无一个公认的详尽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科学”的时代里,认真探讨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现将国内外有关什么是科学的各种不同观点综合介绍如下,以供讨论研究。据美国人T·斯梯弗尔(Tina Stiefel)最近的考证,最早对科学下定义的是十二世纪初期西欧著名的宇宙论学者威赖姆(William)他试图把科学定义为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是与人眼看不到的有关本质与实体问题的形而上学和神学相反的。这里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介绍 弗尔 贝尔纳 社会任务 凯德洛夫 丹皮尔 国际科学史大会 斯皮尔 汉语小词典 布莱克特
下载PDF
要不要科学偶像
12
作者 尹传红 《科学24小时》 2016年第6期46-47,共2页
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冒出如此之多的大众偶像。如果说,前工业社会或信息化时代之前的偶像崇拜,多半与宗教和信仰密切相关,那么,当代偶像则是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所"塑造"的代表性符号。不必讳言,伟大如爱因斯坦这样的... 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冒出如此之多的大众偶像。如果说,前工业社会或信息化时代之前的偶像崇拜,多半与宗教和信仰密切相关,那么,当代偶像则是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所"塑造"的代表性符号。不必讳言,伟大如爱因斯坦这样的公众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传媒在一个特定时期"创造"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前工业社会 偶像崇拜 国际科学史大会 福布斯 国际数学家大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川秀树 日本青年 时间简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纲领的提出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文佩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尤其是鲍里斯·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探讨牛顿的科学工作与时代的社会经济语境之间的关联,与当时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尽... 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尤其是鲍里斯·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探讨牛顿的科学工作与时代的社会经济语境之间的关联,与当时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苏联人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释科学史上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存在教条化、庸俗化等问题,在大会上并未取得期待的交流效果,但他们的科学史学方法在会后持续发酵,在史学界的猛烈批判和科学家们的盲目推崇中不断引发争论,最终为科学史的社会文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史 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赫森论题
原文传递
我所知道的ICHS、IAHS和IUHS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钝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12,44,共4页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 国际科学史学会 青年科学史
下载PDF
卷首语
15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i001-i001,共1页
关键词 科学史 科学 国际科学史大会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 卷首语
下载PDF
爱因斯坦奇迹
16
作者 查有梁 《现代人才》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联合国会员国大会(UNGA)一致通过英、法等国提案,宣布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理由是:第一,物理学是人类了解自然的基础科学;第二,物理学之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基石;第三,物理学教育提供了人类进步所需的知识与人才;第四,2005年... 联合国会员国大会(UNGA)一致通过英、法等国提案,宣布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理由是:第一,物理学是人类了解自然的基础科学;第二,物理学之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基石;第三,物理学教育提供了人类进步所需的知识与人才;第四,2005年是爱因斯坦作出开创性的科学发现一百周年。德国、瑞士等国宣布2005年为"爱因斯坦年"。爱因斯坦生于1887年3月14日,逝世于1955年4月18日。2005年既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等重要成果的一百周年,又是纪念爱因斯坦逝世的50周年。1999年,世纪之末,新千年开始之际,世界上不少大众传播媒体评选爱因斯坦为"世纪风云人物"、"千年风云人物"。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7月26日为"爱因斯坦日"。在"爱因斯坦年"中"爱因斯坦日"的这天,我写下了《爱因斯坦奇迹》这样一首论述诗。几经修改,共有8节,每节8段,共256行,3578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学史大会 狭义相对论 国际物理年 联合国会员国 大众传播媒体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教育人生,诗意人生——记著名教育理论专家、诗人査有梁研究员
17
作者 楠剑 《现代人才》 2009年第3期30-35,共6页
查有梁,1942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曾任四川省智力开发与专门人才研究所所长,四川省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组成员(1987-2002)。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天体运行 秦九韶 国际科学史大会 四川省 科学史 能量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高级访问学者 诗人 专家
原文传递
Keeping Abreast of“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ciences”:Dialogue and Exchange
18
作者 Wang Yuj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2期108-123,共16页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ciences,to whic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rote a congratulatory letter,took place in 2015.This congratulatory letter has since been a subject of discussion among Chi...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ciences,to whic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rote a congratulatory letter,took place in 2015.This congratulatory letter has since been a subject of discussion among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ans because it involves several fundamental issues in historical sciences.This paper presents Finnish historian Marjatta Hietala’s interview with Wang Yuji.The interview centers on four major propositions of President Xi:“Historical research forms the basis of all social sciences”;“History is our best teacher”;“Observing China’s past is an important angle for observing China today”;and“Historians can and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The in-depth discussion reveals th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historians’opin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some fundamental issues of historical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historical sciences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cien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