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流舞剧国际性的文化表达——兼论从国际舞评看芭蕾版《牡丹亭》的国际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48-56,共9页
如何界定"中国舞蹈(剧)",这取决于中国编舞家的创作出发点:为何而创作?为谁而创作?"主流"舞蹈(剧)是什么?这也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来判定。近年,中国舞蹈(剧)的创作者们也意识到"国际接受"的重要性,但现... 如何界定"中国舞蹈(剧)",这取决于中国编舞家的创作出发点:为何而创作?为谁而创作?"主流"舞蹈(剧)是什么?这也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来判定。近年,中国舞蹈(剧)的创作者们也意识到"国际接受"的重要性,但现阶段中国主流民族舞剧和现实题材舞剧有多少真正被以艺术作品的高度受邀国际一流平台,或驰骋于表演艺术产业主流市场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倒是陶身体剧场、王媛媛团队等非主流的民营舞蹈机构做得多些。对我们"走出去"的主流舞剧,国内媒体通常只是就文化外交层面给予充分报道,反而忽略国际舞评在艺术审美中不同的见解。本文先对中国主流和"非主流"舞蹈的国际亮相进行比较分析;继而分析中国主流舞剧三种"国际性"演出模式;然后对2015年中央芭蕾舞剧《牡丹亭》受邀在林肯中心亮相后的几篇代表性的国际舞评进行分析。到底什么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的故事?如何适应国际化的视野?"国际性"不仅是创作班底国籍的差异性,"中西合璧"也不是停留在中国传统戏剧、民俗的或西方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混溶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创作 中国表达 国际识别 国际舞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