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新”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国际语言服务转向
1
作者 姚佩芝 《教师》 2023年第36期48-50,共3页
文章立足于目前英语专业面临的困境,从适应国家语言服务产业发展和为区域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专业国际语言服务转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实施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英语专业的转型和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困境 国际语言服务转向
下载PDF
论阿米蒂奇与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 被引量:3
2
作者 章可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0-216,222,共7页
哈佛大学的阿米蒂奇教授近来提出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一说,他是思想史学者中较早开始呼应"全球转向"并开展理论反思的人士。所谓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主要意图是揭示当下思想史研究中国族主义叙述... 哈佛大学的阿米蒂奇教授近来提出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一说,他是思想史学者中较早开始呼应"全球转向"并开展理论反思的人士。所谓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主要意图是揭示当下思想史研究中国族主义叙述模式所带来的"固化"危险和碎片化景况,并回应近些年来思想史研究中的"语境"取向和"空间转向"。阿米蒂奇主张一种更宽广、更灵活的"语境"理解,并以此同化各地域、各民族的思想史叙事;他更强调对思想的流动性和对话性的重视。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思想史"出现尚需时日,但"国际转向"能为它提供可能的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蒂奇 思想史 国际转向
原文传递
日本科技人才政策的国际化转向 被引量:14
3
作者 乌云其其格 袁江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6,共8页
19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实施并加速推进科技人才政策的国际化转向工作,为吸引海外科技人才而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制度改革和创新。本文拟就之进行系统综述,并将这些制度变化置于当代日本科技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予以理解和分... 19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实施并加速推进科技人才政策的国际化转向工作,为吸引海外科技人才而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制度改革和创新。本文拟就之进行系统综述,并将这些制度变化置于当代日本科技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予以理解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科技人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人才短缺 国际转向 吸引海外人才 科技人才政策
下载PDF
从国际化转向看中国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规律与特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统计分析
4
作者 江金波 龙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属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研究主体重视合作,成果溢出效应较高;学术会议为大众渠道,选题偏向实践应用,符合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研究者倾向独立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认可度较低。(2)两种类型知识生产演变规律相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2006年),数量较少,基础研究较多,但相关议题延续性强;中期(2007—2013年),数量逐渐增多,热点议题较为丰富,关联网络复杂,议题纵向延伸;近期(2014—2019年),数量增速放缓,质量层次提高,新兴议题增多,研究更具时代性、探索性。通过对比分析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会议及期刊知识生产规律的异同,有利于国内旅游学者清晰认知国际旅游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呼吁促进产学研"三重螺旋"合作,完善知识溢出及反馈渠道监管。研究建议中国学者扩大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视野,承担更多国际学术责任,提升知识生产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界积极推进会议评级标准及数据库建设,优化知识创新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国际转向 知识生产 知识溢出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及动力学学术会议介绍
5
《学术动态(成都)》 2001年第4期25-26,共2页
应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及动力学学会的邀请,我校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李芾教授及邬平波副研究员于今年9月23日至9月27日,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及动力学学术会议。
关键词 第五届国际机车车辆转向架及动力学学术会议 铁路 匈牙利 布达佩斯
下载PDF
中国对日外交的“国际法转向”探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平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8,37,共6页
日本首相安倍设想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恢复中日首脑互访,使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但历史证明,不处理导致中日关系周期性恶化的具体问题,互访难免流于形式。既然中日双方表示回到缔约的历史原点,就存在着解决问题、寻... 日本首相安倍设想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恢复中日首脑互访,使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但历史证明,不处理导致中日关系周期性恶化的具体问题,互访难免流于形式。既然中日双方表示回到缔约的历史原点,就存在着解决问题、寻求国际法归宿的可能性。当前,中国出现了强调条约作为战后处理法律规范的新思考;由此重新认识缔约在战后处理国际法进程中的意义,把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的底线共识明文化,这是对日外交“国际法转向”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战后历史遗留问题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国际转向
原文传递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战后日本的外交理念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荃 《魅力中国》 2009年第28期13-13,共1页
20世纪50年代,政治文化作为独立概念出现,成了一个独立的重要研究领域。日本国内的政治文化因素,对其战后的外交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政治的社会学转向 政治文化的误解 神道思想和神国学说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日本文化外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