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知识界的转向:从国难会议到庐山谈话会——兼论平津学人群的议政、参政和从政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超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49-70,共22页
1932年举行的国难会议,是民国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本身虽未取得显著的即时成效,却在客观上开启了一次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使以前军政界顶层决策者和知识界巨头之间的往来明面化、畅通化,并呈现一定的制度化,大大推动了二者的和解,促... 1932年举行的国难会议,是民国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本身虽未取得显著的即时成效,却在客观上开启了一次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使以前军政界顶层决策者和知识界巨头之间的往来明面化、畅通化,并呈现一定的制度化,大大推动了二者的和解,促成了两界的交流合作,也促成了主流知识界的分化、重组和转向。知识界生态在不长的时间内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学者从政热潮。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本改变当时的权力格局、顶层设计和政治生态,自然也没能扭转国运。这与顶层决策者的初衷颇有差距,知识界也对此渐感失望。至抗战后期,二者裂痕日渐加剧并最终分道扬镳。此次浪潮有着深切的历史意涵,再次生动凸显了中国情境下学术与权力、知识人与政治人、文化生产与国家治理之间繁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难会议 学者从政 政学合作 资源委员会 政学系
下载PDF
宪政与训政的博弈:国难会议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永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1-56,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提出召开国难会议,以纾解国难。民族资产阶级连同在野人士、普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发起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宪政运动。国难会议成为这一运动的一个载体。围绕国难会议发生的宪政与训政的博弈,说明了在现实政治生...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提出召开国难会议,以纾解国难。民族资产阶级连同在野人士、普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发起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宪政运动。国难会议成为这一运动的一个载体。围绕国难会议发生的宪政与训政的博弈,说明了在现实政治生活当中,实力决定着最后的走向。民族资产阶级的宪政诉求的失利,说明追求民主宪政之路,漫长而修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训政 国难会议 博弈
下载PDF
《时代公论》(1932-1935)与国民党的“党治”
3
作者 冯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在"九一八"后的"国难"危机下,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的一些教授创办了《时代公论》杂志,探讨中国政治出路问题。他们认为在中国政治未上轨道之时,造就一个可以"决断"和有能力的政治力量,是中国政治的关键,... 在"九一八"后的"国难"危机下,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的一些教授创办了《时代公论》杂志,探讨中国政治出路问题。他们认为在中国政治未上轨道之时,造就一个可以"决断"和有能力的政治力量,是中国政治的关键,于是主张国民党的"党治"独裁。国难会议期间,他们提出了由"党治"过渡到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时代公论》的主张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公论》 中央大学 “党治” 国难会议
下载PDF
中国青年党转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程
4
作者 董一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国青年党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抗日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它要求国民党取消其一党专政,并提出了“政党休战”的主张.这符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引起的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符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任务和... 中国青年党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抗日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它要求国民党取消其一党专政,并提出了“政党休战”的主张.这符合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引起的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符合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任务和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休战" 国难会议 民主宪政运动 抗日活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青年党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协商政治”制度渊源探究(1909-1946)
5
作者 周巧生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萌芽的,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文明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政治民主的尝试。试图从清末谘议局与资政院、国民政府时期国难会议...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萌芽的,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文明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政治民主的尝试。试图从清末谘议局与资政院、国民政府时期国难会议、国民参政会到政治协商会议为线索,尝试梳理和探究近现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政治 谘议局 国难会议 国民参政会 政治协商会议
下载PDF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探究(1909-1946)
6
作者 周巧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开始萌芽的,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文明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政治民主的尝试。通过以清末谘议局与资政院、国民政府时期国难... 近代中国"协商政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开始萌芽的,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政治文明激烈碰撞的结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政治民主的尝试。通过以清末谘议局与资政院、国民政府时期国难会议、国民参政会以及政治协商会议为考察线索,系统梳理和探究近现代中国"协商政治"的制度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政治 谘议局 国难会议 国民参政会 政治协商会议
下载PDF
“华北事变”前国共两党对“组织国防政府”口号态度探析
7
作者 李爱香 《金融教学与研究》 1993年第4期52-54,共3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中间阶层利益的政治团体及其知识分子,于10月便提出了旨在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宪政,集中全国力量共同抵御外国侵略的“组织国防政府”的口号。直至“华北事变”,这一口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中间阶层利益的政治团体及其知识分子,于10月便提出了旨在取消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宪政,集中全国力量共同抵御外国侵略的“组织国防政府”的口号。直至“华北事变”,这一口号不仅遭到国民党的敷衍与拒绝,而且共产党对它也进行了“无情地揭破”。国民党坚持独裁,反对这个口号不足为怪,而我党反对它的原因何在?本文将作为主要问题予以初步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政府 华北事变 中间阶层 九·一八事变 中间势力 政治团体 十九路军 国难会议 抗日前线 反帝反封建
下载PDF
宋哲元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8
作者 王旸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2-78,82,共8页
1933年,日军在占领了热河之后,又越过长城线,分兵进犯察东与冀东,华北形势异常危急,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保卫察哈尔,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全国抗日浪潮的鼓舞下,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进行抗日活动。
关键词 宋哲元 长城抗战 抗日同盟军 抗日活动 国难会议 庞炳勋 蒋介石集团 西北军 抗日战场 日本侵略者
下载PDF
西安事变前“国共合作”述论
9
作者 陈德鹏 路运洪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92-97,共6页
中国革命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严格地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我党同以孙中山为首的、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则是我党同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合作。所以,虽同为国共合作,因我党合... 中国革命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严格地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我党同以孙中山为首的、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则是我党同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合作。所以,虽同为国共合作,因我党合作对象的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道路更为漫长艰难和曲折,其主要障碍就是国民党蒋介石迟迟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合作 蒋介石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 国难会议 攘外必先安内 十九路军 妥协退让 日本侵略 中国革命史
下载PDF
论国民党政争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0
作者 蔡建中 《台州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52-57,共6页
九一八事变前后,国民党派系政争很激烈,消灭反蒋势力是蒋介石制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台湾学者提出该政策为中国抗战争取数年战备时间等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关键词 中国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反蒋势力 日本侵略 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救国 国难会议 新军阀混战 再造派 帝国主义侵略
下载PDF
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探析
11
作者 丁云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中期,国民党政府处理内外事务关系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给当时中国的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这一政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中期,国民党政府处理内外事务关系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给当时中国的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这一政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探讨这一政策的转变过程,客观分析其内容及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本质,对于深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关系史也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安内攘外 国共关系 日本帝国主义 淞沪停战协定 国难会议 “七七”事变 十九路军 “九一八”事变 革命根据地
原文传递
忆国民党军委会《扫荡报》的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枚子 《湖北文史》 2008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关键词 黄少谷 贺衷寒 上海停战协定 国难会议 日本侵略军 双十协定 《新华日报》 第三厅 十九路军 “七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