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黎锦晖儿童歌舞出版作品图像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新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
音乐图像学作为一名独立而又交叉的学科,现如今正被一些音乐史学家们重视。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线索进行音乐史研究,是对美术作品中的音乐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有关音乐史。本文从黎锦晖出版的儿童歌舞作品的文字刊物图像进行分析,探... 音乐图像学作为一名独立而又交叉的学科,现如今正被一些音乐史学家们重视。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线索进行音乐史研究,是对美术作品中的音乐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有关音乐史。本文从黎锦晖出版的儿童歌舞作品的文字刊物图像进行分析,探索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纯朴童真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儿童形象,进而分析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晖 儿童歌舞 作品图像 艺术风格
下载PDF
Imagological Topoi in Balkan Literatures
2
作者 Marija Gjorgjieva Dimov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8期599-604,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to research dominant/typical images which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perce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ranger in Balkan literatures, and reciprocally, the images that ...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to research dominant/typical images which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percep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ranger in Balkan literatures, and reciprocally, the images that strangers constructs for the Balkan in the same literary context. Under conditions where Balkan literatures have been treated as an alternative history of the Balkan, the author intends to see the role and power of literary work in creation, in changing or rejecting the image for/of the Other/stranger. The analysis covers several area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mage constructions; acts of invention an in(ter)vention; form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images of the stranger; the role of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in constructing images; the role of the discursive communities in creating images; and the role of the projective ideology in creating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ological constructions significant stranger projective ideology dicursive communities stereotyped image
下载PDF
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另一半——论古代图像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怀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78,共3页
在当下"图像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应当重视古代图像资源,合理打通深入传统文化生成语境的路径,全面把握文化文本,深度解读文化意义,从而切实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字著述 图像作品 图文兼顾 "语-图"互文
原文传递
图像孔乙己的视觉意味分析
4
作者 张玉勤 许乙琦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
《孔乙己》发表后,艺术家们围绕其故事情节或孔乙己人物形象创作出了大量图像作品。这些图像作品构成了孔乙己形象塑造中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历代的孔乙己图像都是依据小说《孔乙己》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又超越了... 《孔乙己》发表后,艺术家们围绕其故事情节或孔乙己人物形象创作出了大量图像作品。这些图像作品构成了孔乙己形象塑造中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历代的孔乙己图像都是依据小说《孔乙己》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又超越了本身的符号属性,因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就孔乙己形象塑造而言,小说的语言与视觉的图像既有相辅相成、暗合互补的一面,又有各具优势、游离超越的一面,因而形成了孔乙己小说与图像间的多层次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图像作品 视觉意味 “语-图”互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