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部位骨折诊断中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周国东 魏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实施组间对照。结果①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8.42%;阴性18例,占比31.58%。常规X线检查结果阳性36例,占比63.16%;阴性21例,占比36.84%。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阳性38例,占比66.67%;阴性19例,占比33.33%。②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7.44%、100.00%、98.25%、100.00%、94.74%)高于常规X线检查(79.49%、72.22%、77.19%、86.11%、61.90%),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复杂部位骨折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位骨折 128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准确性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评价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黄科峰 金文义 +4 位作者 邓辉 周怡 方晓熠 王燕 宋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1例胃肠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增厚24例,增厚程度超过3cm的10例,三期动态增强均明显强化;肠腔狭窄12例,其中2例出... 目的评价MSCT动态增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肠肿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1例胃肠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增厚24例,增厚程度超过3cm的10例,三期动态增强均明显强化;肠腔狭窄12例,其中2例出现肠梗阻;呈软组织肿块突入腔内或腔内外4例,均匀中等度强化;形成肿块的2例,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周围浸润呈脂肪密度增厚,筋膜影增厚22例;淋巴结转移14例;远处脏器转移4例。结论MSCT多期动态增强,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周围侵犯程度、血供走行、腹膜播散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于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案的胃肠道肿瘤,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胃肠道肿瘤 图像后处理技术 术前评价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3
作者 谢宇飞 赵宏伟 +1 位作者 刘志春 徐来成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1-112,共2页
目的 分析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入住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组别设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 目的 分析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入住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组别设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观察组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的基础上加入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两组检验准确率以及检验各项指标。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检验准确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0.05;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骨折不同部位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其他损伤检出率为87.50%,较对照组检出率55.56%得到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图像处理时间、诊断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肋骨骨折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可以对骨折类型进行判断,但是对于隐匿性骨折检验的准确率不足,因此加入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通过VR、SSD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更加科学的处理,提升诊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轴位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准确性
下载PDF
医学影像CT教学中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施东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17-0120,共4页
探讨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在本校进行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学习的56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所有医学生分... 探讨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在本校进行医学影像技术课程学习的56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所有医学生分为各含28例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CT教学;一组为干预组,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CT教学。比较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满意度,并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干预组理论知识、病案分析、临床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学习兴趣、记忆速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活跃度、思维拓展能力等各维度的教学效果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CT教学,能够提高医学生多方面的成绩,促使其对带教老师与所接受教学的满意度提升,还有助于改善整体教学效果,锻炼并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教学 图像后处理技术 考核成绩 满意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田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1,共3页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诊断有效性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随机对照研究 隐匿性骨折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有效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吴俊明 马翌杰 郑恒 《医师在线》 2023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肺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未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对照组,而将通过K均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的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肺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未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对照组,而将通过K均值聚类、多平面重组(MPR)、图像锐化三种技术处理后的多层螺旋CT图像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图像诊断与结果的准确率、一致性、结节良性和恶性诊断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经K均值聚类、MPR、图像锐化三种技术处理后的图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节良性和恶性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K均值聚类、MPR、图像锐化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提高肺结节的诊断率,为后续实施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肺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张艳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2-55,共4页
分析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经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和病... 分析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经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0例胃病变中200例有胃炎,80例有胃息肉,38例有肿瘤,2例有异常增生。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其诊断准确率达100%。经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炎、胃息肉和异常增生均获得治愈,肿瘤患者经手术得到控制。结论 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高,尤其可早期检出胃癌,从而为胃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胃部疾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陈国章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开展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M...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开展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同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经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与金标准具有一致性;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下,横断位和矢状位诊断的准确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病囊的直径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确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诊断 鉴别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医学影像CT教学中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孙朝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3-15,共3页
医学影像CT教学包含了理论课程和见习课程两部分内容,不管是哪部分都无法离开教学图片。此前,医学影像CT教学工具主要为二维图像,医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寻找和判定病灶。这种方式需要医生有充足的临床经验。在计算机图像技术发展的背景... 医学影像CT教学包含了理论课程和见习课程两部分内容,不管是哪部分都无法离开教学图片。此前,医学影像CT教学工具主要为二维图像,医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寻找和判定病灶。这种方式需要医生有充足的临床经验。在计算机图像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重建图像诊断的作用开始凸显。由于当前多数医学影像CT教学中很少会涉及到图像后处理技术,导致了学生无法更加直观的观看影像学重建图像。所以,在医学影像CT教学中合理使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尤为重要。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影像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其影像学技能,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CT教学 图像后处理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凯龄 田军章 +2 位作者 江桂华 颜剑豪 林楚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肺动脉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ance 16排螺旋CT,美国MA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分析软件包括MIP、VR、VE、VIP。分析58例行胸部CTA检查的血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肺动脉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ance 16排螺旋CT,美国MA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分析软件包括MIP、VR、VE、VIP。分析58例行胸部CTA检查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58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肺动脉走形、分支及管径。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IP既能清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显示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在完整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方面,VR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VIP优势在于单条血管的跟踪观察;在显示肺动脉分支,尤其是细小分支时,VE能跟踪血管发现血管的分支及其走形,并了解管壁是否光滑,在这一方面优于其他后处理技术。结论: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成像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走形、形态、管径。肺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解剖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很好;VIP及VE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肺动脉 动脉分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少华 钟福兴 +4 位作者 廖志 刘少强 黄渺新 李荣芳 吴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 目的评价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9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小密度投影(MinP)4种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并根椐诊断行小儿支气管内窥镜异物摘取术。结果术中取出气管异物27例、右侧支气管异物5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8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并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气管并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另有3例未见明确异物,1例异物位于Ⅲ级支气管无法取出,1例由于喉头水肿纤维支气管镜无法通过并手术,1例术前突然窒息死亡。螺旋CT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的显示率分别为MPR97.2%、CTVE94.4%、SSD83.2%、MinP70.1%。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轴位像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非金属异物 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健 刘彪 +2 位作者 黎军强 李雪萍 马金芳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1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行MSCT胸部扫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成像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CT仿真内窥镜(CTVE)...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1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行MSCT胸部扫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成像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CT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观察气管、支气管异物。结果气管异物1例,右侧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异物4例,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左侧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果相符。结论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MPR、CMPR和CTVE成像技术中以MPR显示异物效果最好,可作为小儿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异物 非金属异物 MSCT 薄层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余元新 梁长虹 +3 位作者 张忠林 谢淑飞 刘于宝 唐向周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与同期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51例患者中包括肾动脉变异12例、肾动脉狭窄27例、肾动脉瘤3例、肾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夹层6例。3例经手术证实,29例经DSA检查证实,19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51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特异度100%,灵敏度100%。29例患者与同期DSA图像对比,肾动脉的变异情况、病灶的部位、范围完全一致。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但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肾内梗塞灶。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发现副肾动脉和对重叠血管、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SSD可显示复杂的血管解剖学形态,但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及病变。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及病变显示最佳;MPR及SSD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 成像 肾动脉变异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解剖学形态 螺旋CTA检查 肾动脉狭窄 临床应用价值 副肾动脉 肾动脉栓塞 DSA检查 肾动脉病变 DSA图像 MSCTA MIP 重建图像 方法分析 检查结果 肾动脉瘤 动脉夹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急性肺栓赛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兴龙 李春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38例经CT肺血管成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采用MSCT对患者先行常规动脉增强扫描,观察对肺动脉及栓子的显示效果;采用MSCT图像后处...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38例经CT肺血管成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采用MSCT对患者先行常规动脉增强扫描,观察对肺动脉及栓子的显示效果;采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将所得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进一步观察肺动脉各分支及栓子的显示效果,并与单纯MS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38例肺栓塞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常规MSCT共显示362支肺动脉分支受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后共发现385支肺动脉分支受累,其中主肺动脉8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叶动脉78支,段动脉218支,亚段动脉46支;经MPR、MIP、VR图像处理后,能较为清晰的观察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及其他征象;385支受累肺动脉分支中MPR显示97.14%(374/385)高于MIP(362/385)、VR92.73%(357/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SCT扫描后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进一步准确观察栓子和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通过征象表现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PR在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MIP、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 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
下载PDF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健 薛翔文 +1 位作者 秦清训 莫旭林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肺动脉造影(PADSA)或手术证实的11例肺动静脉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并将其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肺动脉造影(PADSA)或手术证实的11例肺动静脉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并将其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 IP)、容积再现(VR)相结合,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11例患者的MSCT检查及重建成像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6例病人可见"血管蒂"征,5例可见"动脉瘤"征。7例为单纯型,3例为复杂型,1例为弥漫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取代有创性DSA检查成为PAVMs的无创性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畸形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婷 陈宁 刘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MRA)及其后处理技术 (MPR)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 38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 3D TOFMRA基础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1) 38例三叉...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MRA)及其后处理技术 (MPR)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 38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 3D TOFMRA基础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1) 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 ,MRI诊断为血管接触或压迫 31例 ,其中有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 2 6例。症状侧与影像上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有显著相关 (P <0 0 0 5 )。(2 ) 14例以三叉神经第 2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85 .7% (12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中间部位 ;10例以三叉神经第 3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 ,70 % (7例 )血管压迫神经的侧方 (P <0 0 0 5 )。结论  3D TOFMRA及MPR可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临血管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CR摄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立海 董艳军 燕厚勇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847-848,共2页
关键词 图像后处理技术 CR摄影 CR图像 后处理功能 诊断符合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浅谈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伟 孙晖 李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1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机 窗口技术 放大 减影 滤过 多方位重组 三维重组
下载PDF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CT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慧萍 李冬梅 +2 位作者 扈瑄 王建云 张延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0期3303-3303,共1页
目的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把CT轴位图像制作成多种效果的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建立起病变与周围脏器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得影像学知识。方法运用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等图像后... 目的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把CT轴位图像制作成多种效果的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建立起病变与周围脏器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得影像学知识。方法运用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加工CT轴位图像,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结果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多媒体立体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结论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CT教学,是一种高效能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立体教学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红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48-5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图像后处理技术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