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图像漫步重组质性研究过程:从教育场景中的观察者到参与者
1
作者 林小英 黄安妮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71,191,192,共25页
教育研究现场与社会调查实地相比,更需要研究者的共情性理解,图像漫步方法作为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情境方法论,具有构建共情的教育研究现场的潜能。研究者通过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图像创作分享其想象的世界,成为研究对象分享记忆和体验的参... 教育研究现场与社会调查实地相比,更需要研究者的共情性理解,图像漫步方法作为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情境方法论,具有构建共情的教育研究现场的潜能。研究者通过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图像创作分享其想象的世界,成为研究对象分享记忆和体验的参与者。场景因信息流动而重新被理解,基于此达成互动的个体轨迹是开放和变化的。柏格森提出的“绵延”概念与图像漫步视角有着内在的共通性,从“绵延”出发理解研究者在一项研究中作出的各种选择所构成的“局部视角”以及由研究者的“介入”所带来的现实的潜在分化,可以重组质性研究的过程,即教育研究的对象不完全是客观存在,需要研究者具备共情能力和必要时的扰动能力;通过共创图像可能比文本更接近“真实”,图像的情动能力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和转译缄默知识。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图像漫步,有着捕捉个体差异性并通过集体对话将个体之间的点进行连线以构成网状图、从而实现从个体生成到群体生成的双重功能。研究者以全然接纳参与者的方式重组研究过程,通过与他人的眼睛一起看世界的共情方式,可以超越自我的边界、生成新的教育主题,创造更广阔视野的理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漫步 质性研究 教育场景 绵延 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