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及其价值悖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共5页
晚期资本主义的图像生产模式为审美理论带来范式转换,并使得美学生产与商品生产之联姻成为现实可能,然而以技术为依托的图像生产的标准化、大众化取向,也导致了图像审美的符号自指性与身体性的张扬,使得后现代审美活动遗失了以感性主体... 晚期资本主义的图像生产模式为审美理论带来范式转换,并使得美学生产与商品生产之联姻成为现实可能,然而以技术为依托的图像生产的标准化、大众化取向,也导致了图像审美的符号自指性与身体性的张扬,使得后现代审美活动遗失了以感性主体直面生活现实的精神解放功能,并最终使"存真储善"的美学滑向"虚"与"欲"的美学。图像生产的审美价值悖论为我们重新审视与反思当前"审美化"论题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生产 技术 符号 身体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人类图像生产力的跃迁:3D动画的本体问题与价值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3D动画诞生半个世纪以来,对整个视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有力地重塑着人们与视觉相关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本文提出对3D动画本体的认识不应局限于"动画"或"活动图像"的范畴之内,而应该从人类图像生产力发展的角度... 3D动画诞生半个世纪以来,对整个视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有力地重塑着人们与视觉相关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本文提出对3D动画本体的认识不应局限于"动画"或"活动图像"的范畴之内,而应该从人类图像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将其纳入一个更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文章提出,由于在实现原理、认知模式、图像-现实关系、媒介特性等方面与绘画和摄影两大传统制图手段彻底划清了界限,3D动画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人类所拥有的第三大最根本、最底层、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视觉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3D动画内在逻辑的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它所带来的全新的媒介功能,并说明了3D动画在人类视觉文明发展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动画 图像生产 本体论 视觉技术 数字艺术
下载PDF
读书与闺乐:从仕女画到清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女性图像生产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登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清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尤其是康熙至嘉庆年间的女性题材作品,既有对文学作品的呈现,又能反映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与闺乐成为视觉文化研究中一种独特的现象。本文主要聚焦清代苏州桃花坞女性木版年画,一方面关注明清时期从文人画... 清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尤其是康熙至嘉庆年间的女性题材作品,既有对文学作品的呈现,又能反映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与闺乐成为视觉文化研究中一种独特的现象。本文主要聚焦清代苏州桃花坞女性木版年画,一方面关注明清时期从文人画仕女图到木版年画雅俗共赏的视觉线索,另一方面关注木版年画复制、摹刻、复刻、翻制、拼版等图像生产的机制,探索雅俗之间的连接点、绘画到版画的转折点和版画图像生产背后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坞 女性 木版年画 图像生产
下载PDF
图像转向中的生控复制和生物数字图像——论W.J.T.米歇尔的图像生产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恒存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4期37-43,共7页
21世纪初的图像转向是生命图像转向,这意味着当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更新换代到生控复制范式。生控复制的生产方式在图像生产领域中则表现为数字复制生物数字图像中的形象基因以实现图像的生产与再生产。显然,米歇尔的以生控复制和生物... 21世纪初的图像转向是生命图像转向,这意味着当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更新换代到生控复制范式。生控复制的生产方式在图像生产领域中则表现为数字复制生物数字图像中的形象基因以实现图像的生产与再生产。显然,米歇尔的以生控复制和生物数字图像为基础的图像生产理论要比本雅明和波德里亚的走得更远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生控复制 生物数字图像 图像生产
下载PDF
论互联网中三维图像生产的非现实美学倾向
5
作者 孙梦灿 孙海旻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本文从媒介理论出发,探讨了互联网图像生产技术和传播技术对视觉文化存在隐喻性质的修辞作用。三维技术日趋成熟与易用性的提高,加上互联网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三维图像创作逐渐呈现出非现实美学的倾向。
关键词 图像生产技术 图像传播技术 白立方 现代性
下载PDF
基于DCGAN的图像生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张义 陈昌安 彭蕾 《信息与电脑》 2022年第18期172-174,185,共4页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常采用带标签的判别式模型,即人工识别的方式创造数据集。但是,自制数据集往往存在图像数据不均衡等问题。数据增强能制作优量的数据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传统的数据增强通过对原始图像裁剪、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常采用带标签的判别式模型,即人工识别的方式创造数据集。但是,自制数据集往往存在图像数据不均衡等问题。数据增强能制作优量的数据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传统的数据增强通过对原始图像裁剪、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实现,会导致样本特征缺乏多样性。而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的出现为数据增强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文章基于DCGAN设计了一个图像生成平台,只需用户提供少量的图像样本,就可以获得优量的数据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 数据增强 图像生产平台
下载PDF
复制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生产
7
作者 范银花 樊媛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6,共9页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都非常丰富。有意思的是传统绘画中的母子图像,在画史中往往被称为“教子图”“婴戏图”“仕女图”“美人童子”等,女性要么处在“教子”的从属地位,要么处在“美人”的物化身份,母子图像蕴含的是男性视角的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是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母子图像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身份和自由,使得闺阁景观化;另一方面木版年画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在复制男性世俗理想的过程中,母子图像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模式。本文从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切入,还原女性的景观化和年画生产的商业性,运用图像学的方式挖掘母子图像生产背后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木版年画 母子图像 景观化 图像生产 图像
下载PDF
博弈的图像生产者——关于川美“新绘画”一代的观念、方法及实践
8
作者 张小涛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4期30-34,共5页
本文首先对架上绘画受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变革进行梳理,分析架上绘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的具体特征,通过对当代架上绘画呈现出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做探讨举例,从而阐述图像时代对架上绘画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下多元化的面貌。
关键词 图像生产 绘画的抗体 巨变现场
下载PDF
生成式AI技术进化与图像艺术生产范式革新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永杰 吕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168,共10页
生成式AI图像工具近年来获得持续性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图像的视觉语言、真实性、审美方式等多层面变化,而且还深刻重构了图像的生产范式。数十年来围绕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技术迭代与生产方式变化,形成了机器学习—程序生成、黑箱操作—受... 生成式AI图像工具近年来获得持续性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图像的视觉语言、真实性、审美方式等多层面变化,而且还深刻重构了图像的生产范式。数十年来围绕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技术迭代与生产方式变化,形成了机器学习—程序生成、黑箱操作—受控随机、人机交互—合作共创的图像范式变革。其影响在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用户可以通过生成式图像模型快速生成高质量的视觉作品;网络上海量的图像数据被重新组织分类用于AI训练,使图片版权名存实亡;社会偏见可能会渗透到AI的创作过程之中。如果有足够的训练数据和算力,AI发展会形成涌现与飞轮效应,AI程序终将获得智力、意识乃至情感,此时AI有可能获得生产的主体性,并能创作出属于机器自身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图像生产范式 生成美学
下载PDF
图像的力量:艺术家、哲学家和理论家的作用
10
作者 阎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斗转星移,理论家和批评家已然将阐释图像力量的权力变成了一种特权,尽管他们并不从事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却能够在资本和体制权力推动下影响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当今天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再也不关注艺术家的生产活动,理论家和批评家甚至也可以不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技巧知识,那么,艺术理论和批评阐释的有效性如何得以建立,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生产 工匠传统 哲学家 理论家和批评家 艺术史和艺术理论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中的图像生产及主体呈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果中 刘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142,共7页
媒介与社会运动的历史互为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存在。"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除文字报刊以外,以画报、报刊插图、广告图片、漫画为结构的图像也扮演重要的媒介角色,这体现了社会运动与视觉文化的交互关系。在大的时代背景下,"... 媒介与社会运动的历史互为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存在。"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除文字报刊以外,以画报、报刊插图、广告图片、漫画为结构的图像也扮演重要的媒介角色,这体现了社会运动与视觉文化的交互关系。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五四"运动的图像生产夹杂在"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和政治理念之中,构建了"政治救亡"和"思想启蒙"的视觉主题,呈现出以"消极批判"和"积极动员"为特质的视觉图景,形成了这一时期具有独特意义的图像史及其视觉文化。"五四"图像所表达出来的视觉文化建构了运动中社会实践者的主体性,它所内涵的"知识分子""民众和工商业者"两个层次主体在图像场域形象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意识和诉求。图像的生产通过讽刺、速写、寻找"共情"等方式,实施对社会实践者的"主体召唤",并通过主体和图像之间的互动联系,唤醒国民的"个人意识"和"民族觉醒";国民也能够通过图像进行反向的表达和互动,以此推动社会运动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图像生产 主体构建 社会效应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图像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屈波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106,共5页
作为国家级专业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海量复制了诸多社内外画家的高品质作品,还组织社内画家进行高水平创作。其批量化的图像生产使美术与民众接触最大化,既普及美术承载的观念,又普及了美术本身。在国土幅员... 作为国家级专业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海量复制了诸多社内外画家的高品质作品,还组织社内画家进行高水平创作。其批量化的图像生产使美术与民众接触最大化,既普及美术承载的观念,又普及了美术本身。在国土幅员辽阔、新旧文化更替、民众识字率普遍不高的特定时代语境中,人民美术出版社引领了时代美术出版的风尚,完成了国家赋予的美术普及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术出版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术普及 图像生产与复制
原文传递
意义·规训·仿真:微信朋友圈的图像生产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丽霞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目前,微信已成为图像生产和传播的新领地,图像主导着微信朋友圈,这表现为在图像与文字的二元结构中,文字往往处于附庸地位。朋友圈的图像有相对固定的生产流程和意义生成机制。"美颜自拍""直男式拍照"与其他审美化... 目前,微信已成为图像生产和传播的新领地,图像主导着微信朋友圈,这表现为在图像与文字的二元结构中,文字往往处于附庸地位。朋友圈的图像有相对固定的生产流程和意义生成机制。"美颜自拍""直男式拍照"与其他审美化照片共同构成了朋友圈多元的图像生态,其背后存在着审美、技术和性别等方面的分化。朋友圈的图像性导致了两种重要变化:首先是交往模式上,"人—人"的交往模式被"人—图—人"的交往模式取代;其次是本体论意义上,本真被图像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图像生产 审美规训 图像拜物教
原文传递
权力的可视性:视觉政治与图像生产 被引量:3
14
作者 漆飞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326-341,629-630,共18页
视觉政治是当代感觉政治/感知政治中的重要维度,无论是主观感觉的构成结构还是感知方式的表达,都彰显着社会性的生成因素与政治性的运作机制。当审美消费成为文化经济社会的重要驱动力时,符号文化经济时代的降临成为可能。资本的审美化... 视觉政治是当代感觉政治/感知政治中的重要维度,无论是主观感觉的构成结构还是感知方式的表达,都彰显着社会性的生成因素与政治性的运作机制。当审美消费成为文化经济社会的重要驱动力时,符号文化经济时代的降临成为可能。资本的审美化与审美的资本化构成了当代文化经济社会的双向性逻辑,资本由此成为衡量并支配审美获得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注入技术的视觉现代化进程催生出新的图像生产范式。新型媒介与视觉机器凭借其鲜活的表现形式与强劲的生产动能不断地进行图像生产与再生产。图像、语象、景观、拟象等多重视觉符号构成视觉政治的表征系统,视觉技术演变为驾驭图像审美特性与观看方式的关键要素。在审美资本与视觉技术的浸润下,视觉政治的表达机制与图像生产聚焦于权力的可视性,由此极大地改写并重塑当代人的感知体验方式与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资本 视觉政治 图像生产 法国左翼 当代美学
原文传递
中西杂糅的视觉现代性:《点石斋画报》的图像生产探析
15
作者 于德山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6,共7页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开创了我国近代图像传播的典范。《点石斋画报》组建了稳定的画师群体,以中西杂糅的图绘技巧制作、编辑与传播图像文本。同时,《点石斋画报》严谨的办刊宗旨与新型媒介特征,不仅影响了吴...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开创了我国近代图像传播的典范。《点石斋画报》组建了稳定的画师群体,以中西杂糅的图绘技巧制作、编辑与传播图像文本。同时,《点石斋画报》严谨的办刊宗旨与新型媒介特征,不仅影响了吴友如的自我价值认同,反映了近代新型报人深层的职业困惑,也揭示了近代中西杂糅的视觉现代性的矛盾与复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吴友如 石印技术 图像生产 视觉现代性
原文传递
艺术家作为图像生产者的人文职责
16
作者 马钦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17,共2页
当图像的日益普及化和在日常生活中所担负的沟通,交流与知识承载的重任越来越重要时,从事图像创作的艺术该怎样来履行他们的社会职责和人文义务呢?
关键词 社会职责 艺术家 日常生活 普及化 图像生产 人文职责
原文传递
基于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生产作业图像图谱智能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楠 周大鹏 +2 位作者 王丹妮 夏雨 朴明 《科技风》 2018年第24期67-67,共1页
从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方面来看,其已经被应用到电网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了,但目前,部分依赖人工进行监控的监控模式依然被沿用。这对监控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都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是非常... 从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方面来看,其已经被应用到电网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了,但目前,部分依赖人工进行监控的监控模式依然被沿用。这对监控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都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对统一平台背景下的图像图谱智能分析功能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视频监控平台 生产作业图像 智能分析 应用
下载PDF
身体感知下的图像实验
18
作者 吴雨航 江殷洁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2期64-65,共2页
摄影技术设备的快速更迭使图像越来越数据化,传统摄影的物质载体被日渐淘汰。但吴雨航的许多创作都基于摄影感光材料的物质性,通过身体参与图像的生成的过程,在时间与媒材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寻觅一种不可控的视觉感受。在视觉语言背后... 摄影技术设备的快速更迭使图像越来越数据化,传统摄影的物质载体被日渐淘汰。但吴雨航的许多创作都基于摄影感光材料的物质性,通过身体参与图像的生成的过程,在时间与媒材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寻觅一种不可控的视觉感受。在视觉语言背后,其作品的内核与摄影媒介变化引致的问题也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图像生产 身体感知
下载PDF
基于层级注意力的故事性图像描述生成的研究
19
作者 苏静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第20期112-114,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层级关注的故事性图像描述模型。该模型采用两层关注机制,其中句级关注对图像全局特征和句子语义做映射,词级关注对图像局部特征与单词语义做映射,模型最终通过LSTM模型生成多张图片的描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能够... 本文提出了基于层级关注的故事性图像描述模型。该模型采用两层关注机制,其中句级关注对图像全局特征和句子语义做映射,词级关注对图像局部特征与单词语义做映射,模型最终通过LSTM模型生成多张图片的描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能够对序列图像进行有效的故事性描述,生成的描述关联性更强,连贯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注意力 图像生产 LSTM模型 序列图像描述
下载PDF
图像的生成:神物、艺术与后现代文化
20
作者 熊厚启 丁卫红 《艺术广角》 2020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法国思想家雷吉斯·德布雷(Regis Debray)曾在其著作《图像的生与死》中将有图像以来的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时代,即偶像时代、艺术时代和视像时代。[1]这样区分的隐含逻辑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在偶像时代,图像的产生经由书写完成... 法国思想家雷吉斯·德布雷(Regis Debray)曾在其著作《图像的生与死》中将有图像以来的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时代,即偶像时代、艺术时代和视像时代。[1]这样区分的隐含逻辑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在偶像时代,图像的产生经由书写完成,传播的方式也仅仅限于誊抄和摹写,缓慢的图像生产效率被特权阶级所利用,并为其蒙上了一层神圣色彩;在艺术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提升了图像的生产效率,使得图像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因而图像得以从神权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阶级 后现代文化 法国思想家 传播方式 图像生产 生与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