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文字形态的图式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先秦 文字 形态 图式意义
下载PDF
傣族剪纸的图式意义及其生产性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伟洁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5-39,共5页
云南傣族剪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剪纸彰显着傣族文化、生活和信仰等多方面隐含的图式意义。具有悠久历史、饱含浓郁民族和边疆特色的傣族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傣族剪纸的多元价值和其面临的传承困境之间... 云南傣族剪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剪纸彰显着傣族文化、生活和信仰等多方面隐含的图式意义。具有悠久历史、饱含浓郁民族和边疆特色的傣族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傣族剪纸的多元价值和其面临的传承困境之间的二元矛盾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以时尚元素注入、剪纸人才培养、渠道推广等途径对傣族剪纸进行生产性保护,是保留傣族剪纸的文化意义、破解当前傣族剪纸传承难题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剪纸 图式意义 生产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阅读的理想境界: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泽元 边伟 杨士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复杂心理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智慧源点,其理想境界在于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意义图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意义建构旨在将外在的意义图...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复杂心理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智慧源点,其理想境界在于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意义图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意义建构旨在将外在的意义图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图式,以实现意义图式的累积。累积意义图式可赋能读者的高质量阅读,使读者在文化涵养中超越自然生命建构价值生命,实现从“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至“天地境界”的生命价值演进,从根本上形塑阅读的理想境界。这既是构建中国自主阅读体系、推动“阅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又是破解新时代碎片化阅读困境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图式 建构意义 累积意义图式 完善人生境界
下载PDF
意义图式与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方法论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9,共9页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 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 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 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 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工语言;后者提倡“自然描述”, 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其结果为西方语言哲学开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批判 人工语言 自然语言 意义图式 语言游戏 方法论 意义分析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山水画写生图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鸿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20世纪以来,山水画的对景写生已成为普遍的艺术实践方式,随着写生行为日益增进,中国山水画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以山水画写生的视觉图式为切入点,依据山水画写生的演变发展脉络,思考如何把握在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互融合中,既... 20世纪以来,山水画的对景写生已成为普遍的艺术实践方式,随着写生行为日益增进,中国山水画发生很大改变。本文以山水画写生的视觉图式为切入点,依据山水画写生的演变发展脉络,思考如何把握在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互融合中,既保留民族艺术的精神特质,又体现当代视觉图式的内涵,从而把握时代的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意义 文化理念 现实题材 审美判断
下载PDF
浅谈沂蒙山民间美术形态中的图式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姗姗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9-120,共2页
沂蒙山民间美术具有程式性、传承性、规范性的题材内容与图案纹样。无论是材质、内容、图案纹样以及色彩等,都显示了老百姓选择意愿和审美趣味的趋向性。各种民间艺术形态对如何保持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本... 沂蒙山民间美术具有程式性、传承性、规范性的题材内容与图案纹样。无论是材质、内容、图案纹样以及色彩等,都显示了老百姓选择意愿和审美趣味的趋向性。各种民间艺术形态对如何保持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本文以各种民间美术形态的图式意蕴,深入阐释了民间美术深刻文化内涵和本源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民间美术形态 图式意义研究
下载PDF
挑战与突破:翻译研究二十年走向图式研究的思与想
7
作者 喻礼会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93-96,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活动中的图式活动,即二种语言使用背景下的二种意义编组图式、二种表征图式、及各图式的转换原理,揭示了翻译活动其实充满了图式解读与图式转换,把握这一图式原理,形成一个图式编组及图式转换系统,科学地研究翻译活动...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活动中的图式活动,即二种语言使用背景下的二种意义编组图式、二种表征图式、及各图式的转换原理,揭示了翻译活动其实充满了图式解读与图式转换,把握这一图式原理,形成一个图式编组及图式转换系统,科学地研究翻译活动的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翻译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科学性 意义意义编组图式 表征图式 转换图式
下载PDF
简单诗歌的经验、修辞与意义
8
作者 梁小静 《郑州师范教育》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简单的诗歌呈现了对当代生命个体意义和意义来源的一种谱系学书写。对经典意义图式的反思与对当下日常经验的意义转换方向的探索,是他诗歌呈现出的主要诗学问题与生命课题。在尝试以朴素的语言捕捉有效的意义图式时,语言同经验之间发生... 简单的诗歌呈现了对当代生命个体意义和意义来源的一种谱系学书写。对经典意义图式的反思与对当下日常经验的意义转换方向的探索,是他诗歌呈现出的主要诗学问题与生命课题。在尝试以朴素的语言捕捉有效的意义图式时,语言同经验之间发生的裂隙与错位体现了他对修辞转换及“书写之真”的省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 日常经验 修辞转换 意义图式
原文传递
莫迪利阿尼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9
作者 郭泳儒 《文教资料》 2007年第4期88-89,共2页
女性是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在莫迪利阿尼的绘画中,女性形象既是他对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独创性的物化,也是他对现代人精神创伤的直观传达,在符号化的图式中深含着象征意义,具有抒情意味和史诗般崇高的特质。
关键词 莫迪利阿尼 女性形象 图式结构 图式意义
下载PDF
新生代写作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
1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代写作 新生代作家 思想资源 知识伦理学 “新生代” 作家群 “晚生代” 作家学者化 意义图式 创作与批评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信念伦理
11
作者 刘宇 何栩沁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8,共9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终极价值、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之间相互支撑、彼此贯通、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信念伦理。它是铸牢新中国国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主观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信念,更是扎根于社会架构的客观性伦理,从而使全体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终极价值、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之间相互支撑、彼此贯通、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信念伦理。它是铸牢新中国国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主观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信念,更是扎根于社会架构的客观性伦理,从而使全体人民都能在国家宏伟蓝图和共享意义整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组织上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同时,亦在精神上拧成“上下一股绳”,支撑着党和人民在外部封锁、“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立工业化体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只有继承和弘扬信念伦理,以“两个确立”增强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治理效能和动员能力,才能抵御多元复杂矛盾带来的风险,应对西方世界围堵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 终极价值 政治伦理 社会伦理 意义图式
原文传递
8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中的古典意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双喜 《美术学报》 2003年第3期34-40,共7页
1987年的中国美术趋于平缓和深入.年底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油画展>,展示了中国主流油画向西方古典油画回归的艺术意向,它与中国画界对黄秋园的发现与推崇有相似之处.本文对8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古典意向进行梳理与分析... 1987年的中国美术趋于平缓和深入.年底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油画展>,展示了中国主流油画向西方古典油画回归的艺术意向,它与中国画界对黄秋园的发现与推崇有相似之处.本文对8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古典意向进行梳理与分析,从中回望中国油画走向现代的蹒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油画 古典意向 古典主义 艺术语言 艺术风格 绘画手法 图式意义 艺术评价 人文主义 艺术精神 艺术自律
原文传递
文化记忆的美学经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长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3,共8页
集体文化记忆的传播动力与效果问题,从史家古代社会回忆文化的考证、人类学家小型社会的民族志研究到文化哲学的理性思辨,焦点几乎都锚定在记忆的信息、媒介以及形体的意义层面,但文化记忆理论的这一"意义"迷思有些理想化。... 集体文化记忆的传播动力与效果问题,从史家古代社会回忆文化的考证、人类学家小型社会的民族志研究到文化哲学的理性思辨,焦点几乎都锚定在记忆的信息、媒介以及形体的意义层面,但文化记忆理论的这一"意义"迷思有些理想化。事实上,集体文化记忆传承的精神效能不仅在于信息与媒介的意义陈述以及媒介实践的象征所指,更在于传递的信息与媒介以及媒体操演所涌现的美学魅力,在于文化记忆的传播—接受过程的审美经验。作为人文学科汇流的文化记忆理论,若欲在人类文化研究与知识生产上有所作为,必须突破其经典的意义图式,以美学重构其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节日 意义图式 审美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