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形-背景论和关联论对英汉双关语的认知解读
1
作者 蒋冰清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双关语客观上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意义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字面的表层义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隐含的双关义则需要话语发出者的进一步明示和话语接受者的进一步推理获得。根据认知解读所遵循的规律:表层义可由图形-背景论... 双关语客观上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意义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字面的表层义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隐含的双关义则需要话语发出者的进一步明示和话语接受者的进一步推理获得。根据认知解读所遵循的规律:表层义可由图形-背景论来完成;双关义需要关联理论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关语 图形-背景论 关联理论
下载PDF
从图形-背景论分析汉语歇后语的理解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红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0-72,共3页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理解机制 图形-背景理论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十年应用研究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智勇 程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7-72,共6页
文章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对十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翻译研究和文本解读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及实践背景进行解析,以期对该理论的发展形势和应用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形-背景 诗词 翻译 文本
下载PDF
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国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9,共7页
语言学经过乔姆斯基等学者近半个世纪追逐纯语言结构“直觉”的理想主义巅峰之后,而今又回到了经验科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所探讨的图形背景论正是这样一种范式。图形背景作为一种视觉空间概念,有它的生理、心理基础,还有其自身的物理特征... 语言学经过乔姆斯基等学者近半个世纪追逐纯语言结构“直觉”的理想主义巅峰之后,而今又回到了经验科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所探讨的图形背景论正是这样一种范式。图形背景作为一种视觉空间概念,有它的生理、心理基础,还有其自身的物理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笔者在此主要讨论领属结构、被动结构、复杂句、语言结构常规与图形焦点。不过图形背景这种空间概念在语言中是隐喻性应用,因为它要通过三维立体空间转为一维线性空间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概念 图形-背景分离论 图形 背景 隐喻
下载PDF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基于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智勇 程晓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隐喻"的内涵;后者主要涉及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人际功能","语法"和"隐喻"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阐明和揭示语法隐喻的价值,笔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对语法隐喻现象进行解读,以期为它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概念隐喻 人际隐喻 原型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解读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艳蕾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6,共2页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是一种认知观,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或事件,从而不断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再将事物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本文认...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是一种认知观,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或事件,从而不断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再将事物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本文认为,这一理论对高校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也大有裨益,即通过对句子乃至段落进行图形与背景的分析,能够准确地找到汉英翻译的视角与切入点,从而使英语翻译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汉英翻译 教学
下载PDF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中国山水诗歌意象的认知功能解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缪海涛 陈龙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被认知语言学家应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并逐渐成为解读诗歌意境的一种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而生,两者之间具有可转换性,实现不同的意象功能,而这也在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被认知语言学家应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并逐渐成为解读诗歌意境的一种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而生,两者之间具有可转换性,实现不同的意象功能,而这也在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关注点不同,图形和背景也就不同。有时图形背景重重叠叠,富有层次;有时图形、背景相互渗透,不断替换;有时图形、背景虚化,若隐若现。图形和背景的转换给读者营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传递了中国山水诗歌特有的认知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转换性 中国山水诗歌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英汉时空隐喻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前后”图式、“上下”图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9-87,共9页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往往借助对空间的识解来实现时间的概念化,从而使时间具有空间属性,在语言表达上主要体现为时间-空间隐喻,其方向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表达方式。学界在阐述时空隐喻运行方式的成因时,多半将之归因于文化、价值...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往往借助对空间的识解来实现时间的概念化,从而使时间具有空间属性,在语言表达上主要体现为时间-空间隐喻,其方向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表达方式。学界在阐述时空隐喻运行方式的成因时,多半将之归因于文化、价值观念或空间体验等,并未触及深层的认知成因。文章基于"前后"图式和"上下"图式,运用图形与背景来解读英汉时空隐喻双系统并存及"前、后、上、下"可各自分别表示过去和将来的原因,揭示出英汉民族分别较多选择"人动时静"和"时动人静"的认知模式,是由于他们侧显的图形和消显的背景不同,"前、后、上、下"可各分别表示过去和将来的矛盾用法是由于他们认知视角发生变化,即观察客观事物时图形和背景发生了可逆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图形-背景 可逆性 “前后”图式 “上下”图式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的英语被动句认知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广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3,60,共3页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被动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被动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人们对同一认知场景的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认知凸显程度。在无施事被动句中,常式句中的施事图形由于各种原...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被动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被动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人们对同一认知场景的各个部分存在不同的认知凸显程度。在无施事被动句中,常式句中的施事图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现,使原本充当背景的受事移至句首而变为句子图形,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在有施事被动句中,受事置于句首,作为背景而成为认知参照点,而原施事图形被移到了句末,成为句末的信息焦点即图形,从而获得了最佳突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被动句 凸显 信息焦点
下载PDF
谐音造词的图形-背景阐释——以“蒜你狠”系列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谐音造词是汉语重要的造词方式之一,谐音词语具有简洁高效、抢眼易记和生动形象等特点。本文以人民网报刊杂志检索系统和谷歌搜索为语料来源,以"蒜你狠"等网络谐音词语为例,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研究汉语谐音造词遵循的认... 谐音造词是汉语重要的造词方式之一,谐音词语具有简洁高效、抢眼易记和生动形象等特点。本文以人民网报刊杂志检索系统和谷歌搜索为语料来源,以"蒜你狠"等网络谐音词语为例,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研究汉语谐音造词遵循的认知规律。文章在讨论这类谐音造词涉及的图形-背景组织模式和语用效果基础上,以词汇、句式和语篇层次概念隐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这类词语的语义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你狠 谐音词语 图形-背景 语义建构 隐喻
下载PDF
论《古巷道》的文体风格——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妹 李社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黄石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古巷道》在语音、词汇、语义、和整体语篇结构等层面的文体风格,分析了文中前景化的拟声词、隐喻和叙事特征产生的突出的文体效果及其对小说主题的推动作用。旨... 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黄石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古巷道》在语音、词汇、语义、和整体语篇结构等层面的文体风格,分析了文中前景化的拟声词、隐喻和叙事特征产生的突出的文体效果及其对小说主题的推动作用。旨在验证认知诗学这一解读方法对本土作品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研究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巷道》 矿冶文学 图形-背景 认知诗学 本土化
下载PDF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疆彤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显原则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 倒装句
下载PDF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英汉关系分句认知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玲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56-59,共4页
人们通常认为后景信息是和预设、已知信息、关系分句联系在一起,而图形则是和断言、新信息相关。事实上,在汉语关系结构中,中心名词的定指关系比较模糊;而英语关系分句因组成策略的不同经常违背从后景到图形信息编排原则,汉语则很少违... 人们通常认为后景信息是和预设、已知信息、关系分句联系在一起,而图形则是和断言、新信息相关。事实上,在汉语关系结构中,中心名词的定指关系比较模糊;而英语关系分句因组成策略的不同经常违背从后景到图形信息编排原则,汉语则很少违背此原则;英语关系分句可蕴涵图形信息,而汉语关系分句因句法限制则不可蕴涵图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分句 认知对比 图形-背景理论
下载PDF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夜归鹿门歌》认知诗学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磊 王媛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9-70,共2页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通过环境、人物、动静场景的对比,图形-背景随着环境对比而不断改变,诗人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内心感受,凸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清闲脱俗的生活的追求及赞美之情。
关键词 《夜归鹿门歌》 认知诗学 图形-背景理论 主题 意境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与英语强调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春山 任风雷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0-74,共5页
探讨了Langacker射体-界标理论中某些值得商榷之处,认为可以从突显的角度将英语的句法结构分为有标记和无标记的结构。倒装和分裂句是有标记的句法结构,主要作用在于使整体认知原则出现破缺,使句子呈现双重建构,而这个双重建构的两个部... 探讨了Langacker射体-界标理论中某些值得商榷之处,认为可以从突显的角度将英语的句法结构分为有标记和无标记的结构。倒装和分裂句是有标记的句法结构,主要作用在于使整体认知原则出现破缺,使句子呈现双重建构,而这个双重建构的两个部分各自具有图形和背景的特征。这种图形-背景的对立会导引受话人的无意注意聚焦于图性,也就是被强调的成分上。这就是英语强调结构突显作用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 倒装 分裂句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视阀下《醉花阴》的认知翻译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振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图形-背景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句法解读的重要工具,对宋词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理论,文章对李清照《醉花阴》两英译版本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宋词翻译时对译者把握原词的句子成分的主次关系、调... 图形-背景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句法解读的重要工具,对宋词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理论,文章对李清照《醉花阴》两英译版本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宋词翻译时对译者把握原词的句子成分的主次关系、调整译文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选择恰当的句型结构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 《醉花阴》 认知翻译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英语结构歧义成因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艳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歧义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分析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古诗英译的句法结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汉英句法结构不同,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从属结构,这个差异导致汉译英时须将汉语的并列结构转化成英语的从属结构,这就涉及到汉语并列结构中谁主谁从的问题,图形-背景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定义特征、动态性、依赖... 汉英句法结构不同,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从属结构,这个差异导致汉译英时须将汉语的并列结构转化成英语的从属结构,这就涉及到汉语并列结构中谁主谁从的问题,图形-背景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定义特征、动态性、依赖性、突显性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古诗语句图形和背景的区分问题。在区分原文中图形和背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译文中用适当的句法结构体现出来:图形用主谓结构或主句表达,背景用从句或短语形式表达。综合这两个方面,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古诗英译的本质问题可以归结为:原文中何为图形,何为背景;译文中图形和背景何以体现。本文旨在为汉语古诗英译时译文的句法建构提供可资参考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定义特征 依赖性 动态性 突显性 主次分明
下载PDF
“A is to B what C is to D”构造的“图形-背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志和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第1期68-68,共1页
"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仅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以该原则分析了英文惯用句"A is to B what C is to D",发现这个构造的语言表征打上这一认知原则的烙印。
关键词 构造 图形-背景 分析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前”表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丽群 莫优媚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8期130-132,共3页
用汉语方位词"前"表示时间,实际上是一种空间隐喻,它既可以表征过去的时间,又可以表征未来的时间。拟以图形-背景理论为依据,从自我中心表征、地标表征和去自我中心表征层面来研究汉语方位词"前"表时间的空间隐喻... 用汉语方位词"前"表示时间,实际上是一种空间隐喻,它既可以表征过去的时间,又可以表征未来的时间。拟以图形-背景理论为依据,从自我中心表征、地标表征和去自我中心表征层面来研究汉语方位词"前"表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表明当观察者从自我中心表征的层面来看,"前"表征过去的时间;当观察者从地标表征的层面来看,"前"表征未来的时间;当观察者从去自我中心表征的角度来看,"前"既可以表征过去,又可以表征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自我中心表征 地标表征 去自我中心表征 空间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