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平面沉积相带图的动态修正方法
1
作者 马世忠 李杭 张斌弛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99-502,共4页
为获得砂体的展布形态、沉积环境和沉积体认识的准确性,以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复合驱为例,利用示踪剂技术和动态数据分析对平面沉积相带图进行修正。结合各井组的动态数据响应,分析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各四个井组的示踪剂监测数据,对静态平面... 为获得砂体的展布形态、沉积环境和沉积体认识的准确性,以大庆油田杏十二区复合驱为例,利用示踪剂技术和动态数据分析对平面沉积相带图进行修正。结合各井组的动态数据响应,分析研究区东部和西部各四个井组的示踪剂监测数据,对静态平面沉积相带图进行验证,检验动静反映是否一致;对动静不符的河道边部界限以及骑墙河道的走向逐层进行修正。用此方法修正后,沉积相动静符合率有显著提高;平面沉积相带图对平面砂体的展布和特征描绘更加精细。该方法为研究剩余油分布情况和地下流体流动规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示踪剂 动态分析
下载PDF
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对沉积相的指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文翔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杨伦庆 类延斌 常凤琴 蒲阳 庞有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9-796,共8页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指标、分布模式的分析,讨论了剖面中稀土元素指标δCe-∑REE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稀土元素丰度均值为7.24μg/g(不包括Y),其中LREE含量占稀土总量的88.67%;且各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呈负异常模式,但各相位地层的LREE富集程度与分配模式存在差异。由于小狐山剖面中沉积地层的自身岩性、沉积粒径、矿物结构组成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REE分异。因此,通过δCe-∑REE图并结合三次回归曲线,可以很好地将不同沉积相得物质有效的区分开来。小狐山剖面除极少数的几个样品(水下沉积砂)之外,其余的均落在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上部;而风成砂层则几乎全部落在回归曲线之下;此外,对于风沙-河流作用下的混合样品也有较好识别,河流过渡相的样品则分布在曲线上或与之相邻近。此研究结果得到了柴达木贝壳堤沉积物的REE数据的验证,运用此方法可以为直观的判别剖面中的不同沉积相,并为定量化划分地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δCe-∑REE 图沉积相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沉积相带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作者 庞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0期88-88,共1页
基于ArcGis Server的二次开发在油田生产在中的应用。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油田生产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地面以及地下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产静、动态数据,在ArcGis平台中将这些数据集成在一起,能够实现将地下的数据(沉... 基于ArcGis Server的二次开发在油田生产在中的应用。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油田生产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地面以及地下的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产静、动态数据,在ArcGis平台中将这些数据集成在一起,能够实现将地下的数据(沉积相带图数据)和地面的数据(油井数据、水井数据等)以及边界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由地面到地下的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该平台上了解生产有关的动态(当日产油量、当日产液量)静态(井号、连通信息,所属采油矿)信息,为生产运行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9 VS2008 沉积相 生产数据
下载PDF
井震结合技术刻画沉积相带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恒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基于井资料绘制的沉积相带图,预测的精度并不能准确地描述井间砂体的确切位置。充分利用井震结合在储层预测技术上的作用,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反演有效地对储层砂体进行预测,精细描述井间砂体分布以及河道展布的形态,并结合井数据验证井... 基于井资料绘制的沉积相带图,预测的精度并不能准确地描述井间砂体的确切位置。充分利用井震结合在储层预测技术上的作用,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反演有效地对储层砂体进行预测,精细描述井间砂体分布以及河道展布的形态,并结合井数据验证井间砂体的连通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平面沉积相图的刻画,为剩余油挖潜及下步开发调整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砂体展布 沉积相
下载PDF
一张相图引发的奇迹——论活动论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王成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1-409,共19页
构造-古地理在地学基础研究与能源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与勘探家进行了长期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为例,探讨了沉积相图在油气勘探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论思想在相图... 构造-古地理在地学基础研究与能源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与勘探家进行了长期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为例,探讨了沉积相图在油气勘探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论思想在相图编制中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40余年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的研究,引发了长兴组生物礁、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与普光、龙岗、元坝等大气田的持续发现,相图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油气田大发现的奇迹;将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相结合,探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原型盆地,表明四川盆地内部及周缘在该时期内构造-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台地边缘是礁、滩发育的有利场所,台地内凹陷则是烃源岩分布的有利地区;对沉积盆地的复位与复原有助于矿产资源的预测。新一轮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将基于海量地质调查与油、气、煤勘探等资料,大数据时代下的活动论古地理重建必将带来地学的进步与资源勘查的系列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活动论沉积相 礁滩气田 大数据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思考 被引量:70
6
作者 于兴河 李胜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0-895,共16页
随着世界各大产油国(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成熟度的日益增高,储层地质问题业已上升为制约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油气田勘探成功率与开发采收率,进一步实现"增储上产"之目的,全面开展储层多参数的空... 随着世界各大产油国(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成熟度的日益增高,储层地质问题业已上升为制约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油气田勘探成功率与开发采收率,进一步实现"增储上产"之目的,全面开展储层多参数的空间展布的准确预测和表征方法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油气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均离不开储层沉积学这一根本基础。储层沉积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在总结阐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阶段地从这一学科的形成背景、石油工业的需求、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当前碎屑岩系储层沉积学所涉及的热点领域,如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研究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多参数沉积相图的编制方法、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深水沉积储层的成因、地震沉积学的形成与应用、陆相盆地沉积充填模式以及储层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与讨论,并就我国如何深化这一学科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 地球物理方法、多参数沉积相 深水沉积储层 地震沉积
下载PDF
沉积模拟方法在Bonaparte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明 王颖 徐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90,共8页
在有一定的钻井资料但地震资料分辨率不高的情况下,尝试借助沉积模拟方法对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某研究区进行了平面沉积相编图和储层快速评价工作。根据钻井岩心、岩性、古生物年龄、古环境等资料,在研究区Elang组—Frigate组识别出了... 在有一定的钻井资料但地震资料分辨率不高的情况下,尝试借助沉积模拟方法对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某研究区进行了平面沉积相编图和储层快速评价工作。根据钻井岩心、岩性、古生物年龄、古环境等资料,在研究区Elang组—Frigate组识别出了3个层序界面,确定相对海平面呈脉动上升变化;通过类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为水进型三角洲河口湾体系,主物源在盆地东南方向;输入这些参数进行沉积模拟,得到了研究区岩性及沉积结构的时空展布特征,并以此指导平面沉积相图的编制。研究区具有湾内潮控、湾外浪控,高位潮控、低位浪控,近源扇三角洲与相对远源三角洲共存的复合型沉积特点。将沉积模拟方法用于储层研究,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储层快速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拟 沉积相 储层快速评价 Bonaparte盆地
下载PDF
沥青质沉积风险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宇飞 陈华兴 +6 位作者 刘义刚 白健华 方舟 赵顺超 方涛 冯于恬 庞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0,共5页
沥青质的沉积会发生在油气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在油藏内的沥青质沉积会增大油气开釆难度,影响产量,在井筒内的沉积会导致井筒堵塞,增加修井难度。目前,沥青质沉积的预测采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往往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本文针对目前... 沥青质的沉积会发生在油气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在油藏内的沥青质沉积会增大油气开釆难度,影响产量,在井筒内的沉积会导致井筒堵塞,增加修井难度。目前,沥青质沉积的预测采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往往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本文针对目前沥青质沉积预测的研究不足,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井筒的温度压力场以及沥青质沉积相图,建立了一套沥青质沉积预测模拟及风险等级评定方法。针对渤海油田的一口单井,进行了实例计算。此方法快速方便,准确性高且无需实验研究,节省投入,可作为沥青质沉积的一种快速预测手段,为油田投产前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沥青质伤害预防、伤害判断及伤害解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积预测 模拟方法 沉积相
下载PDF
沉积相带图在八厂地区试井解释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燕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6期181-181,共1页
本文结合八厂地区沉积相和构造特征,从直观了解井的油藏类型,选择解释模型,辅助判断边界距离三个方面,介绍了沉积相带图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沉积相 八厂地区 试井解释 应用
原文传递
复杂相带线内部井点判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吉余 李恒双 +1 位作者 魏华彬 李丽丽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29,共4页
利用"点在多边形中"判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在复杂相带线内部,通过判断垂直射线与多边形交点个数的奇、偶性来确定某一个井点是否在复杂相带线(多边形)内部的算法,解决了任何复杂相带线(多边形)与井点位置关系的判别问题。该... 利用"点在多边形中"判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在复杂相带线内部,通过判断垂直射线与多边形交点个数的奇、偶性来确定某一个井点是否在复杂相带线(多边形)内部的算法,解决了任何复杂相带线(多边形)与井点位置关系的判别问题。该算法在复杂相带线内部的井位判断和确定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具有方便、灵活、实用的特点。目前该方法已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在多边形中 沉积相 井点 边界
下载PDF
自然电位曲线重构下的地震反演在薄砂体描述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在长垣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的难点是单砂体的精细描述。引入地震资料能够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展布,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低且存在多解性,需通过井—震结合开展不同砂体类型的精细研究。在给出杏六区东部Ⅰ块葡Ⅰ1-葡Ⅰ3油... 在长垣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的难点是单砂体的精细描述。引入地震资料能够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展布,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低且存在多解性,需通过井—震结合开展不同砂体类型的精细研究。在给出杏六区东部Ⅰ块葡Ⅰ1-葡Ⅰ3油层砂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电位曲线重构的三维地震反演资料对不同类型砂体的识别能力,预测了杏北开发区主力油层分流河道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完善了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相带图,为指导该区剩余油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测井 特征曲线重构 地震反演 薄互层 河道砂体 储层 沉积相
下载PDF
精细地质研究在注水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杰 付尤春 +1 位作者 叶佳根 钱彧 《国外油田工程》 2001年第9期34-35,46,共3页
根据大庆萨尔图油田中部北一区二排区块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组的油层沉积相带图沉积特点,分析剩余油分布,并应用于注水结构调整和剩余油挖潜中,提高油田注水开发的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庆萨尔油田 油层 河流-三角洲 沉积相 剩余油分布 注水调整
原文传递
水驱数值模拟单井拟合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6期116-116,共1页
含油饱和度分布状况、压力分布状况、水驱油方向等,可预测未来油田生产状况,而单井单层的产、注量受这些场分布状况的影响,数值模拟中单井产、注量的时空拟合状况也能反映出所拟合的这些场的准确程度。数值模拟技术的重点由获得高精度... 含油饱和度分布状况、压力分布状况、水驱油方向等,可预测未来油田生产状况,而单井单层的产、注量受这些场分布状况的影响,数值模拟中单井产、注量的时空拟合状况也能反映出所拟合的这些场的准确程度。数值模拟技术的重点由获得高精度的含油饱和度场、压力场转化为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单井、单层产液、产油、注水等数据拟合精度。但目前的单井拟合方法较为简单,没有系统的考虑油藏状况,因此拟合精度低。研究了数值模拟原理和油藏实际生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井区拟合+含油饱和度场+压力场+沉积相带图"进行综合分析的拟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区拟合 含油饱和度场 压力场 沉积相 单井拟合 达西定律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morphology of sediment particle surface based 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被引量:9
14
作者 CHEN ZhiHe FANG HongW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The morphology of sediment particl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The difficulties in complex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significantly limit the research on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sediment particl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The difficulties in complex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significantly limit the research on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In this study,images of a single sediment particle extracted from electron microscope photo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ray values and present the probability of shape of the sediment particles.Moreover,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ediment particles were qualitatively described using the fractal method(surface area-volume method).The fractal dimension D of a single sediment particle was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and quantitative complexity of the sediment particle morpholog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hape can provide intuitiv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lly describe the complex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particle surfaces.The fractal dimension abstractly describ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rphology of a sediment particle surface and match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method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re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complex morphology of the sediment particle surface and lay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ediment particle and the pollu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particles surface morphology probability of shape fractal dimension
原文传递
Anomalous moire pattern of graphen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Evidence of graphene growth on oxidized Cu(111) 被引量:1
15
作者 Nicolas Reckinger Eloise Van Hooijdonk Frederic Joucken Anastasia V. Tyurnina Stephane Lucas Jean-Francois Colome~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54-162,共9页
The growth of graphene on oriented (111) copper films has been achiev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s-produced graphe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tunneli... The growth of graphene on oriented (111) copper films has been achiev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as-produced graphen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omalous moir6 superstructures composed of well-defined linear periodic modul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We report here on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studies of these particular moir6 patterns present in the graphene topography revealing that, in certain conditions, the growth can occur on the oxygen-induced reconstructed copper surface and not directly on the oriented (111) copper film as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scanning tunnelingmicroscopy Cu(111) copper oxidation atmospheric pressure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