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光中的追忆——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张爱玲特有的冷静精致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流露出作家对人生和情感的悲观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关键词 台湾现代文学 张爱玲 《小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小圆胸小蠹及其虫菌共生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巧 韩春绪 孙江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3期164-170,共7页
小圆胸小蠹是蛀干为害的食菌小蠹,与其伴生菌构成虫菌共生体,称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造成寄主机械损伤、枝干枯死和木材腐烂。在全球范围内寄主达63科342种,对果树、森林及城市景观等造成严重威胁,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国际重大林木害虫... 小圆胸小蠹是蛀干为害的食菌小蠹,与其伴生菌构成虫菌共生体,称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造成寄主机械损伤、枝干枯死和木材腐烂。在全球范围内寄主达63科342种,对果树、森林及城市景观等造成严重威胁,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国际重大林木害虫。国外最新的分子学研究显示,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以种团形式出现,由至少5个形态上无法区分的小蠹种及其伴生菌构成,每一个小蠹种携带1或2种镰孢菌。该种团中的某些种及其伴生菌已经成为入侵物种,攻击并感染健康树木,造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该种团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伴生菌及寄主选择研究进展,以及食菌小蠹的控制途径,指出了我国有分布的该种分类地位急需确定,我国云南分布的该小蠹可能对我国更多地区城市阔叶树种构成威胁,对针叶树也可能构成潜在威胁。当前迫切需要在通过分子学手段澄清其分类地位基础上,深入开展种群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以及伴生菌及寄主选择研究,揭示其成灾机制,为其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以遏制其扩散蔓延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 胸小蠹种 入侵种 食菌小蠹 共生菌
下载PDF
唐肃宗、袁世凯、汤圆
3
作者 客小兴 《家庭中医药》 1998年第2期56-56,共1页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直到唐代才出现形似弹丸的食品,时称“汤丸”。传说有一次春节前,兵部大将郭子仪率军西征,归朝后春节已过,唐肃宗为犒劳郭,便要在元宵节宴席用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来款待。厨师们日夜苦思,就在宴席上献一道香糯柔滑的...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直到唐代才出现形似弹丸的食品,时称“汤丸”。传说有一次春节前,兵部大将郭子仪率军西征,归朝后春节已过,唐肃宗为犒劳郭,便要在元宵节宴席用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来款待。厨师们日夜苦思,就在宴席上献一道香糯柔滑的白圆团子,肃宗品尝后连赞好吃,命名为“唐圆”,象征唐朝一统天下,因唐圆在元宵夜吃,故叫元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唐肃宗 元宵节 特殊食品 郭子仪 宴席 起源 弹丸 圆团
下载PDF
第十二册 圆柱的认识
4
作者 王高翔 肖艾琼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01年第Z1期79-79,共1页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38、39页) 复旧引新设计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它是谁?出示由各种立体图形组成的机器人(如图),指名学生说出机器人的头、身体分别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关键词 柱的认识 荆州市 实验小学 机器人 圆团 嚣嚣 立体图形 几何图 归纳整理 手臂
下载PDF
探测与重塑:古希腊文化精神中的“爱欲”
5
作者 庞杰 陆猛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5-36,共2页
从历史、神话与美学三个层面探讨了古希腊文化精神中的"爱欲"问题,指出"爱欲"内部的二元划分是构成古希腊文化精神的阴阳两面,也是传统西方思想的内在对立紧张的源头之一。
关键词 爱欲 古希腊文化精神 历史的闺房 圆团阴阳人 特洛伊战争
下载PDF
当代士兵
6
作者 狼哥 《河南消防》 1995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窦娥冤》 《白毛女》 散文 诗歌 小说 士兵 每天都 意境 圆团 槐树
下载PDF
《〈圆音正考〉注说》指瑕
7
作者 史震己 史冬梅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圆音正考〉注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章就该书在反切、尖团字、上口字、语音学、音韵学、方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供作者在修改时参考。
关键词 《〈音正考〉注说》 反切 上口字
原文传递
建设中的三峡移民工程
8
《瞭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 摄影报道 建设者 最大规模 当地政府 党中央 回哺 国务院 圆团
原文传递
Five E+A (post-starburst) galaxies as Brightest Cluster Galaxies 被引量:1
9
作者 LIU FengShan WEN ZhongLue +1 位作者 HAN JinLin MENG XianMi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54-357,共4页
Brightest Cluster Galaxies (BCGs) are mostly elliptical galaxies and very rarely have prominent star formations. We found that five out of 8,812 BCGs are E+A (i.e., post-starburst) galaxies, having an Hd absorpti... Brightest Cluster Galaxies (BCGs) are mostly elliptical galaxies and very rarely have prominent star formations. We found that five out of 8,812 BCGs are E+A (i.e., post-starburst) galaxies, having an Hd absorption line with an equivalent width 〉2.5 A and no distinct emission lines in [O II] and Ha-. The E+A features we identified from the BCGs for the first time are not as significant as those in general galaxies, indicating that historically the star formations were not very viol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XIES CLUSTERS GENERAL
原文传递
Fe Nanoclusters on the Ge(001) Surface Studi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nd X-Ray 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
10
作者 Olaf LUbben Sergey A. Krasnikov +2 位作者 Alexei B. Preobrajenski Barry E. Murphy Igor V. Shvets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971-978,共8页
The growth of Fe nanoclusters oN the Ge(001) surface has been studied using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STM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 nucl... The growth of Fe nanoclusters oN the Ge(001) surface has been studied using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STM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 nucleates on the Ge(001) surface, forming well-ordered nanoclusters of uniform size. Depending on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wo types of nanoclusters were observed having either four or sixteen Fe atoms within a nanocluster.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DFT calculations. Annealing the nanoclusters at 420 K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nanorow structures, due to cluster mobility at such temperature. The Fe nanoclusters and nanorow structures formed on the Ge(001) surface show a superparamagnetic behaviour as measured by X-ray 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001) iron nanoclusters SELF-ASSEMBLY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X-ray magnetic circular dichrois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