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胡红娟
颜庆云
倪加加
余育和
李学梅
王纯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89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Y15E04)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Y22Z07)资助
-
文摘
为了评估人工堤坝分隔对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相关序列,对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个样点采集的圆形盘肠溞并没有分为不同的类群,全局检验和种群间两两差异检验均显示7个圆形盘肠溞类群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构建的邻接树显示武汉东湖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聚为一枝,除加拿大育空地区Kookatsoon湖与武汉东湖的部分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聚为一枝外,其他地区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都分别聚为不同的枝。对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序列两两距离与样点间的地理距离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不论是东湖内的小空间尺度还是更大尺度上的圆形盘肠溞COⅠ基因都存在序列相似性随地理距离增加而降低("距离-衰减"模式),说明圆形盘肠溞存在分布限制。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东湖50年前修建的人工堤坝并未对武汉东湖圆形盘肠溞的种群遗传结构造成显著影响。
-
关键词
武汉东湖
圆形盘肠溞
CO
I基因
遗传结构
-
Keywords
Lake Donghu
Chydorus sphaericus
CO I gene
Genetic structure
-
分类号
Q347
[生物学—遗传学]
-
-
题名盐度对圆形盘肠溞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双宇
揣洁
崔延超
刘青
-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03)
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现代农业技术体系项目(SCGWZJ20141103-3)
-
文摘
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us在不同盐度下的急性和慢性试验。急性盐度试验设置盐度为1、2、3、4、5、6、7,观察不同时刻溞体的死亡情况,计算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慢性试验设置盐度为0.5、1.0、1.5、2.0、2.5,进行圆形盘肠溞的寿命、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试验,每个试验的每个盐度组均设5个重复。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试验中,圆形盘肠溞的24hLC50为2.64mg/L;慢性盐度试验中,低盐度0.5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前发育期随盐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这显示了盐度对其繁殖的积极作用,但盐度为1.5及以上的试验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世代周期、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圆形盘肠溞对盐度变化较为敏感,其能否作为海产苗种的一种饵料,需要盐度驯化的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圆形盘肠溞
盐度
存活
生长
繁殖
-
Keywords
Chydorus sphaerius
salinity
mortality
growth
reproduction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纳米二氧化钛对圆形盘肠溞的急性毒性研究
- 3
-
-
作者
孔昊
陈杰
王佳琪
张琦
刘嘉慧
张亮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安徽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20KJD180003)
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立项课题(GS2019YB06)资助
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3843017)。
-
文摘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对圆形盘肠溞(Chydorussphaericus)急性毒性的影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材料,通过液体培养试验,观察圆形盘肠溞的生存和死亡情况,并测定抗氧化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的指标。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圆形盘肠溞的急性毒性为2 mg/L(24 h EC50);之后,随着纳米级二氧化钛浓度越高,圆形盘肠溞死亡率越高。另外,在24 h时,经1 mg/L的纳米二氧化钛处理后,圆形盘肠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最高,分别比0 mg/L的纳米二氧化钛处理提高了133.82%和23.38%,而圆形盘肠溞的MDA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2 h、48 h时,随着纳米二氧化钛浓度的升高,SOD和POD活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圆形盘肠溞的MDA含量在12 h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24 h时,纳米二氧化钛处理对圆形盘肠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圆形盘肠溞的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较强。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超过圆形盘肠溞自我修复的范围,机体损伤严重。
-
关键词
纳米级二氧化钛
圆形盘肠溞
急性毒性
理化指数
-
Keywords
nano titanium dioxide
Chydorussphaericus
acute toxic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
分类号
R99
[医药卫生—毒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