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杀菌剂对三七圆斑病的田间防治药效研究
1
作者 鄢进陆 李纯 +2 位作者 黄舒 陈发平 高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61-165,共5页
本研究在云南省文山州4个不同的县(市)开展了三七田间药效试验,验证戊唑醇悬浮剂、多菌灵、丙森锌3种杀菌剂对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的防效都相对高于当地常规药剂40%氟硅唑乳油的防效,防效在70.... 本研究在云南省文山州4个不同的县(市)开展了三七田间药效试验,验证戊唑醇悬浮剂、多菌灵、丙森锌3种杀菌剂对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的防效都相对高于当地常规药剂40%氟硅唑乳油的防效,防效在70.62%~90.40%。除43%戊唑醇SC中剂量的防效与40%氟硅唑乳油防效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在5个不同试验点3种药剂中、低浓度处理的防效与40%氟硅唑乳油防效差异不显著。经本研究得出,在云南省文山州4个不同县(市)试验中3种药剂对三七圆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广谱推广性,为三七圆斑病防治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圆斑病 戊唑醇 多菌灵 丙森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林下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
2
作者 兰成忠 林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圆斑病是三七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筛选防治三七圆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评估分析了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林下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400 g/L氟... 圆斑病是三七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筛选防治三七圆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评估分析了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林下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450 g/L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9.28%、87.26%、86.30%、87.82%、78.81%、81.58%和85.66%,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避雨栽培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66%。7种杀菌剂及避雨栽培对三七圆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对三七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圆斑病 杀菌剂 避雨栽培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秀云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8期93-94,共2页
玉米圆斑病可危害玉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该文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危害症状,分析了其侵染规律,并探讨了玉米圆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种植抗病品种、优化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旨在为... 玉米圆斑病可危害玉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该文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危害症状,分析了其侵染规律,并探讨了玉米圆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种植抗病品种、优化栽培措施及药剂防治等方面,旨在为玉米圆斑病的防治及玉米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危害症状 防治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灿华 吴毅歆 +2 位作者 黄莲英 毛自朝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玉米圆斑病,现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该病由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G.L.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R.R.Nelson)]侵染引起。玉米圆斑病菌属异宗配合菌,其有性过程受交... 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玉米圆斑病,现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该病由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G.L.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R.R.Nelson)]侵染引起。玉米圆斑病菌属异宗配合菌,其有性过程受交配型基因控制,有性态可在实验室内诱导产生,并可与玉米小斑病菌和燕麦枯萎病菌发生种间杂交。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果穗、苞叶和叶鞘等部位。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的侵染源,以后借气流、雨水传播。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但国内对病害的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防治方面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 有性态 害流行
下载PDF
三七圆斑病发生与环境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勇 陈昱君 +1 位作者 范昌 刘芸芝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1-542,共2页
三七产区的圆斑病发病调查结果显示 :三七圆斑病的发生与海拔、荫棚透光率、地势以及七园内部的温、湿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三七 圆斑病 环境 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 防治 药用作物
下载PDF
条斑型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广宇 王琴 +1 位作者 张荣 毛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4-500,共7页
本研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首次明确陕西省发生的玉米条斑型叶斑病是玉米圆斑病的一种症状类型,由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3号生理小种引起。供试品种豫玉22、农大108、农大3138、东单7号、沈单10... 本研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首次明确陕西省发生的玉米条斑型叶斑病是玉米圆斑病的一种症状类型,由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3号生理小种引起。供试品种豫玉22、农大108、农大3138、东单7号、沈单10号、沈单16号、户单4号、新陕资1号、高农1号和陕单9号都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此菌在PDA、PSA、OMA、CMA、WA和Czapek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为5~35℃,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低于5℃高于40℃萌发率极低,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孢子在pH3-11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为5。在自来水中分生孢子可以萌发,蔗糖和葡萄糖溶液可以明显促进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病 玉米生离蠕孢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3号小种
下载PDF
三七圆斑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云龙 陈昱君 何永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应用表面消毒法对三七圆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 :病菌为半知菌丝孢纲 (Hyphomycetes)的槭刺孢 [Mycocentrosporaacerina (Hartig)Deighton].目前该病已成为三七地上部分的主要病害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生... 应用表面消毒法对三七圆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 :病菌为半知菌丝孢纲 (Hyphomycetes)的槭刺孢 [Mycocentrosporaacerina (Hartig)Deighton].目前该病已成为三七地上部分的主要病害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圆斑病 槭菌刺孢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薛春生 蔡蕾 +2 位作者 杜楠 赵志伟 黄伟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8,共3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圆斑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0.5%,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形态变化...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圆斑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0.5%,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形态变化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生离蠕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宁 陈昱君 +1 位作者 鲁海菊 刘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用田间分离的三七圆斑病病原菌———槭菌刺孢,在室内进行最适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该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木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牛肉膏。其菌丝生长范... 用田间分离的三七圆斑病病原菌———槭菌刺孢,在室内进行最适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该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木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牛肉膏。其菌丝生长范围为1~28℃,最适温度20℃。菌丝在pH为3~11均可生长,以pH6为最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圆斑病 槭菌刺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国菊 申晚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炭色长孺孢(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炭色长蠕孢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病原细菌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亚 袁美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1-22,共2页
吉林省大棚和温室里发现一种新的黄瓜叶部细菌病害。通过对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认为是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Bryan)Dye]所致黄瓜细菌性圆斑病,此病为吉林省内新病害。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圆斑病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致病毒素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晞 黄梧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49,共5页
玉米圆斑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能产生对寄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毒素(HC—毒素)。根据HC—毒素处理玉米根冠细胞后细胞的死亡情况,能较确切地反映如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一样的抗感反应。HC—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较精确。测定... 玉米圆斑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能产生对寄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毒素(HC—毒素)。根据HC—毒素处理玉米根冠细胞后细胞的死亡情况,能较确切地反映如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一样的抗感反应。HC—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较精确。测定不受光照影响。培养基中性偏酸有利于活体外培养获得毒素作用较强的滤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圆斑病 毒素 根冠细胞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633-16635,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菌丝 孢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三七圆斑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忠顺 魏富刚 +3 位作者 陈中坚 杨建忠 王炳艳 王勇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由槭菌刺孢引起的圆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解全省三七产区圆斑病的发生情况,开展了本研究。2015年,在三七主要产区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昆明市、曲靖市、保山市、临沧市和普洱市开展了圆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在文山市平坝乡... 由槭菌刺孢引起的圆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解全省三七产区圆斑病的发生情况,开展了本研究。2015年,在三七主要产区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昆明市、曲靖市、保山市、临沧市和普洱市开展了圆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在文山市平坝乡、文山市德厚镇、砚山县维摩乡、砚山县干河乡、西畴县新马街乡、丘北县天星乡、丘北县锦屏镇、麻栗坡县大坪镇、弥勒县五山乡、建水县青龙镇、新平县平甸乡、新平县建兴乡、石林县圭山镇和罗平县罗雄镇开展了三七圆斑病的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三七圆斑病是所有三七产区的共有病害;5月是三七圆斑病的初发期,7月是三七圆斑病发生的转折时期,8月和9月是二年生和三年生三七圆斑病的发病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圆斑病 槭菌刺孢
下载PDF
三七新病害——圆斑病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克 陈树旋 余子畏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三七新病害——圆斑病陈克(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029)陈树旋余子畏(云南省文山州植保站)(文山县三七专业户)三七素称南国人参,是主产区云南省文山州的第一支柱产业。近年来在该地区暴发了一种新病害——圆斑病,致使七... 三七新病害——圆斑病陈克(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100029)陈树旋余子畏(云南省文山州植保站)(文山县三七专业户)三七素称南国人参,是主产区云南省文山州的第一支柱产业。近年来在该地区暴发了一种新病害——圆斑病,致使七农与地方财政遭受严重损失。该病可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圆斑病 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8-750,共3页
三七圆斑病分生孢子产孢温度为14℃-20℃,最佳温度为18℃;孢子萌发温度为4℃-31℃,最佳温度为18℃;孢子致死温度55℃,10 min;光照对菌丝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分生孢子的产生、萌发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七圆斑病 分生孢子 温度 光照 生物学特性 三七 原菌 最佳温度 抑制作用 萌发
下载PDF
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防治三七圆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莉 李家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12期13-14,共2页
用杀菌剂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对三七圆斑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施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71.26%和82.04%。
关键词 45%净可湿性粉剂 防治 三七 圆斑病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铭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158-159,共2页
近年来玉米圆斑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在四川省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详细介绍了玉米圆斑病的症状、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圆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症状 发生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19
作者 潘顺法 姜晶春 白金铠 《东北农业科学》 1983年第3期59-71,共13页
玉米圆斑病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病害问题。从1976年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现已筛选出三唑类杀菌剂25%Bayleton可湿粉、国产的25%粉锈宁胶悬剂和可湿粉的250~500倍液,在果穗冒尖期往果穗上喷药一次,经三年在院内外较大面积示范防治试... 玉米圆斑病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病害问题。从1976年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现已筛选出三唑类杀菌剂25%Bayleton可湿粉、国产的25%粉锈宁胶悬剂和可湿粉的250~500倍液,在果穗冒尖期往果穗上喷药一次,经三年在院内外较大面积示范防治试验结果,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建议生产部门在吉单101杂交制种田和吉63自交系繁殖田里大力推广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玉米圆斑病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井岗霉素 胶悬剂 敌菌灵 退菌特 药剂防治试验 复配剂 粉锈宁 三唑类杀菌剂 喷药时间
下载PDF
三七圆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勇 陆宁 +5 位作者 范昌 陈昱君 刘云龙 刘云芝 冯光泉 金代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2-804,共3页
18种农药对三七圆斑病病原Mycocentrosporaacerina (Hartig)Deighton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 :9天内4 0 %代森铵、福尔马林、6 5 %代森锌、代森锰锌 12 0 0倍、代森锰锌 14 0 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世达、多抗霉素、爱苗、福星 +... 18种农药对三七圆斑病病原Mycocentrosporaacerina (Hartig)Deighton的室内抑菌实验结果 :9天内4 0 %代森铵、福尔马林、6 5 %代森锌、代森锰锌 12 0 0倍、代森锰锌 14 0 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世达、多抗霉素、爱苗、福星 +春雷霉素的抑菌效果达 10 0 % ,其中 5种的田间相对防效 ,依次为 :福星 +春雷霉素 ( 89 99% )、爱苗 ( 86 2 4 % )、多抗霉素 ( 74 14 % )、世达 ( 73 99% )、世高 ( 6 6 4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圆斑病 防治药剂 中药材 福星 春雷霉素 爱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