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童芬
谢登峰
曾心美
何兴金
-
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68-19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009
31270241
+1 种基金
31570198)
国家标本平台教学标本子平台(http://mnh.scu.edu.cn/)
-
文摘
利用9条ISSR引物对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5个居群和圆裂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rotundiloba)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1)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9.36%,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9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41 3;圆裂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1.91%,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85 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28 5;圆裂四川牡丹的各项多样性参数略低于四川牡丹,而且居群水平上,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2)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55 5和0.379 1,2个物种居群内的遗传分化都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这2个物种居群间的基因流(Nm)非常有限,其中四川牡丹为0.906 5,圆裂四川牡丹为0.819 0。(3)经Mantel检测,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6,P=0.01),而圆裂四川牡丹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4,P=0.402)。(4)UPGMA聚类结果显示,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在分子水平上出现了明显分化,二者为相互独立的物种。研究表明,四川牡丹受到的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与四川牡丹相比,圆裂四川牡丹居群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地保护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的所有个体,而在迁地保护时,因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应尽可能大量采样,达到最大限度保存其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
关键词
四川牡丹
圆裂四川牡丹
遗传多样性
ISSR
-
Keywords
Paeonia decomposita
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 rotundiloba
genetic diversity
ISSR
-
分类号
Q346.5
[生物学—遗传学]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