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职学校班级互助学习“圈层协同”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蒋淇 钟培尹 刘鸿飞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班级两重结构是影响中职学校建立互助学习型班级的重要因素。基于圈层协同理论,从目标导向标准、成员圈层划分、内部集合重组等层面建构中职学校班级互助学习“圈层协同”模型,并提出动态调整圈层、确立教师权威、强化评价反馈的持续优... 班级两重结构是影响中职学校建立互助学习型班级的重要因素。基于圈层协同理论,从目标导向标准、成员圈层划分、内部集合重组等层面建构中职学校班级互助学习“圈层协同”模型,并提出动态调整圈层、确立教师权威、强化评价反馈的持续优化方向,为中职学校构建科学有效、学风良好的互助型班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互助学习 圈层协同 关系重构
下载PDF
地理科学类专业圈层协同分层分类的应用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2
作者 蔡安宁 张云 毛广雄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应用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以圈层协同式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分层分类实践为路径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架构了社会、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类、核心课...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应用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以圈层协同式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分层分类实践为路径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架构了社会、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类、核心课程、实践基地"五位一体"的教学相互支撑、圈层相互协同、信息共建共享的学生发展平台,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类 圈层协同 分层分类 教学体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圈层协同模型重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姜凤敏 张良 包启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88,共7页
基于圈层理论与协同理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零散化的发展困境,必须从高校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深入分析育人课程、育人主体、育人课堂的作用与功能。在此诉求下,本文从思政课、专业课、高校“大思政课”等维度着眼,提出高... 基于圈层理论与协同理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零散化的发展困境,必须从高校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深入分析育人课程、育人主体、育人课堂的作用与功能。在此诉求下,本文从思政课、专业课、高校“大思政课”等维度着眼,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圈层协同模型。核心圈层是内圈层由“思政课课程—思政课课堂—思政课教师”构成,是理论宣教的主要场域;关键圈层是中圈层,由“专业课课程—专业课课堂—专业课教师”构成,是价值负载的核心空间;辐射圈层是外圈层,由“高校‘大思政课’课程—高校‘大思政课’课堂—辅导员与教学行政人员”构成,是人格型塑的关键环节。在实践层面,高校需尊重课程知识的价值属性,搭建“全向度”领导机制;明晰育人目标,设计“全要素”运作机制;优化场域结构,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课程思政圈层协同模型的落实和运行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圈层协同模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小语种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要素与圈层协同机制
4
作者 林杉杉 杨莹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第7期54-56,共3页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小语种课程思政对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际交往尤为重要。文章以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构建以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课程思政学生...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小语种课程思政对培养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际交往尤为重要。文章以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构建以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课程思政学生主力军为核心圈层的三大圈层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三大核心圈层的辐射作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语种 课程思政 结构要素 圈层协同
原文传递
有序的非平衡: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系统自组织协同的演化过程——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德挺 赵政 史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50,共13页
基于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伺服效应和自组织效应,并表现出可预见的发展趋向。第一,形成了首要主导城市、次主导城市、主协作城市、次协作城市的整体... 基于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伺服效应和自组织效应,并表现出可预见的发展趋向。第一,形成了首要主导城市、次主导城市、主协作城市、次协作城市的整体协同格局,层级化协同特征较为突出;第二,形成了四大圈层城市结构,圈层化格局特征较为稳定;第三,存在多极→单极→双极、突变→稳态→成长、无序自组织→有序自组织、弱非平衡关系→强非平衡关系的协同阶段趋向,并且在当前双极协同的状况下,正处于由成长状态向突变状态转变的阶段。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将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有序、非平衡、有序的扩大、非平衡加剧趋势放缓、双极协同向多极协同的潜在趋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人口协同 系统自组织 功能地位 协同圈层
下载PDF
晚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现代板块构造与现代地球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姚金龙 赵国春 +5 位作者 韩以贵 刘潜 余珊 Simon Williams 何艳红 李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7-1018,共12页
板块构造是维持岩石圈与表生系统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循环、保持地球生命力的一级动力学机制,但是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并非与生俱来。板块构造的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温度下降,并部分受俯冲带富水沉积物的影响。自太古代板块构造启动以来,其... 板块构造是维持岩石圈与表生系统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循环、保持地球生命力的一级动力学机制,但是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并非与生俱来。板块构造的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温度下降,并部分受俯冲带富水沉积物的影响。自太古代板块构造启动以来,其经历了热俯冲、浅俯冲为特征的早期板块构造阶段、地球中年期以及冷俯冲、深俯冲为特征的现代板块构造阶段。新元古代晚期,特别是显生宙以来,地球上开始广泛出现低温/压(T/P)比的超高压变质岩;与此同时,同样受控于地幔温度的马里亚纳型大洋初始俯冲蛇绿岩开始出现于地球上了。这显示新元古代以来,由于地幔温度下降,板块构造体制进入深俯冲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冈瓦纳古大陆的逐步聚合,在530~520 Ma,其周缘形成了俯冲带并发生了全球性的构造联动。此外,活动陆缘数量、温压比(T/P)、锆石Hf-O同位素演化趋势等都在早寒武世达到了峰值或低谷,表明早寒武世全球俯冲通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俯冲作用达到全板块尺度。因此,启动于新元古代的现代板块构造,很可能在早寒武世才建立起来,在此之前,经历了构造转换阶段。板片的深俯冲造就了冈瓦纳古大陆聚合阶段史无前例、高耸入云的造山带,这些巨型山脉显著改变了地球的气候,为海洋输送了大量Fe,P等营养物质,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此外,这一时期的高俯冲通量导致CO_(2)的构造排气量达到峰值。全球性构造过程显著提高了初级生产力,引发新元古代大气增氧事件(NOE),为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此之后,地球表生气候环境逐渐接近现代地球,多门类高级生命繁盛,多圈层密切协同演化的现代地球系统逐渐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板块构造 现代地球系统 冈瓦纳大陆 造山作用 俯冲带 圈层协同演化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在机理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23
7
作者 杜林 张丽军 包启明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9,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包括认知体验教育、情感认同教育、行为意愿教育的心理教育过程,是一个具有线性化、层次性、梯次递进特点的概念。通过借鉴与重构“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理论”,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置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包括认知体验教育、情感认同教育、行为意愿教育的心理教育过程,是一个具有线性化、层次性、梯次递进特点的概念。通过借鉴与重构“课程思政圈层式协同育人理论”,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置于自组织性、协同递进、圈层波动特点凸显的理论模型之中。理论层面,基于课程思政“核心圈层—关键圈层—辐射圈层”的“理论宣教—价值负载—行为意愿再塑”的圈层特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知识生产—情感脉络化—行为塑造”三维开展为关键,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发展。实践层面,课程思政建设需观照意识生发的人本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生成、情感生发、行为意愿激发为着力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梯次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圈层协同育人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